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与凝聚-比较视域中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建设 本书特色
平衡国家统一性与民族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书稿以瑞士、英国、新加坡、印度与菲律宾为例进行经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那些在民族问题上处理得比较成功的国家,都建立了一套以包容与凝聚为核心理念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的*是一部共同接受的宪法,在宪法意义上尊重和承认各民族的共享权力与平等权利,并予以清晰明确的界定。宪法之下的政治制度安排是一套复合的治理体系:纵向而言,在国家结构形式上,要有合理的权力结构安排来协调国家与民族聚居地区的权力关系,以体现各民族共同享有权力、共同治理国家;横向来看,在选举、议会、行政等制度中要保证各民族的代表权;在政府的公共政策中,要有相应的资源分配、社会福利以及文化教育政策,以调和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分歧、增进相互交流、扩大共识基础;作为国内主要政治行为单元的政党,要提高自身的包容性并加强政党之间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其在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表达和整合功能。这些具体的制度形成一套有效的冲突管理机制,使矛盾能够在一定的框架中得以化解;同时,制度的有效运转也有利于创建一个多元文化的公民社会,并进而增加国家的凝聚力。
包容与凝聚-比较视域中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建设 目录
导 论
**章 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复杂性与内在张力
一、从硬权力走向软权力
(一)强制聚合:现代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过程
(二)变化中的国家:全球化时代国家的多民族面貌
(三)软权力建设: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
二、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复杂性
(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格局各异
(二)多民族国家民族的权利诉求多样
(三)多民族国家分处不同的发展阶段
(四)多民族国家分属不同的文化情境
三、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内在张力
(一)国家统一性与民族多样性之间的张力
(二)国家一体化与民族分离之间的张力
(三)现代民主制度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张力
四、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思路
(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目标:统一与发展
(二)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理念:包容与凝聚
(三)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途径:制度建设与复合体系
第二章 尊重与承认: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基础
一、从一致走向包容
(一)现代宪法在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及其排异性
(二)包容性宪法与多民族国家建设
二、宪法民族条款的文本分析——以瑞士、英国、印度、新加坡与菲律宾为例
(一)宪法的原则性条款
(二)宪法的特别条款
三、宪法提供了什么?不能提供什么?
(一)宪法承认:多民族共存于统一国家的基本前提
(二)宪法共识:多民族国家团结与凝聚的重要纽带
(三)徒法不足以自行:宪法爱国主义及其情境条件
第三章 代表与共享: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复合治理
一、从同化主义到包容性统一
(一)同化主义路径
(二)包容性统一路径
二、多民族国家的复合治理体系——以瑞士、英国、印度、新加坡与菲律宾为例
(一)选举与议会
(二)中央与地方
(三)政府与政策
(四)非正式制度
三、从统治到治理,从单一到复合
(一)权力关系:权力共享
(二)权利关系:公民权利与民族权利互补
(三)治理的背后:核心价值与协商共识
第四章 表达与整合:多民族国家治理中的政党功能
一、政党与国家治理
二、多民族国家治理中的政党功能——以瑞士、英国、印度、新加坡与菲律宾为例
(一)包容型政党:一党主导的多民族国家治理
(二)妥协与合作:竞争性政党制度下的多民族国家治理
(三)地区民族主义政党的两张面孔
三、政党的适应性问题:多民族国家治理的视角
(一)政党自身:趋向包容
(二)政党政治:趋向合作
结 论
参考文献
包容与凝聚-比较视域中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
常晶,女,1986年生,政治学博士,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访问学者,第六批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山西省“131”工程领军人才,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制度、民族政治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出版译著1部,在《世界民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世界宗教文化》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