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海洋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本书特色
《计量海洋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可供从事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或参考。
计量海洋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内容简介
计量海洋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贯穿其中,通过统计系统入门,采用计量生态学分析得手段,对我国亚热带、亚热带典型海域环境与生态学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全书由6章组成:1、计量海洋生态学;2、统计分析基础;3、大亚湾海湾环境变化特征;4、大亚湾海域物理-化学-生物耦合;5、珠江口生态与环境变化特征;6、南海中、北部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全书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丰富新颖,是一本全面了解热带亚热带典型海域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特征教科书和参考书。
本书可供从事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或参考。
计量海洋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目录
前言
**章 计量海洋生态学
**节 计量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与计量海洋生态学的产生
第二节 计量生态学方法在海洋环境与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计量海洋生态学c—Science研究与示范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统计学分析基础
**节 SAS系统入门
第二节 MA7LAB系统入门
第三节 SPSS系统入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南海北部和大西洋典型海湾环境变化特征
**节 大亚湾海域营养盐及结构长期变化规律
第二节 大亚湾海水营养盐变化特征与限制因子研究
第三节 主成分分析研究大亚湾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前言
**章 计量海洋生态学
**节 计量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与计量海洋生态学的产生
第二节 计量生态学方法在海洋环境与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计量海洋生态学c—Science研究与示范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统计学分析基础
**节 SAS系统入门
第二节 MA7LAB系统入门
第三节 SPSS系统入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南海北部和大西洋典型海湾环境变化特征
**节 大亚湾海域营养盐及结构长期变化规律
第二节 大亚湾海水营养盐变化特征与限制因子研究
第三节 主成分分析研究大亚湾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第四节 稳健主成分分析研究大亚湾水质时空演替过程
第五节 模糊聚类分析识别大亚湾水质时空变化规律
第六节 非参数有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大亚湾水质季节变化
第七节 主成分回归研究大亚湾水质季节变化规律
第八节 偏*小二乘回归研究大亚湾水质季节变化特征
第九节 大西洋西北臂海表硝酸盐浓度和新生产力的估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大亚湾海域物理一化学.生物耦合机制
**节 大亚湾物理一化学一浮游植物耦合特征
第二节 大亚湾物理一化学一浮游动物耦合特征
第三节 大亚湾物理一化学一底栖动物耦合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珠江口水环境特征及其与微生物耦合机制
**节 珠江口水环境特征
第二节 珠江口氧化亚氮分布与水环境特征
第三节 珠江口不同季节沉积物细菌种群结构及其与环境耦合特征
第四节 珠江口沉积物放线菌种群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南海中、北部区域环境特征及其物理一化学一生物耦合机制
**节 南海北部上层水体营养盐分布特征
第二节 南海北部上升流特征与佐证
第三节 吕宋海峡区域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耦合特征
第四节 南海北部细菌群落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耦合特征
第五节 西沙海域细菌垂直分布及其与环境耦合特征
参考文献
图版
计量海洋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节选
《计量海洋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可供从事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或参考。
计量海洋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作者简介
王友绍,博士,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研究。1997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无机化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破
王友绍,博士,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研究。1997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无机化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教授,2008年晋升二级教授;1998年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涉及微生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2006年和2009年两次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于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学习;2000年至今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先后任责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海洋环境与生态研究室主任、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科学野外观测研究站站长、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及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和自然科学高级职称评委等职。为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理事、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副主席;美国生态学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纽约科学院等会员。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专项、“863”计划项目等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100余篇;为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Chemosphere、Hydrobiologia、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Marine Biotechnology、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等20多种杂志审稿人。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和“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2007年、2002年和2001年分别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和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各一项;2011年、2012年两次获得国际埃尼奖(Eni Award)提名。提出了大亚湾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模式、“大亚湾海域主要为受人类活动驱动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打破了中国沿岸水体的营养盐平衡”的观点(Nature China评述);揭示了珠江口酸性多糖(TEP)时空分布特征与形成机制,建立了珠江口TEP分布的概念模式图;提出了物理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是影响不同季风期TEP分布的新观点;首次利用硅指示南海北部上升流和中尺度涡存在,证实了吕宋海峡东侧细菌群落组成变化与温度显著相关和吕宋海峡西侧细菌群落组成变化与盐度和硝酸盐显著相关;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对红树植物的作用途径与调控机制等,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红树植物逆境分子生态学机制研究。
显示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