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2020-06-19 00:00:00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本书特色

如果有谁能把政治问题变成老少咸宜的八卦贴,除了北京的哥,就数可爱的刘瑜。这个长在红旗下,求学美利坚,混迹大论坛,热爱猪头肉的女博士,凭借大众的视角和精英的头脑将民主社会大卸八块、煎炒烹炸,制作出了一道道适合中国人的胃又滋润中国人的心的时政佳品。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内容简介

《民主的细节》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阅读使用。

你听说美国标榜言论自由,但你知道有政治正确这个底线紧箍咒吗?
你听说美国政府权力巨大,但你知道“公款公用”都要纳税人监督吗?
你听说美国进行反恐战争,但你知道前司法部长一次次为萨达姆辩护吗?
你听说美国妄图称霸全球,但你知道民众为了帮助巴西农民甘愿买昂贵的咖啡吗?
你听说美式民主只是谎言,但旅美学者刘瑜以其老辣、诙谐、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发生于美国政治、法律、经济、福利、教育中的真实小事儿。民主到底是意识形态的幻景还是柴米油盐的真切?这些不够完美却足够震撼我们的故事,足以回答我们所有疑问。忘掉那些政治课上的晦涩字眼,世间的常识其实无比简单。
民主真 的好吗?听听刘瑜怎么说。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前言

这本书是我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在此感谢《南方人物周刊》给我提供的机会,尤其感谢施雨华编辑的耐心与支持。还要感谢罗永浩先生,把我介绍给上海三联,让这本书有机会集结成册。当然也要谢谢上海三联书店和彭毅文为这本书付出的努力。
我写这些文章的“主导思想”,与其说是某种政治理念,不如说是对一种缺乏精确性的议政方式的反感。多年来我们花了如此之多的时间去判断“西方制度”的好坏,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时间去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比如我们喜欢笼而统之地谈论“美式自由主义”并且以这个概念为分界线来站队,但是这个概念到底所指是什么呢?指美国缺乏福利制度?指美国没有劳工保护?指政府对企业缺乏管制?如果这个宏大的帽子底下其实空无一人呢?批判一个概念很容易,你只需要把它定义得邪恶一点就行,就象像要骂一个人丑很容易,把他画丑一点就行。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目录

托克维尔的那场旅行
权力制衡篇
选谁都差不多
哪怕只增百分之一的税
比道德制高点更高的
所谓秘诀
动什么,不能动宪法
君让臣下,臣可以不下
耳朵上的记号
咱们美国工人有力量
金融危机里的左中右
公民社会篇
至少还有记忆
就这样被你笑话
怎样保护弱势群体
对你骂骂骂不完
从问题到议题
他人瓦上霜
哗众取宠主义
大学向左,草根向右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当美国要建柏林墙
控制石油的什么
敌人的权利
民主现实主义
美国大选贵不贵
福利—平等篇
他人眼中的刺
美国的“社会主义”
民主请客谁买单?
建设世界一流中小学
怎样悼念死者
有病的政治与治病的政治
有钱人该交多少税?
越民主,越低效?
病了你得管
美国的“四项基本原则”
谁有特权上大学
法治-自由篇
不告白不告
你有什么科学依据
你管得着吗
先天下之急而急
自由社会就是责任社会
人物篇
人民公敌在裸奔
你好死,我赖活
“愤青”的下场
敢飞
新保守主义的“哲学王”
“美奸”克拉克
为什么是他
奥巴马的言与麦凯恩的行
奥巴马会成为罗斯福第二吗?
告别布什:新保守主义的兴衰
后记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节选

选谁都差不多
  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在美国现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其实选谁都差不多。
  比如眼下我一直在跟踪观察的马萨诸塞州的州长选举。
  每年的11月7日是美国的选举日。今年(2006年)没有总统选举,但是有许多州要选州长,我所居住的麻省就是其中一个。
  如果我是一个麻省公民,我选谁呢?
  *有力的竞争者有两个。一个是民主党的候选人德沃·帕崔克,黑人,曾在克林顿政府手下任助理司法部长。一个是共和党的候选人凯丽·赫利,女性,是麻省现任副州长。
  如果我是一个麻省公民,当然有理由关心这场选举。对于一个普通美国人来说,州级选举对他们衣食住行的影响,其实比总统选举要大。因为美国是个联邦制国家,对于一个普通公民来说,消费税的税率是多少、高速公路上的时速多少、中小学教育质量如何、有多少警察在你家附近巡逻、能否申请有政府补助的医疗保险,这些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事情,主要都是由州政府与州议会决定的,不关白宫和参众两院什么事。在很大意义上,对于老百姓而言,“国计民生”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州计民生”。
  抱着关心“州计民生”的热切心情,我大量地读报、看电视、上网,努力发掘两个候选人的“本质”差异,*终得出的结论却还是:其实选谁都差不多。
  听来听去,我发现他俩在政见上,主要差异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要不要削减收入税;另一个是如何对待非法移民。
  赫利坚决主张要削减收入税。每次电视辩论,她都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气势汹汹地追问帕崔克同不同意减税。她说:“减了税,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钱,经济发展才有动力。”我想,减税是好事啊。我一共收入就那么点,还老是被挖去一大块税,我当然支持减税了。可是后来我上网一查,发现赫利所说的减税,无非是从5.3%减到5%,顿时觉得很没劲。才减个0.3%,却嗓门大到大西洋对岸都能听到。而且,帕崔克说的也有道理,他说:“不错,老百姓的钱是老百姓的钱,但是公路、公立学校,也都是老百姓的公路、公立学校,如果少交税的代价是公共服务的退步,老百姓欢不欢迎呢?”好像也有道理。
  再看另一个分歧。帕崔克主张让在麻省公立大学上学的非法移民交相对低的“州内学费”,赫利反对。帕崔克说“要给那些学习合格的非法移民一个机会”,而赫利则说他是在“用合法居民的钱去奖励非法行为”。帕崔克主张给通过驾考的非法移民发驾照,说是出于“安全考虑”,赫利则坚决反对,说这让“控制非法移民更加困难”。双方似乎都有道理,但是说实话,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个可以“高高挂起”的问题。
  当然,两个人还有一些其他分歧,比如同性恋结婚可不可以合法化、要不要支持干细胞实验……分析来分析去,我觉得所有这些“差异”都显得鸡毛蒜皮。0.3%的税收、给不给非法移民发驾照、同性恋能不能合法结婚,对我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对我来说,选谁都差不多。
  “选谁都差不多”可以被理解为一件坏事,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件好事。很多人把它理解成一件坏事。每天,我都可以从报纸上读到无数这样的哀叹:民主党也好,共和党也好,其实大同小异,一样堕落,既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为什么要去投票?事实上,很多人把美国的投票率不高这个问题,归咎于美国政党“没有给选民提供一个真正的选择”。专制者更可以声称:既然在民主选举中“选谁都差不多”,那还要选举做什么?所谓选举,不过就是一群戏子做戏而已。
  但是我不这么看。“选谁都差不多”这个现象的发生,其实恰恰是两党激烈竞争的结果。正是因为两个政党在竞争中都要争取大量的“中间选民”,所以它们的政见日渐“趋中”,*后,两党的政见往,庄稳定在*大多数选民比较赞同的位置上。而一个上台的政党,代表多数人的利益,这恰恰是民主的含义。
  早在1957年,政治学家AnthonyDowns就总结出了两党制下“政党趋中化”的规律。许多后来的经验研究都证明了这个简洁然而意义重大的结论。
  从这个角度来说,“选谁都差不多”又是好事,因为它说明不同的政党都在使劲谄媚“多数老百姓”。好比如果我喜欢吃面条,不喜欢吃三明治,那么一个党请我吃拉面,一个党请我吃刀削面,我当然“选谁都差不多”了——反正没人逼我吃三明治。投票率低,至少对于某些人来说,恰恰说明他们对政治体制的信任:既然我就算不投票,也要么能吃到拉面,要么吃到刀削面,那我投不投票也无所谓了。
  选举议题的“鸡毛蒜皮”化,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美国社会在重大基本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的表现。这个社会已经完成了对工人能不能组织工会、如何控制公司垄断、公立中小学如何运营、妇女该不该投票、黑人能不能坐公车的前排、言论自由是不是好事、人权是不是一个贬义词等等这些“重大”问题的辩论了,剩下的,至少就国内事务来说,基本都是小修小补的“鸡毛蒜皮”了。如果一个国家连这些*基本的共识都还没有形成,“右派”坚持工人不能成立独立工会,“左派”坚持反对市场经济,而我是那个国家的公民,那我当然会举着选票跑到投票箱前了。毕竟,在那种政治环境下,选谁会非常不一样,我可不想被人按着脖子,吃下自己不爱吃的三明治。
  哪怕只增百分之一的税
  以前只听说过商店因为财务困难歇业关门,在美国,竟然见识了政府因为财政问题而暂时歇业关门。
  2006年7月1号,美国新泽西州州长科赞(JonCorzine)签署了一个17号行政令,下令新泽西州州政府所有“非基本的”办公机构都暂时关门。这些“非基本的”部门包括:机动车辆管理处、公园、彩票部门、教育局、部分司法机构,等等。虽然“基本的”政府部门,比如警察、消防队、监狱等等,还保持运转状态,但这个小小的行政令,也让4万5千人临时下了岗,占新泽西公务人员的一半以上。城池失火,殃及池鱼,便是新泽西州大西洋城那些个举世闻名的大赌场,也跟着被迫歇业。虽然它们不是政府运营的,但是它们必须在政府人员的监控下运营,而那些监控人员歇了业,这些赌场也只好跟着关了门。
  读者可能要问,美国州长权力这么大?大笔一挥,就可以让几万人暂时下岗?当然不是这样。美国作为一个法治社会,一切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办事。美国又是一个联邦国家,每个州有每个州的法律。根据新泽西州的州法,在每年新的预算被州议会批准通过之前,政府不应当有新的花销。今年的州预算批准截止日期是7月1日,新泽西州议会没能在7月1日之前通过新的年度预算。于是州长科赞依法下令冻结那些“非基本政府部门”的运行。
  那么,州议会为什么没能通过州政府的预算提案呢?原因是,新泽西州政府面临45亿美元的赤字,为了填补这个赤字。州长科赞提出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做法。其中*重大的建议,就是要求将新泽西州的消费税从6%提高到7%,期望以此每年获得11亿美元的进账,而这个提议遭到由民主党控制的州议会的反对。一方坚决反对提高这1%的消费税,一方坚持这是填补赤字*有效的方法。双方僵持不下,*后错过了预算批准的截止日期。州长这才一怒之下签署了17号令,虽然是“依法”办事,但同时也是以冻结政府的方式来要挟州议会。
  当然,无论是州长,还是州议会,都得罪不起选民。固然,增加税收会得罪选民,然而,一部分公共服务长期被关闭,以及大量公共雇员的“临时下岗”,同样会惹恼选民。于是,从7月1日科赞签署17号令起,州政府和州议会开始了马不停蹄的谈判,连美国国庆日的假日都不休息了。州长本人据说也“睡在了办公室”。7月6日,州议会里的民主党内部就达成了妥协,表示愿意接受消费税从6%增加到7%(意味着每个家庭平均一年多开支275美元左右),但是作为条件,由增税所得收人,其中有一半必须用于缓解由于高不动产税对老年人口造成的压力(新泽西的不动产税全美*高)。换句话说,这边拔了羊毛,那边至少得部分地补回羊身上。
  7月8日,这一提案在新泽西州议会的上下两院通过。很快,州长科赞签署了19号行政令,下令解除17号令。从8日开始,各个“非基本的政府部门”重新开张,到7月10日,基本上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恢复正常工作。新泽西这场“预算战役”这才算平息下来。
  ……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相关资料

  ★我一直喜欢读刘瑜的文字,她的生动是智慧的生动。在洞察力和解析能力的背后,是一个充满灵气和悟性的独立恩想者。我总是读完一篇就在等着她的下一篇文章出来。
  ——林达

  ★南方周末·自由谈》上的刘瑜专栏,我常常先睹为快。刘瑜擅长通过讲故事来讲道理。诚然,今天的时评界不能没有“辣笔”,而多几支像刘瑜那样的“妙笔”,不亦相得益彰?她写的这本《民主的细节》,就颇具妙笔之妙——既让你阅读轻松,又令你获益匪浅。
  ——江艺平

  ★今日中国的公共讨沦常见一种病理化的倾向,总是困在“民主”、“自由”之类的名词面前,大而无当地浮游表层,夹缠不清,难以寸进。所以刘瑜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她替这些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时代需要的营养剂。
  ——梁文道

  ★我喜欢刘瑜的评论,她讲求事实与论据,不轻易选择左中右的某一方立场,对群众和权力,少数与多数都保持警惕和观察,避免简单的是非判断,避免振臂一呼的冲动,避免智力上的懒惰。有这样的理性,才有负责任的时评。
  ——柴静

  ★这本书是尝试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告诉大家民主到底是什麽。一个本可以用专业术语来展现高深的人,却选择了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
  ——闾丘露薇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作者简介

刘瑜,网名drunkpiano,生于1975年12月。她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曾经在剑桥大学政治系担任讲师,之后回国,目前任教于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学系。
在2000年左右开始在网上写政论但是影响力很小。2003年,她在网上连载的《孤独得像一颗星球》,让她扬名北美论坛。2004年开始,刘瑜开始给国内媒体提供政论方面的文章,先后在《南方周末》、《新周刊》等媒体上写过专栏。
在中文互联网上,刘瑜用醉钢琴的笔名发表的一篇叫做《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的文章,被广泛转载。她的书《民主的细节》(通过介绍西方民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民主理论不再停留在大理论上,有了更详细的注释。)、《送你一颗子弹》、《余欢》(包含两篇:《孤独像一颗星球》《那么,爱呢?》)受到广泛的好评。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9471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