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纪念性景观对震区地方感建构的影响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灾变下的地方毁灭与重构, 其研究内容包括两个层面: 首先是以汶川地震纪念性景观为研究对象, 分析以他们为核心的地方与空间问题 ; 其次是分别从“游客凝视”与汶川地震灾区幸存者这两个关键性视角, 考察地方感、人类空间体验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
地震纪念性景观对震区地方感建构的影响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理论基础.|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 重点难点与创新
第2章 汶川地震纪念性景观空间生产
2.1 灾后重建中的地震纪念性景观
2.2 地震纪念地的黑色旅游之争
2.3 汶川地震后的灾害记忆图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汶川地震纪念性景观系统
3.1 类型划分
3.2 宏观尺度
3.3 中观尺度
3.4 微观尺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汶川地震纪念性景观空间分布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汶川地震纪念地黑色旅游认知
5.1 纪念地旅游活动
5.2 研究设计
5.3 研究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震纪念性景观知觉对灾区地方感的影响
6.1 研究设计
6.2 景观知觉
6.3 地方感
6.4 迁居意愿
6.5 认知结构关系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地震纪念性景观基础数据表
附录2地震遗迹景观与旅游行为关系调研问卷
附录3地震纪念性景观与震区地方感调研(游客问卷)
附录4地震纪念性景观与震区地方感调研(居民问卷)
附录5灾区居民*优模型路径系数估计
地震纪念性景观对震区地方感建构的影响研究 作者简介
唐勇,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地理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旅游业青年专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环保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行为地理、景观地理、黑色旅游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龙门山地震地质遗迹景观体系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译著《灰色大地——美国灾难与灾害景观》,参编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Dark Tourism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