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亚洲古兵器图说

  2020-06-19 00:00:00  

亚洲古兵器图说 内容简介

这些穿越千年而来的古兵器,打破常规、颠覆传统,在不断推陈出新中传承了经典的文化底蕴,呈现了亚洲的历史风貌及文化中的审美素养。本书完美还原亚洲古兵器的风采,收录彩色图版六十三幅,显示实物五百五十多器;插图近一百五十幅,展示各类兵器一千五百余件,真实重现兵器细节,堪称亚洲古兵器的纸上博物馆,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亚洲各国民族的起源、文化的源流以及军事科技的演变。
兵器并不冷血,它将带你开启一场有温度的文化之旅,呈现一场有关亚洲历史、文化艺术的饕餮盛宴。

亚洲古兵器图说 目录

第 1 章 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之兵器

中国为亚洲文化*古之国,其古器之优美精致早获举世之称誉,铜兵即其一端。近年河北周口店(今属北京。——编者注)出土之原人石器、西北西南各省出土之旧石器时代之石兵、广西出土之中石器时代石兵以及全国各省陆续出土新石器及石铜器时代之石兵,均已证明中国人种自有其石器时代之文化,且其文化甚为悠久美备,影响及于其他亚洲民族者甚大。是以中国之石兵、玉兵及骨、角、蚌、贝等兵器,均在青铜兵器之前占有重要位置。举凡中国之石兵、铜兵与历代铁兵、近代兵器以及各边疆少数民族之兵器,均已详细阐述于拙著之《中国兵器史稿》,a计23万字,图版92、插图51幅,共示实物900余器,阅之可以洞悉一切。此处再补述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之兵器一节。

一、概述
台湾兵器者,乃台湾原有少数民族高山族之兵器。台湾高山族旧称番族,a其支族有七,即泰雅(Taiyal,旧称太么),赛夏(Saisett,旧称萨衣设特),布农(Bunun,旧称蒲嫩),曹(Tsuou,旧称朱欧)、阿美(Ami,旧称阿眉),排湾(Paiwan,旧称派宛)及雅美(Yami,旧称野眉)是也。各支族之风俗习惯大都相仿,其男子均系战士,须从军作战,自幼即练习登山涉水、跳跃潜伏等技能,故动作均甚敏捷。其长短兵器,昔时均用长矛、标枪、长刀、短刀及锤、斧等器;射远器则用弓箭及掷远之标枪。百余年来,初得汉人之火绳枪铳,后复获新式枪炮,射击极精,占据其地之日人常为所窘。其战术亦颇令人棘手,盖高山族人巧于布置障碍以阻敌军之逼近,或以竹钉插路,或铺毒草于路,更于崖上推落巨石以击敌军,其住屋邻近之高地则暗置炮火突发袭敌,其战士则藏身丛林崖隙之中发枪、发箭或突出以白刃袭敌,敌人颇为所苦。据林惠祥统计,日人侵略台湾后至昭和二年(1927)末止,死者计有6918人,此外伤者10965人,b其中死于高山族旧兵器者必甚众。
台湾高山族殆经历石器时代文化,其出土石锛与山西出土者极相似,又其佩刀极似埃及苏丹族之刀(参见图版五十)。高山族之文化固有来源,系在蚩尤、黄帝以前自北而南由南中国徙者(越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马来半岛、菲律宾诸民族均有自北而南由石器文化之南中国迁往之可能),非由南洋移入也。日本学者尾崎秀真氏曾谓,《禹贡》中所言“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即指台湾高山族而言;c林惠祥则以为“卉服”即番族麻质之衣,“织贝”即高山族贝衣(图4第3号),是则夏禹时高山族已在台湾发展其文化也。
台湾出土之石兵,有石刀、石斧、石锛、石锤、石矛、石镞、石锥、三角形石斧等器,有系完全打制者,有系半打半磨者,有系完全磨制者,更有精工细磨者。骨兵及贝蚌兵器亦曾发现多具。图1之1、2、3、4号及图2所示均台湾石器时代之物,但不能断定即台湾高山族之物,盖不知台湾石器时代之人类是否即现在高山族之远祖,抑另系一族业已再南而入南洋群岛也。至于图1之第5号石杵则确系现在高山族之器,因为高山族人至今尚利用此等石器为其家庭常用具,其中颇多石器时代之遗型焉。
高山族旧兵器至今仍为其主要兵器,计有枪、刀、短剑或匕首及弓箭等器以及防御武器,兹分述其大致于下。

二、枪
台湾高山族各部之枪(矛)与中国西南各地少数民族及马来各族之枪同制。就用法而言分为二种:其一为矛枪,以之刺敌而从不脱手掷出,其枪头(刃)大都大而重,柄亦较为粗大沉重;其二为标枪,用以掷远杀敌,其枪头大都小而轻,柄亦较为细小轻便。图3之第1、2、3、7、13、14、15、16、17、18号均矛枪也,其第4、5、6、8、9、10、11、12号则均系标枪。
就形式而言可分为六种:一为大叶形矛枪(图3之第1、9、13、15号);二为三角剑尖形之两用枪,可以近刺亦可远掷(图3之第3、9、15号);三为桃核形或杏仁形矛枪(图3之第7、9、16号);四为箭镞形标枪,此即古人之长杆箭,可射亦可掷者(图3之第4、8、11、17号);五为单倒钩及双倒勾形标枪,系原始民族投水叉鱼之鱼枪之变体(图3之第4、6、12、18号);六为鱼形矛枪,枪头(刃)甚为特别,长大笨重而中部突凸如鱼腹,殊不多见(图3之第2、14号)。
就质料而言,各种枪头(刃)均系铁制,铜制者山中或有,然甚难见及;柄杆大都木制,有时加裹藤皮,钩形标枪之刃柄衔接处有缨络,竹制枪杆及竹柄藤箍之枪杆亦有,则取其轻而易于掷远,盖脱胎于箭也。此外尚有一种脱头枪,原为该族猎兽或猎大鱼之枪,有时亦在高处用以杀人或擒敌。此种枪之竹柄甚粗大,枪头可以脱离柄首但有绳索牵连之。其用法为先将其绳索盘缠于柄杆之上使枪头牢固,野兽或大鱼中枪后因有倒钩不得挣脱,必负枪奔逃,逃时绳索渐松弛,枪头遂与柄脱离而绳索仍连柄上,如系大鱼可以拖之出水,如系野兽则将柄杆抛弃任其拖逃,因绳索乃系于柄杆之中部,势必横拖于道,兽负行不远将为木石等物所碍,不能再逃而就擒矣。

三、弓箭
台湾高山族各部之弓,其外形与苗瑶诸边族之弓相类,以木杆制成,富弹性。其弦用麻搓成,弦之一端有二扣,张弓时穿入内扣,弛弓时穿入外扣,扣之编制甚精致。战争与狩猎均用此种弓,无甚变体(图3第19号)。
高山族之箭则不然,形制特别,迥异他族之器,即马来各族与菲律宾各族间亦罕见之。其箭均无羽,如一小型标枪,想系远古遗制。其镞可以分为三种:一为常形铁镞,刃无倒钩,竹制柄杆,镞为一小锐叶形(图3第23号);二为双倒钩铁链,其镞之制造甚精,工作甚细,足以见台湾高山族固有其悠远之文化也(图3第24号);三为多镞箭,此种箭镞极为特别,甚属罕见,可细分为多镞铁箭及多镞竹箭两种。普通多镞箭之铁链有四分枝且具小倒钩,寻常用以射鸟,因镞多易于中的且可夹住鸟羽使之坠下也(图3第20号);多镞竹箭有三镞、四镞之分,其法削竹为箭作三镞或四镞形,寻常用以射鸟,偶然亦可射人,制价极廉而又易制也(图3之第21、22号)。

四、鱼骨槊
此系利用特种鳖鱼嘴前向外直伸、两面有锯齿之长骨而为此兵器者。清宫所藏明代兵器中亦有类似之器,饰以木柄,名之为御用鱼骨剑,a或系由台湾贡进而改制者。高山族之槊则直用鱼首锯骨,不加装饰(图3之第31号)。此种大鱼,法文名为锯鲨鱼(Requin à Scie),英文名为锯嘴鱼(saw-fish),大洋中均有,太平洋中诸岛民常用之,如新几内亚岛等处土人均用之为兵器。据皮特·里弗斯(Pitt Rivers)之著作,大凡东海岸土人均知利用此种原始兵器。

五、刀剑
刀剑为台湾高山族各部之主要兵器,有二特点极值得世界考古家之注意。一即该族刀剑不完全同于中国其他各边疆少数民族(如瑶、苗、戎、羌、彝、西番、回等)之兵器,抑且不与马来诸族及菲律宾诸族之刀剑相似,装饰刻绘亦殊,完全另有来源。二即高山族刀剑与东北非洲邻近红海(与印度洋)诸土族之刀剑极相类似。如雅美人之匕首(图3之第25号),长30.5厘米,极似埃及苏丹族(El Sudani)之匕首(图版五十之第237、239号),可谓如出一手;雅美人长刀及南部高山人之细雕刀(图3之第29、33号)则类似卡比尔族(Kabyle)、埃塞俄比亚族(Abyssinians)及苏丹族之刀(图版五十之第228、229、230、236号);南部高山人之银饰刀及雕蛇刀(图3之第29、30、32、33号)则类似突尼斯族(E Tunisi)、苏丹族及埃塞俄比亚族刀之雕刻镶嵌艺术(图版五十之第230、234、235号),而且南部高山人银饰刀之柄及带尾之鞘(图3之第30号)与苏丹刀极相似,均系直形、大头柄,均于鞘末加尾(图版五十之第238、240号),显有同源之可能,非如马来诸族刀之柄首加饰人发、鞘末不加尾者也;至于苏丹族之倒钩标枪头(图版五十之第233号)亦与高山族之倒钩标枪用意相同。何以台湾高山族之兵器不与南亚邻近诸族之兵器相似,而与远隔印度洋之红海西口东北非诸族之兵器同源。非洲诸族如阿比西尼亚、如埃及苏丹固亦有悠远之文化,且距今数世纪前尚为埃塞俄比亚人之全盛时代,曾出兵东下,越印度洋而侵入印度,战绩颇伟,印度诸族至今尚能述之。另一方面,中国台湾之石兵(如石斧锛)极类似中国山西一带所出土之石器,岂现今之台湾高山族并非石器时代之台湾居民,石器时代后之铜器时代兵器现尚无所发现,以理度之,高山族必有所藏,地下尤必有埋器,特尚无人能往高山族山林中为之发掘耳。在南中国铜器文化时代之遗物中有铜鼓,台湾诸族未闻有铜鼓,殆其俗迥异,故不尚铜鼓抑且不知用铜鼓,此又一种族异源之佐证也。

亚洲古兵器图说 作者简介

周纬,生于清光绪年间,是著名的国际法学家,但毕生的追求和成就是对中国古兵器和亚洲古兵器的研究,可谓中国古兵器研究的奠基人。他所著《中国兵器史稿》《亚洲各民族古兵器考》《亚洲古兵器制造考略》,构成了亚洲古兵器研究的完整体系,堪称经典之作。

亚洲古兵器图说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9808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