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厚-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本书特色
从公元一九七八年到二○○八年,三十年的时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却融尽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潮起潮落。《天高地厚》全景式描绘了中国农村的这场变革,构成尽展当代中国农民命运的斑澜画卷。 该书曾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十届河北文艺振兴奖等奖励。
天高地厚-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内容简介
从公元一九七八年到二○○八年,三十年的时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却融尽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潮起潮落。《天高地厚》全景式描绘了中国农村的这场变革,构成尽展当代中国农民命运的斑澜画卷。 该书曾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十届河北文艺振兴奖等奖励。
天高地厚-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目录
白蝙蝠卷
蓝蝙蝠卷
黑蝙蝠卷
绿蝙蝠卷
红蝙蝠卷
后记
再版后记
附录
准确把握时活本质/铁凝
关仁山的天高地厚情/隋丽君
沉重的厚土,奋争的精灵/曾镇南
天高地厚-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节选
《天高地厚》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农村近三十年历史变革的长篇力作,是一幅尽展当代中国农民命运和精神历程的斑斓画卷。20世纪70年代,冀东平原上的蝙蝠村,青年农民荣汉俊因种黑地入狱,出狱后艰辛创业。荣家、梁家、鲍家三个家族,三代人的爱恨情仇、盛衰沉浮的坎坷命运交织展开。这里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有权欲熏心的罪恶;有把生命交付土地的一腔热血,也有急欲脱贫致富的苦苦追寻。苦难与抗争,欢乐与泪水,苍凉与悲壮,迷茫与理想,凝聚成当代中国农民的时代写真。我们看到,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正在消失,新一代产业农民的崭新形象向我们走来。作家是农民的儿子,他用一支寻找生命价值的笔倾诉着,娓娓而又激烈地诉求,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世界,一方诡谲的风土人情,一支湍急的人性河流,一曲无尽的桑梓之歌。
天高地厚-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相关资料
蝙蝠村的媳妇嘴巴臊,蝙蝠村的姑娘秧歌扭得好。秋收的一个上午,梁双牙骑着自行车从县城回来,在路上碰到了村里的秧歌队。刚下过一场保墒雨,地面有点潮湿,路边黄熟的玉米秆也是湿漉漉的。跳到路上的青蛙听见锣鼓响,没命地往河沟里蹦窜。梁双牙呼扇着漂白褂子看姑娘们扭秧歌,姑娘们手里舞动的红绸子跟她们的嘴唇一样鲜艳。不知是哪家姑娘装扮成跑驴儿,颠到兴头儿上还要在路上烟遮雾罩地打个滚儿,狐狐地丢给男人们一个媚眼。年不年节不节的,咋扭起了秧歌?梁双牙心里嘀咕着,就听见周五婶踮着脚喊,快看啊,过来啦!梁双牙顺着村人的视线看去,石砟铺成的村路上,几辆玉米收割机隆隆地开过来,带来一阵风,风被阳光晒得热起来。领会的老头儿手一挥,锣鼓齐鸣,姑娘们的大秧歌就扭开了。梁双牙明白了,村里人正用秧歌队拦截玉米收割机呢。年景旺哩,玉米把阳光吃掉了,就如潮湿的热气被人的身体吸掉一样。梁双牙攥车把的手掌潮湿了。天刚放晴,觑着眼睛遥望九月的冀东平原,阳光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光影像薄纱缓缓地流着。大田里有人放开嗓子吆喝着,吃烤玉米喽!吃烤玉米喽!这声吆喝勾起梁双牙肚里的馋虫。每年收秋时吃烤玉米都格外香。吆喝声时断时续,好像跟远处的熟人亲热地打着招呼。铺天盖地的秋庄稼泛着迷幻的金黄色,看在肉眼里就是银白色的了,玉米林子比房屋还高,使人看不到村庄。但梁双牙看见了北面桥头秋阳下的脊背,男人女人的腰们朝棉田深深弯下去。四顾茫茫,都是无限耀眼的白棉花呀!他不时看到一些鸟儿从棒子地飞到棉田那边去,那块玉米地是梁家的,棉田则是鲍家的。秋阳蒸腾着地气,一浪一浪在平原上滚动着、跳跃着。上腥气和秋天的香气从地垄里融融漫卷开来,随那锣鼓声缓缓飘到村巷里去。收割机被截住了。车里有邻村的领车人,领车的小伙子把脑袋伸出来,笑着作揖,说蝙蝠村的大姐大嫂们,你们就把我们当个屁——放了吧!周五婶赤裸着上身,抱着吃奶的孩子喊,车里的光脸犊子听着,今儿个,你小子的屁也是香的!领车人咧咧嘴说,瞧啊,谁说蝙蝠村的娘儿们嘴巴臊?那位大嫂多会说话儿!周五婶笑着说,那你就下车吧!只要把我们村的玉米收了,不会亏待你们!一个操东北口音的司机说,光耍嘴皮子不行,你们拿啥招待我们?领会的那个老头儿喊:要酒,有好酒;要肉,有好肉!领车的男人探出脑袋嚷:光酒不行,要好肉!你们舍得把好姑娘献出来吗?周五婶把奶头从孩子嘴里
天高地厚-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作者简介
关仁山,男,满族。1963年生于河北省丰南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河北省人大常委,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与著名作家何申、谈歌被文坛誉为河北“三架马车”。
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高地厚》、《白纸门》、《风暴潮》等八部,中篇小说《大雪无乡》、《九月还乡》等五十余部,短篇小说《苦雪》、《醉鼓》等,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省级文学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多篇作品被改编拍摄成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