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

  2020-05-11 00:00:00  

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 ★严选中国当代文学100部不朽经典 ★长江学者陈思和、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宋炳辉、长江学者郜元宝、长江学者张新颖、等十数名顶*专家罕见联手,共同组成这套“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的超豪华编委阵容。★精选王蒙、莫言、苏童、王安忆、路遥、孙犁、张贤亮……代表作。每一篇入选作品,都是那个时代*值得珍藏的经典。★作家简介+作品正文+作家自己谈创作+评论家赏析 ,不容错过的中国文学大师课

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 内容简介

《当代文学100篇(上)》编选1989-1949年中国文学的精品。选有梁启超、鲁迅、许地山、朱自清、冰心、徐志摩、周作人、叶圣陶、废名、丁玲等人的经典作品。本书体例:其顺序为[1]篇名;[2]作家简介;[3]作品正文;[4]作家的话;[5]评论家的话。其中[4]选取作家本人有关的创作谈。如一时找不到的,则空缺。[5]选取较很好不错的评论家已发表的对所选作品的批评或就作家整体风格的批评意见。通常选一到两则。如一时找不到的,由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有关人员撰写,但不标“评论家的话”,而标“推荐者的话”,以示区别。 本套书“20世纪文学精品”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导陈思和及弟子宋炳辉主编,参与者有:郜元宝、张新颖、王光东、宋明炜、段怀清、金理等。编选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和篇幅过长的中篇小说选取其作家艺术成就的精彩片断;其余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均收录全篇。篇幅过长的诗歌和多幕戏剧也采取选其精彩片断的方法。散文包括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杂文和其他相关文体,但不包括篇幅较大的报告文学和理论批评文章。一般不选入旧体诗词。本书不设存目,希望读者能在一卷中尽得二十世纪文学精华。编者贡献给当代的不仅是一部文学史,更重要的是贡献了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对待文学的角度和情感。

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 目录

沈从文随笔二则(1949)
巴金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1951.2)
无名氏电光小集(选七)(1951秋)
徐鸟语(1953)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6.5-7)
巴人况钟的笔(1956.5.6)
宗璞红豆(1956.12)
梁斌杀猪(《红旗谱》节选)(1957)
周立波菊咬(《山乡巨变》节选)(1957.12)
痖弦红玉米(1957.12.19)
茹志鹃百合花(1958.3)
田汉双飞蝶(《关汉卿》节选)(1958.5)
赵树理“锻炼锻炼”(1958.7.14)
杨沫选择(《青春之歌》节选)(1958)
老舍戊戌年间(《茶馆》节选)(1958)
绿原又一名哥伦布(1959)
郭小川望星空(1959.4-10)
痖弦深渊(1959.5)
傅雷致傅聪(《傅雷家书》节选)(1959.10.1,1960.8.29)
钟理和假黎婆(1960年春)
琦君髻(1960)
张中晓无梦楼随笔(1960-1962)
曾卓有赠(1961.11)
唐湜划手周鹿之歌(节选)(1961年秋)
孙犁黄鹂(1962.4)
陈翔鹤广陵散(1962.10)
罗门麦坚利堡(1962)
陈映真将军族(1964)
白先勇游园惊梦(1966.12)
王祯和嫁妆一牛车(1967.3)
七等生我爱黑眼珠(1967)
黄翔野兽(1968)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968.12.20)
曾卓悬崖边的树(1970)
洛夫长恨歌(1972.9)
丰子恺缘缘堂续笔(二则)(1973)
牛汉华南虎(1973.6)
芒克葡萄园(1973)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1974)
梁实秋岁月·伤逝(《槐园梦忆》节选)(1974.8.29)
穆旦智慧之歌(1976.3)
小思承教小记(1978.3.15)
台静农记波外翁(1978.12)
顾城一代人(1979.4)
舒婷双桅船(1979.8)

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 节选

沈从文《随笔二则》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1902年出生于湖南凤凰。1918年小学毕业后,加入地方军队,辗转湘、川、黔、鄂诸省边界地区。1923年到北京,自学写作,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1929年起,先后任教于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其间曾参与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的文艺副刊。新中国成立前,著有《边城》《湘行散记》《八骏图》等代表作品。其小说题材广泛,笔墨清淡,大多以湘西为背景,尤以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见胜,情节曲折,心理刻画细致,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散文也多描绘湘西风情,文字素淡清丽,表现出一种淳朴而宁静的意境。1949年以后,基本停止文学创作,长期从事历史文物研究,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出土文物、工艺美术及古代服饰史,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1988年去世。20世纪80年代有《沈从文文集》行世,90年代有《从文家书》等遗著出版。〖=〗 一、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很静。不过十点钟。忽然一切都静下来了,十分奇怪。**回闻窗下灶马振翅声。试从听觉搜寻远处,北平似乎全静下来了,十分奇怪。不大和平时相近。远处似闻有鼓声连续。我难道又起始疯狂? 两边房中孩子鼾声清清楚楚。有种空洞游离感起于心中深处,我似乎完全孤立于人间,我似乎和一个群的哀乐全隔绝了。绿色的灯光如旧,桌上稿件零乱如旧,靠身的写字桌已跟随了我十八年,桌上一张相片,十九年前照的,丁玲还像是极熟习,那时是她丈夫死去二月,为送她遗孤回到湖南去,在武昌城头上和[凌]叔华一家人照的。抱在叔华手中的小莹,这时已入大学,还有那个遗孤韦护,可能已成为一个青年壮士,——我却被一种不可解的情形,被自己的疯狂,游离于群外,而面对这张相片发呆。 十分钟前从收音机中听过《卡门》前奏曲,《蝴蝶夫人》曲,《茶花女》曲,一些音的涟漪与坡谷,把我的生命带到许多似熟习又陌生的过程中,我总想喊一声,却没有作声,想哭一哭,没有眼泪,想说一句话,不知向谁去说。 我的家表面上还是如过去一样,完全一样,兆和健康而正直,孩子们极知自重自爱,我依然守在书桌边,可是,世界变了,一切失去了本来意义。我似乎完全回复到了许久遗忘了的过去情形中,和一切幸福隔绝,而又不悉悲哀为何事,只茫然和面前世界相对,世界在动,一切在动,我却静止而悲悯的望见一切,自己却无分,凡事无分。我没有疯!可是,为什么家庭还照旧,我却如此孤立无援无助的存在。为什么?究竟为什么?你回答我。 我在毁灭自己。什么是我?我在何处?我要什么?我有什么不愉快?我碰着了什么事?想不清楚。 我希望继续有音乐在耳边回旋,事实上只是一群小灶马悉悉叫着。我似乎要呜咽一番,我似乎并这个已不必需。我活在一种可怕的孤立中。什么都极分明,只不明白我自己站在什么据点上,在等待些什么,在希望些什么。 夜静得离奇。端午快来了,家乡中一定是还有龙船下河。翠翠,翠翠,你是在一〇四小房间中酣睡,还是在杜鹃声中想起我,在我死去以后还想起我?翠翠,三三,我难道又疯狂了?我觉得害怕,因为一切十分沉默,这不是平常情形。难道我应当休息了?难道我…… 我在搜寻丧失了的我。 很奇怪,为什么夜中那么静。我想喊一声,想哭一哭,想不出我是谁,原来那个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就是我手中的笔,为什么一下子会光彩全失,每个字都若冻结到纸上,完全失去相互间关系,失去意义? 1949年5月30日 二、致张兆和 三姐: 你和巴金昨天说的话,在这时(半夜里)从一片音乐声中重新浸到我生命里,它起了作用。你说:“你若能参军,我这里和孩子在一起,再困难也会支持下去。”我温习到十六年来我们的过去,以及这半年中的自毁,与由疯狂失常得来的一切,忽然像醒了的人一样,也正是我一再向你预许的一样,在把一只大而且旧的船做掉头努力,扭过来了。音乐帮助了我。说这个,也只有你明白而且相信的! 我似乎明白了一点,也从那一切学习了更深的人生,要有个新的决定,待和你来商量了。我要照你所希望去为“人”做点事情。目下说来也许还近于一时兴奋,但大体上已看出是正常的理性回复。正如久在高热狂乱中的病人,要求过分的工作,和拒绝一切的善意提议,都因为是还在病中,才如此。这时节却忽然心中十分柔和,十分柔和,看什么都极柔和。这里正有你一切过去印象的回复。三姐,我想我在逐渐变了。你可不用担心,我已通过了一种大困难,变得真正柔和得很,善良得很。 我看了看我写的《湘西》,上面批评到家乡人弱点,都恰恰如批评自己。想起昨天巴金萧乾说的,我过去在他们痛苦时,劝他们的话语,怎么自己倒不会享用?许多朋友都得到过我的鼓励,怎么自己反而不能自励?我似乎**次新发现了自己。写了个分行小感想,纪念这个生命回复的种种。我已觉得走了好一段路,得停停了。我常告你的话,你不相信,这么一来,你会明白我说的意义了。一只直航而前的船,太旧了,掉头是相当吃力的! 有个十分离奇的情形,即一切书本上的真理,和一切充满明智和善意的语言,总不容易直接浸入我头脑中,压迫和冷漠,也不能完全征服我。我曾十分严格的自我检讨分析,有进有退,终难把自己忘掉,尤其是不能把自己的意见或成见忘掉。可是真正弱点是一和好音乐对面,我即得完全投降认输。它是唯一用过程来说教,而不以是非说教的改造人的工程师。一到音乐中,我就十分善良,完全和孩子们一样,整个变了。我似乎是从无数回无数种音乐中支持了自己,改造了自己,而又在当前从一个长长乐曲中新生了的。 我一定要使你愉快,如果是可能的,我要请求南下或向东北走走。 人不易知人,我从半年中身受即可见出。但我却从这个现实教育中,知道了更多“人”。大家说向“人民靠拢”,从表面看,我似乎是个唯一游离分子,事实上倒像是唯一在从人很深刻的取得教育,也即从“不同”点上深深理解了人的不同和相似。你若不信,大致到我笔能回复时,即可一一写出来。我实在应当迎接现实,从群的向前中而上前。因为认识他们,也即可在另一时保留下一些在发展中的人和社会,一一重现到文字中,保留到文字中。这工作必然比清理工艺史还对我更相宜。因为是目下活人所需。也是明天活人要知道的。就通泛看法说,或反而以为是自己已站立不住,方如此靠拢人群。我站得住,我曾清算了我自己,孤立下去,直至于僵仆,也还站得住。可是我已明白当前不是自己要做英雄或糊涂汉时代。我乐意学一学群,明白群在如何变,如何改造自己,也如何改造社会,再来就个人理解到的叙述出来。我在学做人,从在生长中的社会人群学习,要跑出午门灰扑扑的仓库,向人多处走了。我已起始在动,一种完全自发的动。这**步路自然还是并不容易迈步,因为我心实在受了伤,你不明白,致我于此的社会因子也不会明白。我的动,是在成全一些人,成全一种久在误解中存在和发展的情绪,而加以解除的努力。 ......

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 作者简介

作者:陈思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主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曾获上海市共青团颁发的 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 和五四奖章、上海市很好教育工作者和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称号以及霍英东基金会很好青年教师奖。 作者:宋炳辉,男,1964年生于江苏启东市,复旦大学博士,师从贾植芳和陈思和教授。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副主编,比较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导师。 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中外文学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

http://www.00-edu.com/tushu/hx1/202005/199935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