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总体与实践

  2020-06-19 00:00:00  

总体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以哲学总体观的终极关怀和现实意义的区分作为致思的路向,由此来澄清传统哲学总体观的实质,并揭示其在实践中遭遇到困境的根本原因。柏拉图开创了传统哲学的总体观,他把“理念”看作集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于一体的总体,其实质是用观念一统了理论和实践。这种总体观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哲学的发展。马克思在洞察到传统哲学总体观仅仅是出于解释世界的目的之后,提出了一种以“实践”作为总体的实践哲学。然而,局限于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马克思这种实践总体观仍然没有真正解决总体的实践困境。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并拓展了马克思的总体观,但它们*终仍没有走出实践的困境。本书认为,传统哲学各种总体观之所以陷入实践的困境,根源就在于它们都是非批判地把理论与实践同一了起来,认为理论与实践服从同样的逻辑,实践不过是把理论在现实中制作出来而已,从而忽视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异质性。实际上,理论与实践是异质的,理论主要服从逻辑的约束,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普遍性的道理;实践则主要服从直观的约束,其目的在于筹划出尽可能完善的实践方案。根据理论和实践的这种区分,传统哲学的那些总体本质上都是一些范导性的理念。真正能够实践的总体是实践思维筹划的总体,是实践智慧对各种实践要素非逻辑统合而成的、开放的总体。

总体与实践 内容简介

首先,该书所探讨的总体与实践的课题非常值得关注。该书的主要内容正是梳理和反思西方关于总体与实践的哲学学说的基本类型和历史脉络,对于读者了解这个领域的概貌具有参考价值。   其次,该书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采取了一种学术化的态度。   再次,该书在学理上对我关于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的区分有所推进。该书如果在理论创新上有值得肯定之处的话,或许主要不在于其已经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其对读者们的创新意识的激发作用。   *后,该书的基本学术品质值得信任。

总体与实践 目录

《实践哲学的传统与创新丛书》总序(徐长福)
《总体与实践》序(徐长福)
导 言
 一、问题的缘起:总体在实践中遭遇的困境
 二、本书的研究视角
 三、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篇章结构
**编 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观
 **章 古代哲学的总体观
 **节 柏拉图规范性的“理念”总体观
 一、古希腊的启蒙时代
 二、作为规范性总体的“理念”
 三、规范性“理念”总体的实践问题
 第二节 基督教哲学的总体观
 一、基督教哲学总体观的理论渊源
 二、作为认识论总体性原则的上帝
 三、作为伦理学总体性原则的上帝
 四、作为历史总体性目的的上帝
 小 结
 第二章 近代哲学的总体观
 **节 康德的范导性总体观
 一、作为总体论者的康德
 二、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批判
 三、范导性原理的提出
 四、范导性原理的运用
 第二节 黑格尔的作为精神展现的历史总体
 一、黑格尔历史总体观的时代背景
 二、对实证的基督教的批判
 三、对社会分裂的新理解:走向总体性社会的必要环节
 四、作为绝对精神展现的世界历史
 小 结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总体观
 **节 马克思的实践总体观
 一、哲学的使命:理论与现实的和解
 二、实践的首要地位
 第二节 马克思的历史总体观
 一、历史之谜的解决及其困境
 二、作为历史目的的历史总体
 三、作为生产总体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节 恩格斯的物质总体观
 一、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
 二、物质范畴的核心地位
 三、作为*普遍规律科学的辩证法
 四、作为科学的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小 结
 第四章 卢卡奇的总体观
 **节 关于文化的总体观
 一、人文主义总体观的影响
 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危机:史诗总体的堕落
 三、对文化总体的渴望
 第二节 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原则的总体范畴
 一、辩证的总体观:马克思主义中的黑格尔幽灵
 二、物化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三、阶级意识
 四、总体与物化的消除
 小 结
 第五章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总体观
 **节 霍克海默批判的总体观
 一、批判视角的开启
 二、精神分析方法与社会批判方法的结合
 三、启蒙的辩证法
 第二节 阿多尔诺否定的总体观
 一、对同一性总体的批判
 二、哲学与现实
 三、否定的总体
 第三节 马尔库塞:从记忆到总体
 一、从理性总体到记忆的总体化
 二、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启示:物化就是遗忘
 三、精神分析的回忆作用
 第四节 萨特:从总体到总体化的总体观
 一、作为幻觉的总体
 二、从总体到总体化
 三、历史的总体化
 四、个人的总体化
 小 结
第三编 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
 第六章 总体的崩溃与重建
 **节 后现代主义的总体观
 一、利奥塔:向总体性开战
 二、福柯:权力—知识的历史形态
 三、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
 四、詹姆逊:差异的总体性
 第二节 哈贝马斯:重建一种交往理性的总体
 一、黑格尔主义总体图式的影响
 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交往理性对总体的重建
 小 结
 第七章 一条关于实践总体观的新思路
 **节 一个关于实践总体观的新平台
 第二节 作为范导性理念的总体观念
 一、作为范导性理念的总体之人
 二、作为范导性理念的理想性总体社会
 第三节 作为建构性理想的实践总体
 小 结
 结语:走在探讨总体问题的途中
 参考文献
 《总体与实践》后记(刘习根)
  


总体与实践 作者简介

刘习根,1970年11月出生于湖南茶陵,目前担任广东省肇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先后获得湘潭大学外国哲学硕士学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哲学,2009年4月至6月应台湾辅仁大学邀请,专程赴辅仁大学士林哲学研究中心研习士林哲学。曾在《内蒙古大学学报》、《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北方论丛》、《广西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总体与实践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589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