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生命不再等待

  2020-06-19 00:00:00  

生命不再等待 本书特色

《生命不再等待》:寂天菩萨是公元八世纪印度佛教中观应成派*具开创性的思想家,他所著的《入菩萨行》是大乘佛教*重要的经典之一,讲述了菩萨道六波罗蜜的修行次第: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后达到般若境界。《生命不再等待》以《入菩萨行》为蓝本,以平易近人的文风和亲身修行体验,与读者分享了如何领受传统经教中的亘古智慧,使身处烦恼人世中的我们,寻找到真正的平静与深沉的喜悦。

生命不再等待 目录

序言: 导 读 菩萨道的修行 001作者序 平凡如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 005**品 发菩提心 001救度有情众生之愿不可思议,但永远从自己开始。我们唯一必须分享的,就是自己的体验。我们实在无法假装自己有多觉醒或多慈悲。我们的许多体悟是从诚实认清自己的缺陷而来。发现自己无法达到自己的标准,这使我们谦卑,也让我们对他人的困难和错误更有同理心。第二品 忏悔罪业 023我们邀请一位目击证人,自己揭露自己,就是自我慈悲、自我尊敬,从此我们不再背负羞愧的重担,反而能自在地重新做人。将“烦恼的罪过放一边”,能使我们无愧无疚地向前迈进。第三品 发心受持 051我们一旦下定决心开始从事心的训练,我们就已经是菩萨了。这样的观点令人鼓舞。某些学派认为,不到某个阶段就还不是菩萨,但寂天菩萨说,发了愿便是诸佛的子嗣与传人,何况我们还有此论作为训练指南呢!第四品 守护正知 071我们向来认为自己的苦难是他人造成的。但寂天菩萨说,是我们创造了自己的地狱:我们个人的地狱和我们充满烦恼的心是互相依存的。以他的观点来看,我们必须为发生在自身生命中的事件负责。第五品(上) 调伏自心 098无论我们多希求快乐,只要我们仍在是与非、好与坏、接受与拒绝的二元思维中,是怎么也得不到快乐的。若我们不再将经验实体化,而去体验一切现象中超越言说的空性,才能令我们从这种有限的模式中究竟解脱。第五品(下) 菩萨学处 122这会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有情众生是我们的开悟之因,他们来找麻烦,我们学到安忍;他们感受痛苦,我们学到慈悲。无论他们引起我们什么样的反应,我们都可以使其成为成佛的因缘。第六品(上)安住其心 152我们并非生来就有嗔心,嗔心也不是天生就要给我们体验的,然而一旦因缘和合,我们便陷了进去,并且心生散乱。寂天菩萨指出,安忍即是对治方法;精确地说,是一种因体谅目前状况的复杂性所生起的安忍。第六品(下) 修习安忍 181我们已经花了一生,用凡俗的方法寻求快乐,得来的只是生死轮回。现在,让我们直截了当的处理自心本身。我们要记得,我们所受的痛苦自有其价值,它能使人谦卑,教我们如何慈悲。改变旧有习气所经历的痛苦,不仅值得忍受,简直值得礼赞。第七品 精进不懈 217如同铃木俊隆禅师所言:“我们在这里的工作太重要了,*好别看得太过认真!”精进的关键在于找到“不太紧”和“不太松”、不过于热切和不过于懈怠之间的平衡点。第八品(上) 修习禅定 258寂天菩萨赞叹独一静处,但可没有建议我们也要出走,躲避一切不愉快的处境。一个人可以独自在山里生活数年,却根本什么也没放下。问题在于如何达到内在的独一静处,以获致永续的快乐。第八品(下) 等观自他 290在自他交换的修行中,我们吸入平常想抗拒的,送出我们平常依恋的,这就消解了我执的算计,揭露了自心的清明。何以如此简单的练习就能令我们解脱?这也许是个神圣的秘义,但却是值得修习的神圣的秘义。第十品 功德回向 328功德回向可以改变心态。我们不再一味地只想着自己,而会开始超越“我”、“我的”。只要经常记着他人的苦难,记着每一个人都有开悟的可能,我们的视野就会更具超越性。附 录 研读指导 348谢 辞 350

生命不再等待 节选

《生命不再等待》以《入菩萨行》为蓝本,以平易近人的文风和亲身修行体验,与读者分享了如何领受传统经教中的亘古智慧,以冲刷掉现代人生活中的无明与不安,抚平各种困惑与需求,使身处烦恼人世中的我们,寻找到真正的平静与深沉的喜悦。全书既有着原典的精炼智慧,也有着因应世局人心的崭新诠释,是一本现代人的智能生活行动指南。世间的人事物是不可能处处随顺己意的,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面对无常,调伏自心。这个答案,印度佛教中观应成派*具开创性的思想家寂天菩萨在一千多年前便提出来了。他所著的《入菩萨行》是大乘佛教*重要的经典之一,讲述了菩萨道六波罗蜜的修行次第,可谓一部万能的“情绪处方”,记述了许多对治情绪的智能方法。

生命不再等待 相关资料

在此,寂天菩萨描述了内心行将向外缘流散的情形。有四个机会方可以阻挡这强而有力的冲动:语行之前,念头微小之时,已陷入念头的圈套之时,身行之前。情绪扰动从初期的认知开始——一种景象、一个声音、一个念头——令我们生起可意或不可意的感受。这是shenpa(shenpa,即被羁绊的感觉)最细微的层次,也是被羁绊最细微的层次。我们察觉到一种拉扯的能量,好似想搔一个痒处。即使不是高深的禅修者也可以捕捉到这种感受。一开始在“认同”或“不认同”之间拉锯,是我们可以像木桩一样安住下来的第一个时间点。仅仅去体验这种拉锯,在掉举中放松下来,别对念头的小灰烬煽风点火。如果我们与自己素朴的直观体验同在,情绪的能量便可以顺利流过我们,不被卡住。当然,这并不容易,也需要练习。第二个可以保持稳定和警觉的机会,是念头即将形成,但尚未形成冲力之际。只要在念头愈积愈大之前挡下,情绪的强度便会缓和下来。情绪强度不能离开念头而存在,因此这是重要的法教。我们若捕捉不到这些微细的念头,情绪便节节升高了。然而,这是第三个可以像木桩一样安住下来的机会;我们甚至可以在情绪热度开始升高之后,任由故事情节发展。只要能挡住节节升高的烦恼,一切都不会太迟。第四个我们可以稳若泰山之处,是在开始致命的语行或身行之前。寂天菩萨在第四十八颂中指出这一点,他的忠告是:“别行动!保持沉默,别说话!”我们愈早挡住这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愈好,在羁绊中,尚未发展为语言之前,情绪没那么诱人。在念头形成的初期,还是可以处理的。在此处消解了念头,烦恼的冲力便没有了燃料的供应,不致燎原或爆炸。举例来说,当你感受到外界侮辱的刺激时,不必用一串念头来夸大它,或采信使你生气的故事情节。仅仅认知这些念头,让它们逐渐消退,然后安住于尖锐和刺痛的感觉中。如果你的情绪真的被翻搅起来,而且戏剧化的情节已经展开了,你还是可以挡住这个过程。虽然难度稍高,但事情尚有控制。最后一项教导——避免付诸语行和身行——直指最容易辨认冲动之处,但也是最难避免的关头。此刻shenpa的拉扯已经很强,我们抗拒不了了。然而,方法还是一样:放下念头,在潜藏的能量中放松。“像木桩一样安住下来”的修行重于避免,而非压抑。当你认识到你在思考,仅仅认知此一事实,接着将注意力转到出入息的流出流入,或转到身体,转到直观体验。如此一来,你便能安住于当下而且警醒,念头便可能停止下来。运用这

生命不再等待 作者简介

佩玛·丘卓(Pema Chodron),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弟子之一,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甘波修道院院长,是现代人身心修持的精神导师。她的畅销著作《当生命陷落时》抚平无数人的烦恼心境,牵引众生体察当下,勇敢面对生命的悲苦与困窘。她出家前曾结婚生子,后因先生有外遇而离异。由于经历过痛苦的洗礼,她对佛法的体悟和诠释非常生活化,贴近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和渴望。自一九七四年持戒以来,常常在世界各地主持工作坊和讲座。著有《当生命陷落时》、《转逆境为喜悦》、《与无常共处》、《不逃避的智慧》等颇有影响力的著作。

生命不再等待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925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