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

  2020-06-19 00:00:00  

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 本书特色

   张康之编著的《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是一部对 合作治理进行系统规划的著作。作者直足于全球化、 后工业化的历史背景,构想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提 出了后工业社会的道德制度建构方案。书中探讨了社 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废不确定性对社会治理所构成的 挑战,分析了“全球风险社会”以及危机事件频发的 原因,揭示了工业社会的竞争和协作行为模式即将为 合作行力模式所取代的必然性。作者认为,在工业化 进程中建构起来的、以社会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治 理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时候,官僚制组织的形式合理 性追求以及通过信息资源的垄断去增强权力权威的做 法,都受到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开放性的冲击。特别是 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结构的虚拟化和权力体 系的去中心化,都正在为一种合作治理局面的出现提 供准备。作者还把合作治理的理念应用于对国际社会 的考察,分析了全球化对国际关系造成的影响,认为 人类社会在共存共在的基础上开展厂泛合作将成为一 个无可选择的现实。     

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 目录

导论  一、生成中的合作行为模式  二、全球化所追求的合作  三、基于合作的制度优于民主**章  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  **节  我们时代的基本特征    一、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    二、科学技术成就包含的“隐喻”    三、虚拟化、多元化和去中心化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正义诉求    一、全球化不同于“世界化”    二、民族国家框架下的正义受到质疑    三、承认和包容差异的全球正义  第三节  全球化中的“去中心化”    一、世界的“中心一边缘结构”    二、对中心一边缘结构的挑战    三、在“去中心化”中谋求合作第二章  从协作走向合作  **节  竞争、协作与合作    一、竞争与合作的成长    二、竞争社会中的“合作”    三、基于合作的社会建构  第二节  作为一种共同行动模式的合作    一、不应把合作简单地理解成协作    二、合作是对协作的包容和提升    三、合作不从属于个人主义的理解  第三节  从协作走向合作的理论证明    一、在历史的维度中看合作    二、探寻一条超越协作的路径    三、合作及其系统建构的基本条件第三章  合作社会的建构  **节  迎接合作社会的到来    一、后工业化中的社会建构    二、合作社会建构的条件    三、合作社会建构中的资源  第二节  后工业化中的合作治理    一、合作关系生成的过程    二、合作治理中的政府    三、合作治理中的自治与他治  第三节  后工业化中的制度重建    一、制度及其生成的逻辑    二、工业社会制度中的理性    三、制度设计的新的出发点第四章  合作社会中的道德制度  **节  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德制构想    一、权制、法制与德制    二、德制框架下的德治    三、德制生成中的自觉建构  第二节  基于社会转型的制度重建    一、制度变革是一条创新之路    二、制度变革的征候    三、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第三节  正义追求中的德制建设    一、正义视角中的制度    二、制度设计的哲学原点    三、重新梳理正义的观念    四、“人的解放”的主题第五章  非控制导向的治理  **节  社会治理中的技术与制度    一、社会治理领域中的技术    二、技术的发展能否改变制度?    三、技术引发制度变革的复杂性  第二节  社会治理中的技术控制    一、职业化造就了技术专家    二、技术控制的后果    三、终结技术控制的追求  第三节  打破社会治理中的信息资源垄断    一、控制追求中的信息垄断    二、用开放性矫正信息资源垄断    三、在打破信息垄断中谋求变革第六章  全球视野中的合作  **节  在全球危机下思考国际合作    一、全球危机根源于后工业化运动    二、妨碍国际合作的因素    三、独立自主是合作的基础    四、中国在全球危机下的行为选择  第二节  用合作的理念重构国际社会    一、全球化提出的共生共在要求    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途径  第三节  质疑联盟的历史合理性    一、协作逻辑中的联盟    二、联盟的组织属性和个人主义原点    三、不平等关系中的联盟参考文献
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7/260420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