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政治哲学文集-(注释版)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康德政治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法权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论永久和平》等文章和论著摘编,书中所收入的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康德政治哲学文集-(注释版) 目录
目录
法权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
前言
道德形而上学导论
法权论导论
法权论的划分
一般道德形而上学的划分
**卷私人法权
**篇将某种外在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来拥有的方式
第二篇获得某种外在的东西的方式
第三篇通过一种公共的司法权的判决而来的主观上有条件的获得
第二卷公共法权
目录
法权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
前言
道德形而上学导论
法权论导论
法权论的划分
一般道德形而上学的划分
**卷私人法权
**篇将某种外在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来拥有的方式
第二篇获得某种外在的东西的方式
第三篇通过一种公共的司法权的判决而来的主观上有条件的获得
第二卷公共法权
舒尔茨的《不分宗教适用于所有人的道德学说的一种指南尝试》**部书评
关于一种世界公民观点的普遍历史的理念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命题四
命题五
命题六
命题七
命题八
命题九
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论书籍翻印的不合法性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一、出版商反对翻印者的法权的演绎
二、对翻印者反对出版商的假托法权的反驳
总的附释
戈特利布?胡弗兰德的《试论自然法权的原理》书评
克劳斯对乌尔利希的《自由学》的书评
论俗语:这在理论上可能是正确的,但不适用于实践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一、论一般道德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论国家法权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论国际法权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论永久和平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章国家间的永久和平的临时条款
第二章国家间的永久和平的确定条款
附录
一项哲学中的永久和平条约临近缔结的宣告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节永久和平临近的欢乐前景——从人的生命本性的
*低级别直到其*高级别,即哲学
第二节哲学中临近永久和平的可虑前景
论出自人类之爱而说谎的所谓法权
论编书——致弗里德里希?尼古莱先生的两封信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封信致作家弗里德里希?尼古莱先生
第二封信致出版商弗里德里希?尼古莱先生
重新提出的问题:人类是否在不断地向着更善进步?
一、人们在这里想要知道什么?
二、人们如何能够知道它?
三、关于人们想对未来预知的东西之概念的划分
四、进步课题不能通过经验来直接解决
五、然而,预卜的人类历史却必须与某种经验相联系
六、我们时代的一个证明人类道德趋势的事件
七、预卜的人类历史
八、论着眼于向世界福利进步的准则在公开方面的困难
九、向着更善的进步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收益?
十、惟有在什么样的秩序中才能够期待向着更善的进步?
结束语
信息
康德政治哲学文集-(注释版) 作者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
其前期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是《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1755),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后期的哲学研究成果主要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三大批判”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给哲学界带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哥白尼革命”(又称“开普勒改革”)。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
其前期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是《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1755),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后期的哲学研究成果主要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三大批判”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给哲学界带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哥白尼革命”(又称“开普勒改革”)。
李秋零,河南唐河人,1957年生,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著有《上帝?宇宙?人》、《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等多部专著。译有《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康德书信百封》、《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社会科学方法论》、《从黑格尔到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神学与哲学》等三十余部西方学术名著。在中外学刊发表《中世纪神秘主义神学的难题与出路》、《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老庄哲学》、《康德论人性根本恶及人的改恶向善》、《康德何以步安瑟尔谟的后尘?》、《神学与文化的互动》、《古希腊哲学解神话的过程及其结果》、《基督教理论化的起因及其结果》、《汉语神学的历史反思》等数十篇论文。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