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 本书特色
本研究按照公共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贫困减缓这一逻辑脉络,构建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大系统及其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分阶段探究了2000-2015年公共政策减贫过程中农业发展在各时期的减贫作用强度及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农业发展在政策扶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贵州、云南、安徽三省的数据进行深入定量分析,运用2005—2014年的数据测算了贵州、云南和安徽三省减贫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基本形成,并逐渐呈现高度协调发展态势;复合减贫系统实现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时序和空间差异性,各省协调度的变化演进趋势并不完全一致,且其实现高度协调的时间点也各不相同;公共政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减贫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小,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该耦合协调度具有良好的表征作用。在深入调查和案例分析基础上,对六种比较典型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的实践进行了剖析总结,进而提出了农业产业扶贫的相关建议。
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 内容简介
《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按照公共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贫困减缓这一逻辑脉络,构建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大系统及其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分阶段探究了2000-2015年公共政策减贫过程中农业发展在各时期的减贫作用强度及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农业发展在政策扶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贵州、云南、安徽三省的数据进行深入定量分析,运用2005—2014年的数据测算了贵州、云南和安徽三省减贫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基本形成,并逐渐呈现高度协调发展态势;复合减贫系统实现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时序和空间差异性,各省协调度的变化演进趋势并不完全一致,且其实现高度协调的时间点也各不相同;公共政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减贫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小,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该耦合协调度具有良好的表征作用。在深入调查和案例分析基础上,对六种比较典型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的实践进行了剖析总结,进而提出了农业产业扶贫的相关建议。
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主要框架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框架
2.1 相关研究综述
2.2 本书理论框架
第3章 贫困地区农业发展与贫困现状
3.1 贵州省农业发展与贫困现状
3.2 云南省农业发展与贫困现状
3.3 四川省农业发展与贫困现状
第4章 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的耦合协调分析
4.1 研究的理论基础
4.2 各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
4.4 模型结果分析
第5章 农业发展在政策减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
5.1 中介效应的理论内涵及其检验方法
5.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5.3 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
5.4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5.5 中介效应检验
第6章 农业减贫的农户生计响应与产业困局破解
6.1 产业扶贫视角下农户生计响应与优化
6.2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产业发展困局与破解
第7章 贫困地区农业减贫的实践与探索
7.1 特色农业助推精准脱贫的实践——湖南湘西州的案例
7.2 标准农业助推精准脱贫的实践——湖南常德市的案例
7.3 “金融+农业园区”助推精准脱贫的实践——广西田东县的案例
7.4 “三变模式”助推精准脱贫的实践——贵州六盘水市的案例
7.5 农村电商助推精准脱贫的实践——重庆秀山县的案例
第8章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模式与机制
8.1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的实现模式
8.2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的运行机制
第9章 农业发展与减贫政策评价及优化
9.1 农业政策工具的文本分析与改进
9.2 扶贫政策成效评价与优化路径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 研究结论
10.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 作者简介
蒋辉(1982—),男,汉族,湖南宁远人,管理学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农业减贫与企业成长战略。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科基金2项,主持完成农业部、国家民委、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6项,其他各类级别课题、横向委托及咨询项目20余项,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报告70余篇,其中CSSCI刊物30余篇。其中1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获国家民委社科成果、调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多项。系国家民委首批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第三届湖湘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