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扫描国际大势 本书特色
每一个新闻事件,都会引发蝴蝶效应,甚至触及你的生存状态,不论在天涯海角!
让我们跳出新闻事件的表象,紧跟这些驻外记者的经历、视角和思维,一起剖析解读那些影响世界的国际大势。
零距离扫描国际大势 内容简介
新闻记者是时代和历史的记录者。然而,一篇篇新闻作品只是记录历史的片刻,有的是珍珠,有的是碎片,这是新闻报道先天性的局限。而书则不同,可以全方位地展现一个历史性事件的全貌,尽管由此而不得不牺牲部分时效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本书试图将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打造成一个超级“海洋之星”,即力图展现出一系列历史性事件的潜在关联和全部面目。其中,“我在现场”是这本书*大的特色。
零距离扫描国际大势零距离扫描国际大势 前言
序:新视角记录这个时代
吴心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国际问题专家)
早在15年前,我就认识此书的编著者吴黎明先生。那时,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求学,我在复旦教书,我们常有来往。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时专攻英语语言文学的他毕业后会进入新闻行业。他一开始在新华社总社工作,常常就重大国际事件采访我。后常驻欧洲,虽少通音讯,但经常看到他发回的报道。黎明虽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但勤奋好学,渐渐成为报道国际新闻的行家里手。
深秋时节,吴黎明到复旦登门拜访,送上其著作《欧洲真相》。该书浓缩了他旅欧六年的独特经历与独到感悟,令人难以释卷。不久前,他又专门致电,请我为其编著的《零距离扫描国际大势》作序,我欣然执笔。
2011年是一个乱象丛生、变动不居的年份,横扫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完全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政治版图,甚至引发整个大中东战略格局的调整;伦敦之夏、华尔街之秋,欧美社会的抗议活动出现了新的形式;美欧债务危机预示着西方世界经济力量的滑坡,国际经济实力格局正经历着重要的变化…… 这是一个值得记录的时代,毫无疑问,新闻记者是这个时代*忠实的记录者。我们看到,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后,冒着风险冲到前沿的往往是记者,在现场为我们记录了一个个历史的瞬间。
必须看到,我们同时又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如何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是一个重大考验。因此,《零距离扫描国际大势》从2011年发生的纷繁事件中,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如日本地震和核灾难、卡扎菲政权垮掉、穆巴拉克受审等,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变局的轮廓。
零距离扫描国际大势 目录
序:新视角记录这个时代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余震”波及全球
击毙拉登:“恐怖”符号并未终结
卡扎菲之死:“强人”缘何被终结
欧债危机:应对模式将影响深远
普梅组合:俄罗斯“二人转”转动地球
穆巴拉克受审:“余波”仍会影响中东格局
英拉登位:世界政坛“花魁”再领风潮
挪威惨案、英国骚乱:欧洲暴力发给世界的警示
威廉大婚:给紧张的世界一丝温情
卡恩性侵门:昭告“独善其身”世界通用
2012,世界何去何从?
后记
零距离扫描国际大势 节选
一切都没有预兆!
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14时46分。
地点:日本首都东京。
新华社驻东京记者冯武勇正在外面采访,身处东京六本木一座高层建筑的第20层,忽然感觉大楼猛烈摇晃。“地震了!”这是冯武勇的**感觉。因为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他开始还不在意,但随后感觉大楼总是摇晃,持续有两三分钟。“我就有些发慌了”,急忙趴到一个办公桌底下。
惊魂稍定,冯武勇担心起在东京家里的妻子和女儿,可怎么都拨不通妻子的手机,“急死人!”他赶忙起身借用被采访单位的座机拨打家里座机,终于拨通了。“一切平安!谢天谢地!”
这时,在离冯武勇不远的地底下,家庭主妇青柳太太正在地铁列车上,一阵地动山摇后,地铁列车停在六本木站,车门打开,所有人都往外冲。“那时候感觉跑得慢的话,整个地铁站就会塌下来把人活埋。”
同一时间,美国人Andy Clark正在东京机场。在日本生活了20年的他从未感受到如此强的地震:“我当时想,世界的末日到了!”
那一刻,离震中不远的宫城县南三陆町,62岁的店老板山内正文独自在海边自家的鲜鱼店里照顾生意,突然,脚下的大地剧烈晃动起来。紧接着,耳边响起镇上广播的声音:“海啸来了,大家赶紧逃生,赶紧避难!”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一个骤然凝固在日本东北沿海一所小学挂钟上的时刻,一个让日本乃至世界刻骨铭心的时刻。
的确,这是一个将永远铭刻于人类地震史的大地震。以下是一段冷静且客观的记述:
公元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地方外海发生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首府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测得数据为32千米,并引发*高米的海啸。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观测记录以来规模*大的,引起的海啸也是*为严重的,并进而引发举世瞩目的核泄漏事故。截至本书定稿前,日本称此次地震造成至少15840人死亡、3642人失踪、5950人受伤,遭受破坏的房屋851102栋,为日本二战后伤亡*惨重的自然灾害。
零距离扫描国际大势 作者简介
吴黎明,笔名岳西砍柴伢,新华社国际部评论室主任记者。安徽岳西县人,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当过中学、大学教师,2000年到新华社工作,先后任中央政文室、中央外事室记者。2003年~2007年,任新华社欧洲总分社记者;2007年~2010年,任新华社柏林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