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斯大林格勒会战 本书特色
《转折:1942-1943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由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的。
转折-斯大林格勒会战 内容简介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为血腥和规模*大的战役之一。战争的一方为苏联红军,另一方是以纳粹德国为首,由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组成的轴心国部队。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至l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约l99天。战争中双方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后胜利。
转折-斯大林格勒会战 目录
第1章 “巴巴罗萨”德国入侵苏联
第2章 步步进逼1942年6月28日—9月10日
第3章 首次交锋1942年9月14—26日
第4章 再度突击1942年9月27日—10月7日
第5章 第三轮进攻l942#lo月14—29日
第6章 “天王星”行动1942年11月9—23日
第7章 激战高加索l942年7月25—11月12日
第8章 在劫难逃1942年12月2—28日
第9章 *终覆没1943年1月1日—2月2日
第10章 伟大转折
附录1 苏德双方战斗序列
附录2 斯大林格勒战役大事记
附录3 苏德双方司令官生平
转折-斯大林格勒会战 节选
《转折:1942-1943斯大林格勒会战》内容简介: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为血腥和规模*大的战役之一。战争的一方为苏联红军,另一方是以纳粹德国为首,由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组成的轴心国部队。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约199天。战争中双方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后胜利。
转折-斯大林格勒会战 相关资料
插图:因此,并不能说第5坦克集团军的进攻是一场战术失败,因为此次进攻确实迫使德军对“冬季风暴”行动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德军将第48装甲军投入到了奇尔河防线,与第4装甲集团军共同实施“冬季风暴”行动。而此时,苏军第5突击集团军也在第5坦克集团军的左侧部署.使苏联红军在奇尔河沿岸的联合兵力达到10万人。曼施泰因与华西列夫斯基都意识到,第51集团军是苏联外围包围圈中最薄弱的链条。该集团军部署在斯大林格勒西南部97公里处,背向阿克赛河,兵力仅有3.4 万人。包括3个步兵师和第13坦克军仅存的77辆坦克。在“天王星”行动期间。第51集团军的主力部队第4机械化军已移师北上支援第5突击集团军。顿河集团军群从科捷利尼科沃推进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尽管从科捷利尼科沃到包围圈的距离比从卡拉奇到包围圈的距离更远,而且阿克赛河和梅什科瓦河从中穿过,但地形对于顿河集团军群更为有利。科捷利尼科沃的铁路枢纽为作战行动提供了有用的跳板,如果希特勒拒绝批准突围,那么它对于维持苏军的物资供应走廊非常重要。然而,事实上,作战行动全部诉诸一次单线推进,完全依赖德军在奇尔河支撑的防线。另外,虽然第6装甲师处于满编状态,但第23装甲师已在高加索地区环绕奥尔忠尼启则的战斗中遭到重创。12月2日“冬季风暴”行动开始前,第17装甲师未能按时到达阵位,但这并没有对苏军的形势提供帮助。虽然华西列夫斯基已经接到了一些警告,但“冬季风暴”行动暂时还是使顿河集团军群占据了主动,迫使苏军的作战计划进行大幅度修改。在第4航空军的支援下,第6和23两个装甲师的230辆坦克在与第51集团军的对峙中进展迅速。华西列夫斯基和叶廖缅科为了争取时问,命令特鲁法诺夫的多个步兵师退守阿克赛河。德军的快速突破将威胁到包围圈内部南侧的第57集团军。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指挥部认为第6集团军要实施突围与第57装甲军会合,于是决定在此后48小时内维持对第6集团军的包围。随着“冬季风暴”行动不断发展.华西列夫斯基在第5突击集团军奇尔河总部与叶廖缅科协商后,同意第4机械化军与第13坦克军组建一支临时战斗集群。第4机械化军将迎击德军第6装甲师,同时,第13坦克军将应付实力较弱的德军第23装甲师。
转折-斯大林格勒会战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斯蒂芬·沃尔什(Walsh.S.) 译者:白平华 邓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