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2020-06-19 00:00:00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本书特色

在当代,无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都面临着多重挑战,世界政治格局、文学发展格局以及当代文化秩序已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作为一种思想精神与理论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仍然会有它的现实性,也不影响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和方法观念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生命力。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正走向综合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如何在学理层面上更切实地面对当代文化经验,如何在根本上将那种学理层面上的理论建构与生活经验和情感诉求层面上的现实发展结合起来,以增强理论对象化现实的能力,是这本《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讨论的主题。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内容简介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收获。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语境、问题与理论范式1 作为美学基本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2 审美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3 如何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问题4 理论的现代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及其理论呈现上篇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问题一 审美意识形态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1 《讲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知识经验2 审美意识形态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问题3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术定位与历史责任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经验1 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与《手稿》美学研究的理论开端2 80年代以来的“美学热”与《手稿》研究的“经典化”阐释3 新一轮的美学论争与《手稿》美学研究的深化发展4 《手稿》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形态问题三 “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1 作为一种“历史总体性”的“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2 “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与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性的生成语境3 “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与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的悖谬处境四 “文艺学危机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价值诉求1 “文艺学危机论”:一个反讽的命题2 理论的焦虑与突围:当代文艺学的知识生产和知识建构3 面向现实的文艺学:文学理论批评的价值诉求五 “后现代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现代性问题1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式转型2 作为“问题之源”的中国文论的现代性3 作为一种“提问方式”的中国文论的现代性4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构中篇 理论之后的文化理论与批评六 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形态及其历史走向1 “反理论”:学科互涉与理论融通的可能与困境2 “理论的抵抗”:伦理学、哲学、美学向文学理论的转折与位移3 “理论之后”:批判理论的转折4 “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思考七 艺术的终结与审美的期待:“艺术终结”问题的美学思考1 “艺术的终结”:一种艺术哲学2 “艺术的终结”:哲学对艺术的剥夺?3 艺术终结了吗:艺术终结之后的美学与艺术八 文化理论的兴衰:理论之后的批评旅途及其实现方式1 理论之后: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文化理论与文化研究2 文化理论的兴衰:“理论之后”与马克思主义3 “向这一切说再见”还是“处于问题之中”:伊格尔顿的理论情结4 文学研究走向后理论时代了吗?九 后现代政治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发展1 “元叙事”的解构:知识合法性的悖论2 解构主义的“政治冲动”与后现代主义3 当代文化政治研究的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4 后现代主义的困境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的批判性重建十 激进还是保守:特里·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1 后现代主义思想风格的生成2 后现代主义幻象与马克思主义3 激进政治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十一 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激进美学的逻辑与立场1 激进的美学锋芒:“一切批评都是政治的”2 唯物主义美学与激进美学的理论归宿3 质疑与批判:激进美学的历史命运下篇 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十二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范式转换与观念变革1 文化研究的双重血统2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3 范式转换与观念变革4 文化研究的启示与挑战十三 文化研究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范式及其构成1 文化研究的本土接受与本土化反思:从两种话语模式谈起2 如何继承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文化研究3 文化研究与跨越文学理论范式问题4 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的价值重构十四 文艺学学科反思与文学理论的科学性1 文艺学学科反思与文学理论的“科学性”2 文学理论科学性的历史维度3 文学理论科学性的价值维度十五 “文学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价值重建1 “文学性”与“文学性”理论2 “文学性”的蔓延与当代“文学性”问题的现实境遇3 “文学性”与文学理论的价值重建十六 面向现实的文学理论:意义及其限度1 “批评的世纪”:对一个批评命题的回溯性考察2 “泛理论”与“反理论”时代的文艺学3 面向现实的文学理论:意义及其限度后记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作者简介

段吉方,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审美文化理论与批评、比较诗学、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两项,著有《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512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