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教 本书特色
哲学是爱智之学,宗教哲学是以智慧思虑、认识无限或本体之学。智慧则是如何认识无限的进路,或者说怎样实现终极关怀的合理性过程。就学术研究而言,方法论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宗教哲学的研究方法及领域可以概括为疑虑、诠释、比较和体悟四个方面。
中国的佛教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是中国佛教领域资深专家,本书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探讨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是如何受儒家和道家影响的,又是如何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自己的理论架构的。作者认为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交融渗透,在黄老思想、儒家学说,尤其是玄风飚起的氛围中,自我调适,*终形成了自己的逻辑进程。
中国的佛教 目录
理论与方法 /001宗教哲学方法论的理论探索001中国宗教哲学思维模式的理论探索008宗教制度化及宗教哲学的二律悖反016象征与“无限” ——宗教与宗教学新论027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念与方法笔谈035佛学译介的经典诠释 /047慧皎与早期佛教哲学的综合047道安对佛教哲学的译介和推广061鸠摩罗什的佛典翻译及其实相无相的大乘哲学097慧远法性无性的体极论及果报哲学 120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 141道生的佛性论及其对中国心性哲学的建设 157道生的佛性论 167法显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 178僧稠与北方禅法 ——兼论禅定分途 187船山先生的佛学现量观 198禅与中国文化 /207从禅到禅宗思想 207禅的现代诠释 228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 ——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立思维的实践 248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question ——从庄子到禅宗对中国人生哲学的建构 253临济四世风穴延沼与风穴寺——序《风穴志略》《风穴续志》 259宋代士大夫禅学 262宋代新儒教哲学述论 270圆悟克勤的《碧岩录》与文字禅的泛滥 280万松行秀与禅宗公案之评唱 287雪峰义存心性哲学的解读 ——读《大王请师与玄沙入内论佛心印录》 292宋诗中禅的理趣 302清初两禅僧 ——玉林通琇和为霖道霈 313《红楼梦》对禅宗文化的解读 ——人性神性之间的困惑和徘徊 323佛教中国化的现代诠释 /354印顺佛学思想解读 354平凡一生与漫天风雨 ──一个意在探求真理、重视闻思的学问僧 355空的解读 368禅的解读 381真俗汇通的人生哲学 ——倓虚学佛“六字诀”诠 413文以载道 声气相求 ——巨赞佛教文学观 420六字真言浅释 ——兼论饶宗颐先生对“吽”的考察 427我和赵朴老的佛学因缘434佛教、佛学研究与社会 442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 /457生活禅、人间佛教的理论依托 ——平常心是道 457神圣与世俗的相辅相成 ——人间佛教的几个理论问题468星云对临济禅的现代诠释与传承 480与时俱进的佛教革新运动 ——佛光山人间佛教座谈会上的发言 506名僧与名士 /517神童、经师、帝师、诗僧 ——晚唐高僧知玄其人及其诗 517宗杲的看话禅及其对士大夫习禅的疏导 525陆游与松源崇岳交游简考 533寻胜探幽 /543慧思住光山年表考析 543光山净居寺考 545青山无处不道场 ——珞珈山与中国观音文化 551浚县大伾山大佛谈概 559响堂山石窟与美国 564佛教与现代宗教广论 /575科学与理性的佛学百年 575佛教教育与方便施化 ——在“首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香港)上的讲话 590新时期佛教的发展与道风建设 594邪教的成因及其帮会性质与对策 604
中国的佛教 作者简介
麻天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珞珈杰出学者、郑州大学“中原历史文化”特色学科特聘教授。曾任武汉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佛学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基督宗教和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已出版学术专著《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中国近代学术史》、《汤用彤评传》、《20世纪中国佛学问题》、《中国宗教哲学史》《中华佛教史》近代佛教史卷、《中国思想史钩沉》等39种61册,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宗教研究》、《哲学与文化》、《红楼梦学刊》、“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以及《佛教学报》(韩国)等境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中、英、韩学术论文240余篇。2007年,修订本大陆简体版《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09年《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无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