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 内容简介
20世纪末,随着海德格尔早期著作的陆续编辑出版,引起了西方学术界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不少有分量的成果相继发表出来,推动了国际海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中,《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海德格尔1923年夏季学期讲座,属于其弗莱堡早期的思想,后收入作者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第63卷,1988年出版,1999年出了英文单行本。海德格尔讲授这门课时,时年34岁。 本讲座有两个突出的现象学的解构的例子:一个是从一开始,海德格尔就对“本体论”(存在论)这个概念做了某种“拆解”的工作:既没有完全抛弃它,又通过回到存在的源始经验将它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本体论区分开来了,这里面包括对存在本身意义的恢复,尽管这个阶段是以作为在者的此在的存在意义为中心。另一个是在讲实际性的“此在”这个概念时,海德格尔用了两节(第4节和第5节)对在西方古希腊和基督教传统观念融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有关人的“僵硬”观念进行了解构,因为不拆解这种观念,我们便无法真正“看”到“此在”本身的意义。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 目录
译者序 导言 **节 标题“存在论” 实际性的解释学 序言 **部分 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解释道路 **章 解释学 第二节 传统的解释学概念 第三节 作为实际性的自身解释的解释学
第二章 实际性的观念和“人”的概念 第四节 《圣经》传统中的“人”的概念 第五节 人的神学的概念和“理性动物”的概念 第六节 作为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今日”
第三章 今日之今日的被解释状态 第七节 历史意识中的今日的被解释状态 第八节 今日哲学中的今日的被解释状态 第九节 增补:“辩证法”与现象学 第十节 解释过程的概观
第四章 有关其对象存在的一种解释性的分析 第十一节 历史意识中此在的解释 第十二节 哲学中此在的解释 第十三节 解释学进一步的任务
第二部分 实际性的解释学的现象学道路 **章 先行考察:现象与现象学 第四节 关于“现象学”的历史 第五节 根据其可能性而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现象学
第二章 “此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 第十六节 一种先有的形式显示 第十七节 误解
第三章 先有的形成 第十八节 对日常状态的考察 第十九节 对日常世界的一种错误描述 第二十节 根据逗留的与世打交道来描述日常世界
第四章 作为世界的相遇特征的意蕴 第二十一节 意蕴的分析(**稿,没有在课堂上讲授) 第二十二节 意蕴的分析(第二稿) 第二十三节 展开状态 第二十四节 熟悉状态 第二十五 节不可预计的和比较的东西 第二十六 节世界的遭遇特征
附录:插入和增补(所有这些插入页的标题都是海德格尔给予的) 一、对一种实际性的解释学的研究(1924年1月1日)(关于第15节、第19—20节) 二、主题(1924年1月1日)(关于第7—13节) 三、来自概述(1924年1月1日)(关于第7—13节,第14—15节) 四、解释学与辩证法(关于第9节) 五、人的存在(关于第4—5节、第2节、第14节) 六、存在论;人的本性(Naturahominis)(关于第4—5节、第13节) 七、投入(关于第3节,第18页) 八、实行(关于序言) 九、现象学(关于第9节,第37页) 十、正义的人(Homoiustus)(关于第4—5节) 十一、论保罗(关于第4—5节) 十二、意指(关于第22节)
德文版编者后记 英文版译者后记 德—汉术语对照表 汉—德术语对照表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