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第五版) 本书特色
本书生动而详细地考察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重要批评流派,是进入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入门书,其中主要涉及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读者导向批评、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诗学(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非裔美国文学批评、酷儿理论和生态批评等。对于这些重要的“主义”或“流派”,作者既梳理得清晰,也分析得透彻,可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第五版) 内容简介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第五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生动而详细地考察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重要批评流派,是进入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入门书,其中主要涉及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读者导向批评、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诗学(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非裔美国文学批评、酷儿理论和生态批评等。对于这些重要的“主义”或“流派”,作者既梳理得清晰,也分析得透彻,可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为有助于读者学以致用并使其完善阐释方法,该书独辟蹊径,让所有流派的批评方法都围绕同一部小说《好小伙布朗》展开,呈现出文学批评的丰富潜能。书后附有德里达等人的五篇重要论文,与书中相关的理论方法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作为专业教材,该书可与国内的同类教材互补互动,让初学者登堂入室;作为专业论著,该书可拓宽文学批评的理论视野,为研究者铺路搭桥。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第五版) 目录
**章 批评、理论和文学的界定
一、倾听一段谈话
二、偷听一节文学课
三、一个文本能有不止一种阐释吗?
四、如何成为一名文学批评家?
五、什么是文学批评?
六、什么是文学理论?
七、从文本中制造意义
八、阅读过程和文学理论
九、什么是文学?
十、文学理论与文学的定义
十一、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功能
十二、开始文学理论的正式学习
第二章 文学批评史概览
一、导论
二、柏拉图(约前427-前347)
三、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四、贺拉斯(前65-前8)
五、朗吉弩斯(1世纪)
六、普罗提诺(204-270)
七、但丁·阿利盖里(1265-1321)
八、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
九、菲利普·锡德尼爵士(1554-1586)
十、约翰·德莱顿(1631-1700)
十一、约瑟夫·艾迪生(1672-1719)
十二、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
十三、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
十四、珀西·比希·雪莱(1792-1822)
十五、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1828-1893)
十六、马修·阿诺德(1822-1888)
十七、亨利·詹姆斯(1843-1916)
十八、米哈伊尔·巴赫金(1895-1975)
十九、现代文学批评
第三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新批评
一、导论
二、俄国形式主义
三、连接俄国形式主义与新批评
四、将俄国形式主义付诸文学文本
五、新批评
六、历史发展
七、理论假设
八、方法论
九、问题分析
十、批评与回应
第四章 读者导向批评
一、导论
二、历史发展
……
第五章 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
第六章 精神分析批评
第七章 女性主义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 文化诗学或新历史主义
第十章 后殖民主义
第十一章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
第十二章 酷儿理论:男、女同性恋批评
第十三章 生态批评
文学作品选读
文学批评阅读材料
术语表
索引
译后记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第五版) 节选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第五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从柏拉图开始,文学批评关注起了伦理问题;而作品的构成要素被文学批评看重,则是始于柏拉图的高足——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对于柏拉图那些有关实在的性质的观念,亚里士多德并不认同,他的选择是对物质世界(material world)加以详细考察。 亚里士多德这位色雷斯①的医师之子,对于物理世界( physicalworld)很是着迷。结束了柏拉图学园的研习,并且掌握了那里教授的哲学和探究技巧之后,他于前335年创立了莱森学园(the Lyceum)——一个注重科学、哲学思想和调查研究的学派。不像柏拉图的私人学园,亚里士多德的莱森学园(该名称源于雅典的健身公园或亚里士多德执教过的体育馆)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并以雅典的漫步学派( Peripatetic School)②闻名于世。漫步学派之名取自希腊语peri patein,意谓散步,因为据说亚里士多德给学生授课时,往往是在公园的林荫道上闲逛而谈。通过把科学的调查方法运用于文学研究之中,亚里士多德便在以其《诗学》(PoetlC3-)著称的系列讲授中回应了柏拉图对诗歌的指责。与作为一般出版物的公开作品( exoteric treatises)不同,《诗学》是一部秘传作品(esotericwork),面向那些加入莱森学园的人内部发行。尽管《诗学》缺乏亚氏其他作品中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但是对于文学理论和批评而言,其影响依然至关重要。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已经成为西方文学理论的基石。他运用其分析对悲剧进行定义,在《诗学》里开启了对文学作品基本要素的讨论,一直延续至今。不幸的是,许多批评家和学者误以为《诗学》是一本对文学(尤其是悲剧)一劳永逸地下定义、定标准的用法指南。但是,亚里士多德的目的不是为评价悲剧而阐述一系列绝对准则,而是考察其所处时代看待悲剧的一般原则,同时回应柏拉图的许多学说和观点。甚至《诗学》这个名称也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的某种意图,因为在希腊,poetikes 一词意指“被制作或被手工制造的事物”。像生物学家一样,亚里士多德是通过解剖悲剧来发现它的成分或构造部件的。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开头写道:“史诗、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①虽然所有这些模仿的方式和对象不同,但是亚里士多德同意柏拉图的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模仿。尤其是,诗歌艺术的存在理由在于人类是钟爱此类模仿的模仿物种。然而柏拉图声称诗歌可以唤起的审美愉悦能够削弱社会结构及其一切价值,亚里士多德则对此强烈反对。他的反对主要是一种涉及模仿自身本质的形而上学之争。尽管柏拉图断定模仿远离真实或理式领域两个层次(诗人模仿的对象本身已是对理式的模仿),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歌比事物本身更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真理,他断言“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②。是历史学家而非诗人描写已经发生的事。亚里士多德宣称,诗人的职责在于去写可能发生的事。“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价值更高: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③在论述诗人表现的并非事物本然而是应然时,亚里士多德否定了柏拉图那种诗人只是对模仿的模仿的观点。由于亚里士多德强调普遍性,所以他笔下的诗人比柏拉图所谓的诗人实际上更接近理式。 ……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第五版) 作者简介
查尔斯·E·布莱斯勒(Charles E.Bressler),美国学者,威尔克斯大学文学学士,斯克兰顿大学理科硕士,佐治亚大学博士。2008年以来,任印第安纳卫斯理大学英语教授,亦担任约翰·卫斯理荣誉学院的高级学者,教授世界经典文学、修辞学等。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与批评,包括英美作家C.S.刘易斯、J.R.R.托尔金、G.K.切斯特顿、查尔斯·威廉斯,埃德加·爱伦·坡和纳撒尼尔·霍桑等方面。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是布莱斯勒的代表作,该著自1994年初版以来,不断修订完善,目前已出至第五版,是美国文学批评方面畅销的入门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