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词语-鲁院文学批评小集 本书特色
这本书依然是鲁院工作印象式的总结,某种程度上这种“总结”恰恰反映了文学现场的芜杂、纷乱和丰富,一届届学员从鲁院走出,一张张面孔连同他们的文字在时光中延展,这本书算是我在鲁院文学批评现场的文字版还原。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更倾向于建构性的作家和建构性的作品。在批评话语中,无疑想表达我能够从这些作品中看到的东西:文学性、多样性、爱、理性、智商、敏锐、悲悯、宽容乃至和解。一个拥有真正社会阅历和慈悲心的人,*终会选择*无害于人的言说方式,当然也包括行为方式。
在场的词语-鲁院文学批评小集 目录
低语与独白
回归传统诗文,阅读审美之书 /3
后启蒙时代的启蒙者 /10
重建现代世俗生活精神的合法性 /19
城市文学写作与中国当下经验表达 /32
看到牛桥大学的玛丽·贝登:良家、知识、女性 /47
魏微的小说创作:一个时代的早熟者 /54
非日常性写作与“70后”一代人的精神气息 /59
先锋的内化及其时代言说的困境:关于《镜子里的父亲》 /73
徒步的灵魂与肉身 /85
女性细小历史的传奇 /96
现代女性伦理之殇的洞察与摹写 /103
非物质主义的存在感 /106
工人阶级市民化与新城市经验的精神透视 /113
新乡土写作与农村社会转型 /118
疯癫虚构中的痛感叙事 /124
向异质文明出走的痛感体验 /127
唐诗故乡的行吟 /140
现代女幽灵的心经 /144
柔软的心与坚硬的婚姻 /152
“讲真理,但以倾斜的方式” /156
不可复制的时代文本 /159
对话与倾听
全球视阈中的中国“70后”作家群体 /167
我们是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河流:“70后”写作与先锋文学(之一) /190
从先锋文学止步处起步:“70后”写作与先锋文学(之二) /209
变动的中国乡土与当下中国乡土写作 /217
后刘巧珍时代的乡土女性及其文学表达 /226
成为自己依然比什么都重要 /237
一个人的时代与一代人的写作 /247
难以承受之重 /254
告别“在场的缺席者” /267
时光中的“慢活” /272
伦理之殇中的慈悲与母性 /278
冰明玉润天然色,冷暖镜像人间事 /288
闺里闲谈天 絮语话中年 /298
后 记 /308
在场的词语-鲁院文学批评小集 作者简介
笔名简艾,安徽舒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文学评论家,文联第十届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研究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方文坛》《天涯》《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万字。出版专著《像鸟儿一样轻,而不是羽毛:80后青年写作与代际考察》《边地想象与地域言说——鲁院文学现场批评小集》、长篇小说《小霓裳》《青铜鼠人》。长期负责鲁院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主持鲁院高研班的研讨,推进形成独特的“鲁院风格研讨”和中外交流的重要平台“鲁院论坛”。主持和参与了多个中国作协重点扶植项目。在文学刊物推出批评专栏文章,是当下文学现场活跃的批评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