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

  2020-06-21 00:00:00  

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 内容简介

  《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地质大调查项目系列成果之一。作者通过对1999—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科研成果的综合集成,历时5年完成青藏高原前寒武纪地质综合研究专题。《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突出反映了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组成结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探讨了前寒武纪构造一热事件及块体归属。《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可供地学领域科研、教学、地质调查及超大陆复原相关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 目录

**章 绪言
一、以往研究程度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工作范围
四、指导思想
五、技术路线
六、研究内容
七、地层单位划分和代号
八、主要实物工作量
九、取得的主要进展
十、参加人员及分工

第二章 青藏高原前寒武纪构造一地层区划
**节 青藏高原前寒武纪构造一地层区划分原则
一、基底结构相似性原则
二、盖层发育相似性原则
三、构造一热事件相似性原则
四、构造一地层区划分的其他标志
第二节 青藏高原前寒武纪构造一地层划分方案
一、构造一地层区命名原则
二、构造一地层区划分方案
三、青藏高原前寒武纪基底分布规律
四、青藏高原前寒武纪基底概况
第三节小结

第三章 前寒武纪区域地层系统
**节 亲欧亚古大陆区(I)
一、塔里木陆块(南部)(I1)
二、华北陆块(西南部)(I2)
三、秦一祁一昆地块群(I3)
四、扬子陆块(西部)(I4)
五、羌塘一三江地块群(I5)
第二节 原特提斯洋残迹区(Ⅱ)
第三节 亲冈瓦纳古大陆区
一、冈底斯地块群(Ⅲ1)
二、喜马拉雅地块群(Ⅲ2)
三、印度陆块(北部)(Ⅲ3)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 前寒武纪岩浆岩及岩浆事件
**节 侵入岩
一、亲欧亚古大陆区
二、亲冈瓦纳古大陆区
第二节 火山岩
一、亲欧亚古大陆区
二、亲冈瓦纳古大陆区
第三节 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一、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
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三、岩浆岩构造环境讨论
第四节 岩浆作用及岩浆事件
一、亲欧亚古大陆区岩浆事件
二、亲冈瓦纳古大陆区岩浆事件
三、岩浆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
第五节小结

第五章 前寒武纪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节 区域变质岩
一、中深变质岩
二、中变质岩
三、浅变质岩
四、高(超高)压变质岩
第二节 区域变质作用及变质相带
一、变质作用及变质区带划分
二、华北型基底变质区(I)
三、扬子型基底变质区(Ⅱ)
四、塔里木型基底变质区(Ⅲ)
五、羌南一保山变质区(Ⅳ)
六、泛非型基底变质区(V)
第三节 前寒武纪变质岩时空分布特征
一、前寒武纪变质岩时间分布特征
二、前寒武纪变质岩空间分布特征
第四节 变质事件
一、前中条一吕梁期(AnV)变质事件(>1900Ma)
二、中条一吕梁期(V)变质事件(1800Ma)
三、晋宁期(J)变质事件(1000~800Ma)
四、泛非期(PA)变质事件(600~500Ma)
五、泛华夏期(PH)变质事件(520~400Ma)
第五节小结

第六章 前寒武纪构造一热事件
**节 碎屑锆石同位素年代学谱系
一、塔里木陆块(南部)
二、华北陆块(西南部)
三、秦一祁一昆地块群
四、扬子陆块(西部)
五、羌塘一三江地块群
六、冈底斯地块群
七、喜马拉雅地块群
第二节 前寒武纪早期构造一热事件记录
一、五台期构造一热事件
二、中条一吕梁期构造一热事件
第三节 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事件
一、Rodinia超大陆构造一热事件时空分布规律
二、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
三、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
第四节 泛非期构造一热事件
一、泛非运动与“泛华夏”运动的甄别
二、泛非运动的沉积记录
三、泛非期岩浆作用
四、变质作用
五、泛非运动在青藏高原的表现形式和波及范围
第五节 前寒武纪构造一热事件序列
第六节小结

第七章 青藏高原前寒武纪基底归属探讨
**节 基底结构及其差异对比
一、基底结构类型
二、青藏高原及邻区基底结构特征
三、不同块体构造一热事件对比
第二节 前寒武纪块体亲缘关系探讨
一、青藏高原周缘块体前寒武纪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
二、青藏高原前寒武纪块体亲缘关系探讨
第三节小结

第八章 结论
一、主要成果
二、存在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7/261493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