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仿生膜材料与技术

  2020-06-21 00:00:00  

仿生膜材料与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8章。第1章简要叙述了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和特性。第2章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仿生膜的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理化和生物学性质;此外,还介绍了脂质单分子膜、双层类脂膜、微乳和溶致液晶。第3章至第8章主要介绍了仿生膜材料(主要包括双层类脂膜、脂质体、微胶囊和脂膜微泡)在生物传感器、植人材料的表面生物化、药物控制释放、超声造影成像,免疫隔离和细胞移植等领域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比较前沿的化学、材料、生物和医学知识,有利于读者开阔思路。
  本书可供从事生物材料、纳米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生物、化学、医学和材料等专业的研究生和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科学爱好者的科普读物。

仿生膜材料与技术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生物膜概述
 1.1 引言
 1.2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1.3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1.4 生物膜的结构
 1.5 生物膜的特性
 1.6 生物膜中脂类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1.7 膜融合现象
 参考文献
第2章 仿生膜理化基础
 2.1 引言
 2.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3 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
 2.4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
 2.5 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
 2.6 langmuir-blodgett膜
 2.7 双层类脂膜
 2.8 微乳
 2.9 溶致液晶
 参考文献
第3章 仿生膜生物传感器
 3.1 引言
 3.2 生物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3.3 仿生膜在生物传感器设计和制造中的重要意义
 3.4 基于双层类脂膜的生物传感器
 3.5 脂质体免疫传感器
 3.6 基于聚联乙炔变色囊泡的生物分子识别器件
 参考文献
第4章 生物材料表面的仿生膜结构改性
 4.1 引言
 4.2 细胞与生物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
 4.3 植入材料表面生物化构想
 4.4 磷脂聚合物
 4.5 仿细胞膜结构表面的构建方法
 4.6 发展趋势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脂质体
 5.1 引言
 5.2 脂质体的形成
 5.3 脂质体的分类
 5.4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5.5 脂质体的性能
 5.6 长循环脂质体
 5.7 固体脂质纳米颗粒
 5.8 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
 5.9 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5.10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5.11 月旨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5.12 脂质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包膜微泡超声造影剂
 6.1 引言
 6.2 超声造影剂的发展历程概述
 6.3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
 6.4 包膜微泡的声学特性
 6.5 包膜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
 6.6 超声造影剂的分类
 6.7 超声造影剂的要求与设计
 6.8 靶向超声造影剂
 6.9 微泡造影剂的药代动力学
 6.10 由气体活化和惯性空化引起的医用超声生物学效应
 6.11 微泡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6.1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自组装智能空心微胶囊
 7.1 引言
 7.2 自组装空心微胶囊的制备
 7.3 微胶囊的通透性
 7.4 微胶囊对物质的包埋和释放
 7.5 具有仿生功能的自组装空心微胶囊
 参考文献
第8章 微囊化细胞移植
 8.1 引言
 8.2 细胞微囊化的发展
 8.3 微囊化细胞的免疫隔离作用
 8.4 微囊的制备与性能
 8.5 微囊化组织细胞移植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仿生膜材料与技术 节选

《仿生膜材料与技术》是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8章。第1章简要叙述了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和特性。第2章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仿生膜的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理化和生物学性质;此外,还介绍了脂质单分子膜、双层类脂膜、微乳和溶致液晶。第3章至第8章主要介绍了仿生膜材料(主要包括双层类脂膜、脂质体、微胶囊和脂膜微泡)在生物传感器、植入材料的表面生物化、药物控制释放、超声造影成像、免疫隔离和细胞移植等领域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比较前沿的化学、材料、生物和医学知识,有利于读者开阔思路。《仿生膜材料与技术》可供从事生物材料、纳米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生物、化学、医学和材料等专业的研究生和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科学爱好者的科普读物。

仿生膜材料与技术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7/262290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