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

  2020-06-20 00:00:00  

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 内容简介

《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是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之一,《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以免除农业税前后的东北乡村治理为对比研究背景,在梳理自传统社会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基础上,考察农业税全面免除对乡村治理产生的深刻政治影响、经济影响及社会影响,并对“后农业税时代”东北乡村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治理困境等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试图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达成善治的可能路径。

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缘起:免除农业税后巨变的乡村治理格局 
  (二)选题意义:乡村社会达成善治的使命
 二、文献回顾与简要评述
  (一)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演进
  (二)乡村治理研究的主要论域
  (三)乡村治理的分析路径
  (四)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趋势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进路
 四、核心概念与研究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界定
 五、可能创新与研究不足
**章 “后农业税时代”的内涵阐释和政治意义
 一、中国农业税的历史演变与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农业税的历史演变 
  (二)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二、“后农业税时代”的内涵阐释与政策导向
  (一)“后农业税时代”的概念简考
  (二)“后农业税时代”的特征认识
  (三)“后农业税时代”的政策导向 
 三、免除农业税: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一)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调整
  (二)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优化
  (三)乡村政治稳定的逻辑实现
第二章 治理与乡村治理理论概述
 一、治理与乡村治理的内涵
  (一)治理理论的兴起与概念界定
  (二)乡村治理的提出和中国境域的诠释
 二、乡村治理的主体分析框架:国家一社会关系理论
  (一)西方“国家一社会关系”理论的演进脉络与理论检视
  (二)“国家一社会”二元分析框架下中国乡村治理的研究
 路径及其理论限度
 三、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历程
  (一)传统乡村社会:“皇权止于县政”的乡里模式
  (二)民国时期:政权下沉及其“内卷化”的经纪模式
  (三)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乡)行政村制”模式
  (四)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的全能主义控制型模式
  (五)改革开放后:“乡政村治”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第三章 税费征缴时代的乡村治理运作逻辑与制度缺陷
 一、税费征缴时代农业税费与乡村治理的关联及其矛盾
 二、代表国家的乡镇政权运作实态及治理缺陷
  (一)税费改革前吉南乡机构设置与权力运作实态
  (二)税费改革前乡镇治理体系的制度缺陷
 三、代表社会的村治体系及其内部冲突
  (一)税费征缴时代村治体系的权力结构划分及相互关系 
第四章 免除农业税对乡村治理的正效应
第五章 “后农业税时代”乡村治理的新困境
第六章 “后农业税时代”乡村搭成善治的实施条件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后记
  

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 作者简介

    何晓杰女,1972年9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省吉林市委党校教育长,教授,吉林大学政治学博士。长期从事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领导科学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现已在《理论探讨》《长白学刊》《公共论坛》《新长征》等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省、部级课题8项,上述科研成果有10项获得省、市级奖励。

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7/260660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