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佛教 本书特色
佛教艺术在佛教中占有相当大的内容。本书主要论述佛教造像、绘画、书法和佛教美学、音乐、山水等涵盖相关吴越佛教艺术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佛教逻辑、佛教史学、佛教文化和儒释道三教关系等诸多研究领域,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进一步挖掘佛教艺术的宝贵资源、宣传弘扬佛法、服务社会,探索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搭起学术界与佛教界共同研究佛教艺术的平台,引导寺院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吴越佛教 目录
在第十一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光泉 艺术与佛像谢成水 石窟造像与佛教雕塑 略论西域丝路与石窟艺术 黄剑华 略论嘉陵江流域石窟寺的分期 蒋晓春聂和平 常青青 剑川石窟造像的空间布局与白族佛教信仰的世俗化朱安女 文殊普贤菩萨在西湖石窟的图像表现 陈清香 故宫藏斯瓦特四臂佛像的图式研究 王忠林 长安与成都北周到隋代佛教造像交流秦臻 四川邛崃龙兴寺出土佛教造像的装饰特征 苏奎 杭州古代佛教雕塑造像遗存现状调查何鸿 保圣寺:佛教山水塑壁之意境 曾齐宝 略谈“笑”与“服腰”、“蹙頞”之间的博弈 ——基于历史时期布袋弥勒形象演化的探讨 刘 闯 飞来峰布袋弥勒与十八罗汉大龛的年代问题及其罗汉组合赖天兵 佛教绘画 炳灵寺第3窟藏传佛教壁画研究 张宝玺 恶道取宝化城还是佛陀波利求法图 ——莫高窟第217、103窟主室南壁经变画研读札记 沙武田 河西水陆画“水陆缘起图”北水陆法会图考杨冰华 宗教艺术的辉煌巨制 ——关于水陆画艺术特征与价值相关问题的探讨 苏金成 重泰寺水陆画“三教合一”特色之分析孟亮 唐五代成都寺院壁画考 王 斌 论现存日本的中国曹洞宗高僧顶相 ——以云居道膺、天童宏智、天童如净和宝庆寂圆为中心 胡建明(法音) 略论戴进《禅宗六代祖师像》王栋 简述中国传统释道人物画的流变 王一飞 传统技艺在当代的复兴——以山西大同寺观壁画复建为例 梁怡 佛教美学、音乐、山水 论北朝敦煌艺术中的于对称中求不对称美学特征 ——兼谈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 胡同庆 佛教所谓“乐见颠倒”的美学意蕴 罗同兵 乐以导和:南传、汉传佛教与儒家、道教音乐观比较研究杨家刚 天纳传中《寺院音乐》——中国音乐家协会编——考察译介本戒 佛学视界中的音乐研究、创演与教育 周 钟 史籍中的巨然及其山水艺术略释徐玉红赖骞宇 佛教禅观与山水画起源——宗炳《画山水序》佛教修身因素的再探讨赵超 其他 浙闽有关傅翕的三座寺院 张子开 试论大足民众的崇佛心理——以佛教造像记为中心的探析邬宗玲 泰山经石峪摩崖石刻的佛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简析佟伟赵群 麦积山石窟宋元时期两例佛教“装藏”物品及相关问题讨论董广强 隋唐五代时期佛塔地宫出土钱币略论霍宏伟 中唐诗僧皎然送别诗意象论温新瑞 董其昌与晚明士大夫的游戏禅悦生活代娜 佚经《佛说修多罗般若波罗蜜经》的流传 邓星亮 [7031]《大比丘尼羯磨》校录整理 周 慧 当今中国艺术与传统佛教艺术计锋 在第十一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发言 刚 晓 西湖谈艺集雅客灵隐论道会高朋 ——第十一届吴越佛教论坛综述毛建波 建志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