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第二版)

  2020-06-21 00:00:00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第二版) 内容简介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第二版)》突出介绍了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各领域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与工科及其他学科的交叉,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做到知识性、系统性、生动性的统一。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生命科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公共课教材以及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也可供综合性大学、农业及医学类等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及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参考。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第二版)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节 生命与生命科学
一、生命的本质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特殊类型的生命——病毒
第二节 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
一、生命科学的地位及生物的分界
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概况
第三节 21世纪的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一、现代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热点
二、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
三、现代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作用
四、生命科学充满未解之谜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节 细胞的组成元素与生物分子
一、生物体的元素组成
二、生物分子特性
三、生物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
二、细胞膜
三、细胞质与细胞器
四、细胞核
五、原核细胞
第三节 染色体
一、染色体与染色质
二、染色体的结构
三、A染色体和B染色体
四、染色体的变异
五、染色体的分子结构——从DNA到染色体
第四节 细胞分裂、分化
一、细胞分裂
二、细胞的分化
三、细胞分化的主要机制
第五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衰老与细胞
二、细胞衰老的机理
三、展望和未来
第六节 脱离正常轨道的细胞——癌细胞
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二、肿瘤形成

第三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节 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遗传物质的发现与遗传学基本定律
二、基因概念的发展与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 生物性状的遗传
一、生物的性别
二、人类的性状遗传
三、孟德尔遗传的延伸
四、多基因遗传
五、核外遗传
第三节 生物的遗传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三、基因突变
第四节 遗传病与优生优育
一、遗传病的概念与分类
二、遗传病的诊断
三、遗传病的基因治疗
四、优生优育

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
**节 生命的起源
一、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
二、生命出现的历程
第二节 生物进化史及生物进化图谱
一、单细胞生物的繁衍
二、多细胞生物的出现与演化
三、人类的起源与社会文明
四、生物进化图谱
第三节 生物进化论与生物进化的证据
一、生物进化论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第五章 生物技术原理
**节 基因工程操作原理
一、什么是基因工程
二、基因工程操作技术及原理
第二节 细胞工程操作原理
一、什么是细胞工程
二、细胞工程技术与原理
第三节 酶工程
一、酶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二、酶分析技术
三、酶的生产
四、酶的提取和分离纯化
五、酶的固定化方法
六、酶的应用
第四节 发酵工程
一、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二、发酵工程操作技术
三、发酵工程的应用
四、发酵工程产品~-氨基酸
第五节 蛋白质工程
一、什么是蛋白质工程
二、蛋白质结构分析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一、分子杂交
二、遗传标记
三、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第六章 生物技术的应用
**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生物技术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
二、人类基因组研究方案及技术
三、确定特定基因的方法
四、利用染色体特征研究人类基因组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际意义
第二节 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
一、生物医药行业特征
二、基因工程药物
三、基因诊断
四、基因治疗
五、基因疫苗
六、创建遗传病的动物模型
七、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
第三节 生物技术在农业科学方面的应用
一、生物技术与粮食
二、生物技术与农药
三、花卉基因工程
四、基因工程动物在畜牧业方面的应用
第四节 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一、玉米变成生物降解塑料
二、改良纤维素酶效能以提高葡萄糖产量
三、生物新原料与新材料
四、生物催化技术
五、医药卫生工业
六、去除石油污染
七、在贫矿中提取金属
第五节 生物技术在食品业的应用
一、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现状
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过程的应用
三、生物技术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的应用
四、生物技术推动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性检测
六、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第六节 生物技术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一、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
二、生物能源的主要形式
三、微生物与生物能源
四、生物能源的发展趋势
第七节 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
一、什么是环境生物技术
二、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七章 生物信息学
**节 生物信息学概论
一、生物信息学产生的背景
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常用数据库及其信息检索
一、生物信息学常用数据库
二、生物信息学常用检索工具
第三节 生物信息学研究前沿
一、生物芯片技术
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三、虚拟细胞技术

第八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节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一、生物的分类等级
二、生物的分界
三、生物的命名
第二节 郁郁葱葱的植物世界
一、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二、植物的生活史
三、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四、植物的类群
五、植物的运动
第三节 灿烂多姿的动物世界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二、动物的类群
三、动物的生长、发育
四、动物的行为
第四节 神奇的微生物世界
一、微生物的概念
二、微生物的种类
三、微生物的特点
四、微生物的应用

第九章 宏观层次的生命系统——环境生态学概述
**节 生态学基础知识
一、生态因子及其特点
二、种群生态学
三、群落生态学
四、生态系统
五、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的变化
一、人为干扰
二、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保护
二、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科学相关研究

第十章 生物仿生学
**节 仿生学的定义
一、仿生学的由来及定义
二、仿生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仿生学的诞生与意义
一、仿生学的诞生及历史
二、仿生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仿生学的研究内容及方

一、仿生学的研究内容
二、仿生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经典的仿生学举例
一、感觉仿生
二、结构仿生
三、运动仿生
四、化学仿生
第五节 生物仿生学的新进展
一、仿生器官组织工程蓬勃兴起
二、仿生机器人争相“进化”
三、纳米仿生学
四、分子仿生学
参考文献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第二版) 节选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第二版)》:  (十)人工生命  人工生命(artificiallife)是通过把隐藏在生命现象背后的基本的、动态的原理抽象出来,并在其他物理媒介(如计算机)上重现这一过程,使之可以进行全新类型的实验操作和检验,从而理解生命。总体上说,人工生命的核心是利用适当的非生命过程手段,通过对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学习、进化等)进行模拟,以深化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  人工生命的研究手段大致有3种:软件法、硬件法与湿件法。其中,软件法是指以计算机程序作为模拟生命过程的载体;硬件法是通过机械和电子的手段再现生命的某些属性;湿件法则是指采用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在溶液系统中从分子水平模拟生命现象。今天,对人工生命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生命现象的各个层次,从分子、细胞、器官、个体,到种群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人工生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工程方面,机器人的研究已逐渐接近实用阶段;在基础生命科学研究方面,人们正使用人工生命的方法探索一系列问题:生命起源、细胞起源、多细胞生物起源、性别起源、生物发育、生物行为、脑与认知科学等。因为这些现象多数已不可能再在自然界中观察到,而人工生命则提供了一种可贵的模拟实验手段。  二、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  人类的发展进程是以加速度的方式进行的。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类实现了登月的梦想,原子能、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智能控制、基因克隆等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及营养健康水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从没有像今天一样感受到地球的狭小及资源的匮乏。在过去的20世纪中,世界人口急剧增长,2000年世界人口达到了1900年世界人口的4倍,突破了60亿。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这100年间,还发生了规模浩大的两次世界大战及多次的疾病大流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球上可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的唯一途径,只能是提高粮食的单产。在未来提高粮食单产的过程中,生物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与生态平衡  地球上的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了现今的生物圈及生态系统。生物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与秩序,人为打破这种特定的平衡是极其危险的。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证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正在逐渐加速,许多物种也处在濒临灭绝的境地。这种状况与人类对自然界资源掠夺式开发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如化学污染等)是密不可分的。如何保持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环境正在成为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第二版)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7/261524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