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研究

  2020-06-19 00:00:00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研究 本书特色

   由曾凡斌*的《互联网使用与中国中间阶层的政 治参与研究》研究的问题是互联网使用对中国中间阶 层的政治参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受到什么样的因 素影响,其影响的方式和特点是什么,其又产生何种 社会政治影响。本书基于数字鸿沟、使用与满足等理 论和相关文献的分析提出问题和假设。本书采用各种 资料,包括:2010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 中的城市数据;2013年对全国16周岁及以上的网民的 配额抽样调查;对全国各类中间阶层的深度访谈;对 九个全国有代表性的网络问政的分析;对网络公共事 件,网络社会动员案例的比较分析等。本书发现:首 先,互联网是中间阶层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途径;其 次,互联网使用和政治效能感可以促使中间阶层的网 络政治参与,而体制资源,传统媒体报道,法律的空 问和政治机会结构也对其网络政治参与产生影响;再 次,中间阶层通过社会网络和话语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后,中间阶层的专家学者、媒体工作者等在网络 公共事件和网络社会动员中担任意见**和动员领导 者的角色。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研究 目录

**章 绪论**节 研究背景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说明一 中间阶层二 政治参与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一 中间阶层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兴起二 中间阶层与社会稳定三 本书的核心问题第四节 研究目的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一 理论价值二 现实价值第六节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第七节 研究的主要创新第八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一 研究思路二 研究方法第九节 研究的框架与逻辑关系 第二章 文献、理论和概念的测量**节 文献综述一 互联网使用与政治参与的研究二 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研究三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研究第二节 理论框架一 中间阶层互联网使用的理论框架二 中间阶层政治参与的理论框架三 相关假设与问题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测量一 中间阶层的测量二 政治参与的测量 第三章 中间阶层与社会低层的媒介使用与政治参与比较:基于2010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节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2010年数据第二节 职业中间阶层与职业低层的媒介使用与政治参与比较一 本章的职业中间阶层的具体测量二 职业中间阶层与职业低层的媒介使用比较三 职业中间阶层与职业低层的制度内的政治参与比较四 职业中间阶层与职业低层的政治参与手段选择比较五 职业中间阶层与职业低层的制度外的政治参与比较第三节 教育中间阶层与教育低层的媒介使用与政治参与比较一 本章中的教育中间阶层的具体测量二 教育中间阶层与教育低层的媒介使用比较三 教育中间阶层与教育低层的制度内的政治参与比较四 教育中间阶层与教育低层的政治参与手段选择比较五 教育中间阶层与教育低层的制度外的政治参与比较第四节 收入中间阶层与收入低层的媒介使用与政治参与比较一 本章中的收入中间阶层的具体测量二 收入中间阶层与收入低层的媒介使用比较…… 第四章 职业中间阶层的互联网使用、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基于2013年的全国抽样 第五章 网络问政里的中间阶层政治参与分析 第六章 网络社会里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分析 第七章 网络公共事件里的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分析 第八章 网络社会动员里的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分析 第九章 绪论与讨论 附录1 配额抽样问卷 附录2 深度访谈问卷 附录3 第六章里的20个教授博客的具体清单 附录4 第六章里的50个医生微博的具体清单 附录5 第六章里的323个知名记者微博的具体清单 参考文献 后记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研究 作者简介

曾凡斌,男,1974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2007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作青年访问学者,2017—2018学年度为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的研究学者。已出版学术专*1部,在《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期刊发表CSSCI论文40余篇。主持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3项,主持广州市社会科学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排名第二)。曾获“2011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佳论文奖”及“2012年第五届公共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论文奖”。多篇英文论文被美国*重要的传播学年会AEJMC及NCA全文收录。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研究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9619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