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正文 返回 打印

寄情书海-王子野文选

  2020-05-11 00:00:00  

寄情书海-王子野文选 本书特色

书稿由王子野先生的儿子王小明主编,精选王老生前所著《槐下居丛稿》《王子野出版文集》中的文章81篇,并附臧克家、肖乾等同志纪念王子野先生的文字13篇。 王子野(1916-1994),男,编辑家、出版家。1916年生于安徽绩溪,原名程扶铎(程敷铎),1938年后改用今名。1930年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当练习生。1938年至延安入陕北公学高级研习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毕业后任王稼祥的秘书约5年,其间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图书资料室副主作,中央军委编译局翻译处处长、编译局秘书长,1946年担任《晋察冀日报》社编委兼编辑部长,此后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出版科长、出版委员会委员。1949年至1950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处长,1950年至1966年在人民出版社工作,曾任社长兼总编辑。1975年后,历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理论组组长,国家出版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国家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

寄情书海-王子野文选 内容简介

  《寄情书海:王子野文选/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丛书(三)》由王子野先生的儿子王小明主编,精选王老生前所著《槐下居丛稿》《王子野出版文集》中的文章数十篇,并附臧克家、肖乾等同志纪念王子野先生的文字数篇。  文选书名《寄情书海》,取自王子野题词“寄情书海,其乐无穷”,是先生嗜书若痴、辛勤笔耕、孜孜以求、敬业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先生的学术和思想,影响了一代代致力于中华崛起的有志之士,也必将激励后人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共同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这也是对王子野先生的纪念。

寄情书海-王子野文选 目录

必须正确解释“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资本论》的逻辑 战斗的艺术 ——对朱光潜先生的艺术“非实用论”的异议 评普列汉诺夫的《没有地址的信》和《艺术与社会生活》 评周谷城《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 艺术中的情与理的关系——答周谷城先生 历史剧是艺术,不是历史 《斩经堂》不是好戏 关于人的精神面貌的描绘 少作空洞的赞扬 没有争论便不能发展科学 不敢言志 鹅的故事 长话短说 谈“送旧迎新” 平心静气,以理服人 顺天致性 包公不持一硯 关于多出好书问题 同编辑谈读书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开展比学赶帮 把科技书的发行工作搞上去 努力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初步意见 坚持两分法 更上一层楼——为1982年《中国出版年鉴》作 向人民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祝贺与希望 对通俗政治理论读物的期望 展望未来 前程似锦——对外开放和书籍翻译工作 图书征订办法应当改革 开展科学研究 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 我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 我们的楷模——记胡愈之同志与《新华月报》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绪论 震撼心灵的*强音——《红岩》读后 一个封建叛逆女性的颂歌——喜读新编昆曲《晴雯》 一个不平凡的聋盲人——介绍《海伦 凯勒》 《我生活的故事》序 祝贺新版《鲁迅全集》出版 自传文学中的一朵鲜花——读王莹的《宝姑》 《韬奋与出版》序 关于《邓肯自传》 《回忆亚东图书馆》序 《邓肯论舞蹈艺术》读后 《书海耕耘——编辑札记》序 《胡适研究丛录》序言 喜读《中国红军长征记》 《苦儿流浪记》序 读《黎明与晚霞》书后 附:从一份提纲想起——回忆王稼祥同志 喜读高阳的小说 《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序 《唐诗三百首今译新析》序 一部光彩夺目的巨型画册 后来未必居上 《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序 从帝王的镜子到人民的镜子——《海峡两岸话通鉴》序言 《书缘》序 传记文学的传统——《名人交往录》序 《曹辛之装帧艺术》序 《书的艺术》序 “书籍装帧艺术二十人作品展” 前言 《中外装帧艺术论集》序 《竹刻艺术》序 《竹刻》序 艺无止境——《袁运甫画集》序 艺术贵在创新——介绍袁运甫的六幅壁画 也谈人体美——《人体画名作选》序 叶瑜荪的竹刻艺术 教傲就是毁灭 随想录 东拉西扯 顺天致性 学会听不同的意见 要惜墨如金 多写短文章 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名文未必无讹 再谈名文未必无讹 谈韩愈的教子成龙 槐下居随感 宁可少些,但要好些 附 录 纪念文章 臧克家 记子野来访 肖 乾 悼子野 钟叔河 胡适与亚东本古典小说——王子野同志逝世百日祭 张惠卿 怀念老社长王子野 薛德震 怀念子野与陈今同志 郭 因 不尽的思念——遥寄子野同志 弘 征 缅怀王子野先生 张继华 绿叶颂根情——感念我的编辑老师们 臧小平 近邻 ——怀念敬爱的王子野叔叔 卜珍伟 书房与文字——岳父王子野百年诞辰纪念 曹治雄 虚怀若谷 高山景行——怀念王子野同志 邵之惠 王子野关心家乡的文化建设 王小明 忆终身勤奋的父亲王子野(代后记)

寄情书海-王子野文选 节选

  《寄情书海:王子野文选/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丛书(三)》:  周谷城先生不同意我去年发表在《文艺报》四月号上批评他的艺术观点的文章,提出了答辩(见去年《文艺报》七八月号合刊)。本来学术问题上的争论是件好事情,可惜周先生的答辩除了一再指责别人没有看懂他的文章而不厌其烦地把自以为“明白具体的”原文一段一段抄引之外,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论据。如果说他的答辩也增加了点什么东西的话,那就是增加了错误。周先生和别人辩论时也惯于使用这种手法。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你周先生的文章是那么“明白具体”,为什么不止我一个人看不懂,看不清楚呢?就这一点难道不值得你反躬自问一下吗?不怪自己脸上有污点,反而埋怨镜子不干净,难道这是认真讨论问题的态度吗?  读了周先生的答辩之后,我觉得原先对他的批评一点也不需要改变。周先生答辩中所涉及的问题很多,暂且不作一一答复,本文只就艺术中的情与理的关系问题,再发表点意见,和周先生继续讨论。  我上次的文章中不同意周先生把艺术实践的特点归结为“使情成体”,更不同意他把感情看作艺术的源泉。  周先生的答辩说:“我们可以说艺术源泉是生活,但不能说生活就是艺术源泉。”何以见得?周先生说:“这道理太简单了,正如我们可以说人是动物,但不能说动物就是人。”玩弄形式逻辑的把戏的确是太简单了,可是玩得不对头,反而露出了破绽。首先应当指出,在这里周先生玩了一个花招,他把艺术的源泉前面的限定词“唯一的”勾掉了。照我们看,说“艺术的唯一的源泉”是“生活”和说“生活”是“艺术的唯一的源泉”是半斤等于八两。这里没有什么奥妙,因为这是同关系的概念,主宾词是可以换位的。一个开口闭口讲逻辑的人,怎么连这点常识都忘记了一?  周先生硬说“艺术的唯一的源泉”和“生活”是两个不同关系的概念,而且又拿“人是动物”不能换位成“动物就是人”来作证,这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人并不是“唯一的”动物,所以“人”和“动物”是不同关系的概念,主宾不能换位。把两种不同的关系混同起来,这是偷换概念的把戏,是诡辩论。  何况说“生活是艺术的唯一的源泉”是有根据的。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得清清楚楚,他说:“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生动、*丰富、*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从这段话得出“生活是艺术的唯一的源泉”的命题,请问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只能说“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生活”,而不能说“生活是艺术的唯一的源泉”呢?  周先生还是不服气,接着说:“如果说生活就是艺术源泉,那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的‘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云云,还有什么意思?”这种诡辩,显然是对毛主席著作的故意曲解。  ……

寄情书海-王子野文选 作者简介

《寄情书海——王子野文选》编委会 顾 问:章 飚 主 任:黄德泉 副 主 任:柯宁宁 徐长凤 执行主编:王小明 编 委:王小明 章汉林 徐子超 方军 唐海来 俞绍来 郑黎云 王伟强

寄情书海-王子野文选

http://www.00-edu.com/tushu/hx1/202005/199671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