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攻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报告

  2020-06-19 00:00:00  

攻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报告 本书特色

周天勇、王长江和王安岭三人主编的《攻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是在一年前出版的《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调整和补充的新版本。他们当初的报告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根据讨论的意见,以及一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新的进展,本书增加了一章关于县乡治理结构和主要领导干部选举制度的研究分报告,并对总报告中政治体制改革的时间和阶段,司法体制改革报告中的检法管理体制选择等进行了修改,在和谐社会中的民间组织与宗教的研究报告中,增加了村民和城市社区自治的内容。作为综合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方案,可能更具全面。

攻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报告 内容简介

摆在大家面前的这份研究报告,是中央党校和社会上部分学者在比较系统、全面、深入地思考我国政治体制方方面面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提出了许多实践中尚未进行的设想。民主政治是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面对这样一项复杂而伟大的事业,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提出一套完美无缺的方案。恰恰相反,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使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主张,只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我本人对这种探索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
——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
  在党的领导下,使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既合理分工,又有效制衡。
  调整政权机关内部的权力关系,使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宪法规定的**权力。
  提高政协组织的地位,使其同人大**分工,具有相应的审查、监督权。
  政府行政机关应向人大、政协负责,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
  法院院长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政领导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法官的独立审判。

攻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报告 目录

总论:建设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化国家
 一、政治体制改革:从务实的角度出发
  (一)过去三十年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二)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三)政治上适当集中,经济上向市场体制迈进
  (四)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五)重点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
  (六)沿着分权和放权的方向改革
 二、中国共产党的改革
  (一)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
  (二)推进党管干部的科学化
  (三)改善党对新闻的领导
  (四)发展党内民主
 三、形成权力制衡的框架结构
  (一)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两条腿走路:协商民主应和代议民主齐头并进
  (三)立法的民主化是时代的潮流
 四、政府怎么改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原则和重点
  (三)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五、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建构现代法官和检察官管理体制
  (二)诉讼体制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执行体制
  (四)法院、检察院人事和经费垂直管理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
 六、发挥民间组织和宗教的积极作用
  (一)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
  (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通盘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改革的紧迫性与渐进性的关系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本和风险
  (三)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制定应该遵循的原则
  (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划分与未来展望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改革与提高执政能力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着眼点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主体
  (二)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容
  (三)考察党的执政能力的其他视角
 二、改革完善党的执政体制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坚持依法执政
  (二)理顺党政关系
 三、推进党管干部科学化
  (一)党管干部原则的含义
  (二)科学地管理干部
 四、改善执政党对媒体的领导
  (一)执政党是怎样影响媒体的
  (二)如何改善党对媒体的领导方式
 五、推进党内民主
  (一)代表大会制度
  (二)代表大会常任制
  (三)党内权力授受的创新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二: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一)完善人大代表的组成与结构
  (二)改革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三)逐步实行人大代表专职化
  (四)建立健全对人大代表的监督机制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与取向
  (一)大力推进人权法制建设
  (二)完善税收和收费等法制和审查、审批程序
  (三)明确区分公权力与私权利
  (四)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三、健全监督制度,增强监督实效
  (一)究竟该如何看待人大的监督
  (二)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
  (三)如何推进人大监督的制度建设
  (四)国家审计体制应向人大领导过渡
 四、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会议制度
  (一)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作如何改革
  (二)改革全国人大会议的会期制度
  (三)全国人大会议的形式
  (四)通过制度改革提高全国人大会议的审议质量
  (五)如何改革全国人大会议的表决制度
 五、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方式
  (一)理顺党中央及地方党委和人大的决策体制
  (二)完善重大决策公开制度
  (三)完善重大决策听取意见机制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三:政协体制改革与地区协商民主
 一、人民政协的历史与现状
  (一)人民政协的发展演变
  (二)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与职能
 二、协商民主视野中的人民政协
  (一)代议民主的困境与协商民主的兴起
  (二)作为协商民主制度形式的人民政协制度
 三、赋予人民政协区域利益协调的新内涵
  (一)不同区域的利益需要协调
  (二)人民政协的新内涵
 四、现代西方国家治理结构中的上院制
 五、政协改革:地区协商民主
  (一)政协改革的方向:地区协商民主
  (二)政协改革的具体制度设计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四:立法的民主化及其法律监督
 一、我国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立法存在的问题
  (二)立法问题的深层原因
 二、实现立法的民主化
  (一)立法的民主观念和党的领导
  (二)民主立法
  (三)降低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率
 三、强化立法的法律监督
  (一)设立人大专门立法监督委员会
  (二)发挥法院的司法能动作用
 四、立法民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五:改革基层治理结构和选举制度
 一、改革县乡治理结构和选举制度的必要性
  (一)权力来源与选举机制的错位
  (二)权力运行与“压力型体制”下政绩考核机制的错位
  (三)县张治理直接为城乡居民提供服务和管理
 二、县乡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
  (一)现行县乡治理的制度框架
  (二)县乡治理制度设计的思路
 三、县乡主要领导选用制度改革的设想
  (一)县乡党组织领导人选举制度改革
  (二)乡镇机构选任方式改革
  (三)县级政权选举方式改革
 四、基层选举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选举组织机构的改革
  (二)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
  (三)选民登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四)选举提名制度的改革
  (五)选举中的竞选
  (六)选举观察员制度的设立
  (七)选举争议解决机制的建构
  (八)建立健全罢免制度
  (九)尊重选民意志和领导任期的法定性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六:政治体制改革重心:行政体制的改革
 一、八次改革
  (一)**次行政机构改革
  (二)第二三次行政机构改革
  (三)第四次行政机构改革
  (四)第五次行政机构改革
  (五)第六次行政机构改革
  (六)第七次行政机构改革
  (七)第八次行政机构改革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评析和前苏联改革的教训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机构设置的问题
  (三)前苏联转型中政府机构改革的教训
 三、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领域
  (一)行政机构改革和职能设置的原则
  (二)政府机构的设置和改革方案选择
  (三)行政、执法与既得利益相分离
  (四)用国家政权和事业人民供养法控制机构和人员膨胀
  (五)近期政府和事业单位人员规模不宜再扩大
 四、减少行政层级与形成三级政府架构
  (一)政权设几层合适
  (二)中国五级政权体制的种种弊端
  (三)三级政权体制的改革方向
 五、省级区划、省直管县和乡镇综合体制改革
  (一)划小省级区域,加强中央控制
  (二)推进省直管县改革
  (三)深化乡镇党政事业机构综合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七:政治体制改革应从基础做起
 一、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一)目前财政预算体制存在的问题
  (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二、形成统一和完整的国家预算体系
  (一)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和完善部门预算
  (二)社保基金费改税,编制社会保障预算
  (三)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
  (四)重大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预算体制的改革
  (五)国库集中支付
 三、支出结构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
  (一)按照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确定预算科目
  (二)经常性预算:取消建设项目支出和压缩行政公务支出
  (三)保证公共服务项目支出快速和稳定增长
 四、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程序及其公开性
  (一)中央财政一级预算编制和执行分开
  (二)改革预算编制和审批时间
  (三)建立和完善人大和政协对预算的审查和批准体制
 五、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关系
  (一)向三级政权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过渡
  (二)中央与地方事务及支出范围的分工和界定
  (三)中央与地方的税种和收入范围调整
  (四)地方债务的逐步化解
  (五)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六、财政预算改革需要联动
  (一)转变宏观调控的方式和职能
  (二)相关的体制改革
  (三)人大和政协的改革及立法配套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八: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一、 目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格局与问题
  (一)世界国家结构与集权、分权的发展趋向
  (二)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过程
  (三)中央与地方事务分工不明
  (四)中央与地方机构设立方面的问题
  (五)地方事务由中央、省条条管理的弊病
  (六)中央与地方事务支出的互相推诿
  (七)一级政权一级税收不明确
  (八)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不科学和不透明
  (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法定化
 二、划分清楚中央与地方各自的事务
  (一)中央政府事务
  (二)地方政府事务
  (三)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交叉性事务
  (四)省以下地方政府间的事务划分
 三、根据各自的事务和职能设置机构
  (一)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机构设置
  (二)处理机构设置中的条块关系
  (三)派出机制与政府间的相互委托代理
  (四)具体微观事务管理:民主和法治,还是中央集权
 四、各级政府的事务与支出
  (一)各级政府支出事务的界定
  (二)各级政府的支出结构
  (三)地方支出与中央支出的差异
 五、固定各级政府的税收
  (一)中央政府税收
  (二)省级政府税收
  (三)市县级政府税收
 六、转移支付要科学和透明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九:建设一个公平和正义的司法体制
 一、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渐进之路
  (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进程
  (二)我国司法改革是渐进式改革
 二、中国司法体制的主要问题
  (一)司法的等级化
  (二)司法的行政化
  (三)司法的商业化
  (四)司法的地方化
 三、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和转型
  (一)建构现代法官和检察官管理体制
  (二)诉讼体制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执行体制
  (四)司法机构设置的属地加中央大区派出结合模式
  (五)司法体制中央垂直管理的方案
  (六)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十:和谐社会中的民间组织与宗教
 一、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结构及功能
  (一)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
  (二)制约民间组织发展的相关因素
 二、我国民间组织发展背景和目标定位问题
  (一)面临的基本背景
  (二)民间组织发展的目标思路和原则
  (三)民间组织发展的重点
 三、宗教信仰自由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宗教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二)我国宗教历史和现实变化的新特点
  (三)推进宗教改革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十一:1978年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反思
 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四阶段
  (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
  (二)第二阶段:党的十二大后五年
  (三)第三阶段:十三大至党的十四大召开
  (四)第四阶段:十四大到十六大
 二、三十年来民主建设的基本成就
  (一)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健全
  (三)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
  (四)健全国家领导体制,推进机构改革
  (五)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积极发展基层民主自治
  (七)法制建设的进展
  (八)政治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附录:一些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模式
 一、联邦制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二、单一制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一)单一集权模式
  (二)单一分权模式
 三、前苏联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攻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报告 作者简介

周天勇,男,1958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经济发展和增长、劳动经济、中小企业、金融风险、城市化、国企改革

攻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报告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60162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