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道德经的智慧

  2020-06-19 00:00:00  

道德经的智慧 本书特色

不学道,不足以处世!不学道,不足以经商!不学道,不足以为官!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后会觉得现在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
  老子思慧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道德经》这本书洋洋五千言,是完全没有固有名词的,是用警句和格言来编辑的,但它采取了对偶和韵文的文体。而其内容表现同采取了巧妙表意的逆说手法。《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
                         ——卢川芳郎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位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

道德经的智慧 内容简介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明暗变幻的微纱;《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面且它的文字简洁、辙韵强劲,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因此,有人说《道德经》是哲学的诗化表述。
  这本《道德经的智慧》,行文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道德经》巾的智慧真谛,让“道”真正地融人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巾,从我们身边的细微末节就能够体会到老子的思想。

道德经的智慧 目录

**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功成弗居
第三章 不见可欲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成身退
第十章 抟气致柔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无象之象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道废焉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章 常德不离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故善者果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第三十五章 往而无害
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以贱为本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损之而益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之足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 圣无常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第五十四章 善抱不脱
第五十五章 物壮则老
第五十六章 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 各得其所
第六十二章 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终不为大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为百谷王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不知知病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第七十八章 受国之垢
第七十九章 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跋:译者的话

道德经的智慧 节选

**章 众妙之门
  智慧解析
先来听一个故事:五代时有个宰相名叫冯道,冯宰相养了不少门客。所谓门客,就是一种闲人,寄食在名人的门下,有时帮助名人出出主意。有一天,一个门客给别人讲老子的《道德经》,不想一开篇就遇到了天大的难题。古时候讲忌讳,尊者的名字不能随便说(不像现在的人,儿子敢跟父亲称“哥们儿”)。“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可怎么讲?“道可道”,实在是不可道,因为这个“道”字正是主人的名讳,是不能讲的。于是他只得把“道可道,非常道”读作:“不可说,不可说,非常不可说。”
这位门客没有想到,其实他的这句话是歪打正着地一下子触及到了“道”的真谛。道的确是不可说的,说出来就不是道了。
这里,老子为我们讲述了“道”和“名”的概念,以及“无”和“有”的真意。朱子曾经说过:“道就像路一样,是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所有的天、地、人、物都在遵循的规范,就是“道”。
《老子》一书之所以又名《道德经》,究其原因有二:**,它要阐明的观点就是什么是“道”;第二,它要阐明的观点就是什么是“德”。
古时候的人决不懂得什么是“上网”,也不知道什么是“电脑”和“手机”。“文革”时期的语言,现在的年轻人便不太明白;而黑道上的“切口”,局外人也听不懂。老子说,你要想了解现实中事物的变化,研究概念就可以了;你要是还想研究概念产生之前的那个无名宇宙的奥妙,那你就得用另一套语言系统才行。至于这另一套语言系统是什么,还真不好说。
其实,研究宇宙奥妙的语言不只一套,有科学家用的,他们阐述观点的语言多是术语,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听不太懂的;有佛家用的禅语,这种语言如果没有一定的悟性,也很难明白。而老子告诉我们时,所用的又是另外一种语言,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如果不是有道之士,也无法明白它的深远含义。这种语言就是“悟语”。不仅要参悟语言,就连心灵都得进行悟透,抛却欲望、忘却宠辱。所以说“常无欲以观其妙”,是无心得之。
  ……

道德经的智慧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990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