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跬步探儒

  2020-06-18 00:00:00  

跬步探儒 本书特色

陈学凯编*的《跬步探儒》是一部集作者近二十 年心力的研究之作,全书共分四卷。   **卷是先秦儒学,较为集中地论述了孔子思想 和原始儒学的一些基本理念,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重 新审视了孔子以及儒家的思想体系,目的在于脱前人 之窠臼,而发人之所未发,故有不少新意。   第二卷是秦汉儒学,它的不同之处是从思潮史的 角度,论述了易经与秦汉思想融合与流变的关系,秦 汉时代盛行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天君 同道观和社会模式论,并由此而涉及了汉代儒学的关 注与局限等问题。   第三卷是宋与明清儒学。宋代是儒学发展史上重 要的转折期,宋代新儒学即理学的出现,开启了宋元 明清近八百年儒学的黄金时代,从而使儒学真正成为 那个时期**独尊的思想体系。作者通过对四书尤其 是《大学》《中庸》的梳理,试图揭示理学的本质精 神、它的体系及其思想精髓、“诚”道思想的内涵与 功用,并提出了“诚即良知”的重要观点。   第四卷是朝鲜李朝儒学。本章主要记述朝鲜李朝 时代朱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曹南冥的理学思想,并 介绍了他的生平和事迹。作者的目的是想通过朝鲜半 岛儒学的研究,使人们能够认识到儒学在古代东亚的 崇高地位和影响。

跬步探儒 目录

自序**卷  先秦儒学  一  西周春秋重民轻神思潮与孔子的神鬼观    (一)重民轻神思潮的历史根源    (二)重民轻神思潮对孔子的影响    (三)孔子神鬼观对三代宗教传统的超越    (四)孔子人文主义伦理政治观的伟大意义  二  新“仁”与旧“礼”:孔子思想与春秋社会    (一)周公之“德”与孔子之“仁”    (二)“德”、“仁”与礼的关系    (三)修德制礼与复礼归仁    (四)以新仁复活周公之旧礼  三  孔子伦理思想的体系与结构    (一)孔子伦理思想的来源和目的    (二)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和精神实质    (三)孔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德目和基本关系框架    (四)孔子伦理思想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判断准则    (五)结语  四  孔子的“道”与“仁”辨析    (一)对“道”与“仁”概念的判别    (二)“道”与“仁”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三)“成仁”与“行道”的关系    (四)“道”是社会的目标,“仁”是个体的目标    (五)独善其身为“仁”,兼善天下为“道”    (六)“道”与“仁”互为目的和手段    (七)“道”与“仁”皆具超越生命的价值    (八)“道”与“仁”是同等并存的*高范畴  五  孔子“正名”主张的思想意义    (一)孔子“正名”主张的政治初衷    (二)“正名”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正名”主张的政治思想意义  六  恒德久远,择乎中行    (一)恒德是儒家道德观的核心理念    (二)中庸精神的进取性和斗争性    (三)德行制衡方能达于至善  七  孟子新识:战斗的儒学    (一)战国社会的三大危机    (二)孟子对杨墨两极的揭示与拒斥    (三)孟子批判武器的本质内涵    (四)战斗儒学的思想核心与功夫举措  八  《易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和人的理解    (二)《易传》的自然观和天道观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易传》中的体现第二卷  秦汉儒学  一  《易》和秦汉思想的融合与流变    (一)《易》与秦汉诸子的关系    (二)《易》和汉初的黄老思想    (三)《易》对秦汉思维模式的影响    (四)《易》和汉代儒学的复兴  二  秦汉时代的社会模式论    (一)先秦时代的社会模式论    (二)秦汉时代的社会模式论    (三)秦汉社会模式论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三  秦汉时代的天君同道观    (一)关于天君同道观的几个基本问题    (二)天君同道观的思想结构    (三)天君同道观的四种类型    (四)天君同道观的意义  四  汉代儒学的关注与局限    (一)汉代独尊儒术的历史渊源    (二)王霸杂用下的儒学独尊    (三)谶纬迷信的泛滥与儒学的衰亡    (四)汉代儒学的局限及其影响第三卷  宋与明清儒学  一  原始儒学与儒学的宗教化  二  《正蒙》对《易》、《庸》的继承与发扬  三  儒家诚信观的哲学基础    (一)诚是宇宙本体的精神    (二)诚是圣德的根本属性    (三)达于至诚方可尽性明善    (四)中庸之道即至诚之道  四  思诚之路与家国天下    (一)《大学》、《中庸》的思诚之路    (二)诚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三)诚心诚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  五  诚即良知    (一)诚是宋明儒学认识的起点    (二)诚是良知的基础    (三)宋明儒学的诚道观与良知观    (四)知行合一乃诚即良知  六  心体、良知与境界    (一)心体的范畴与内涵    (二)心体与良知的关系    (三)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四)体仁万物的精神境界  七  清初名儒李颙的治学之道    (一)明体适用与儒学本真    (二)为学之道与为学之义    (三)学在“体道”、“明道”、“达道”与“弘道”第四卷  朝鲜李朝儒学  一  曾南冥生平小传    (一)曹南冥的生平事迹    (二)南冥儒学思想的特点    (三)南冥儒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二  曹南冥宇宙本体论初探    (一)南冥宇宙本体论之渊源    (二)南冥宇宙本体论的逻辑体系    (三)南冥宇宙本体论的精神归宿    (四)结语  三 曹南冥的理气观    (一)南冥理气观的思想基础    (二)南冥理气观的结构模式    (三)南冥理气观的特点参考文献后记 跬步探儒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205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