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救之舌 本书特色
埃利亚斯·卡内蒂因其作品具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于198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出生于保加利亚的西班牙犹太人家庭、幼年丧父的男孩,是如何跻身世界文学大师之列的,有哪些人和事影响甚或塑造了他的文学气质,这些疑问在他的自传中都得到了回答。
这套卷帙浩繁的自传三部曲,从卡内蒂漂泊的童年延展到他初登文坛的中年,将生动而私人化的描写与恢弘博大的时代画卷完美结合,不仅是作家个人的生命记录,更是波澜壮阔的中欧文化史的别致呈现。或许正因为如此,它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德语传记。
《获救之舌》是三部曲的**部,从出生写到16岁,由三条主线串联在一起:他与母亲之间亲密而紧张的关系,对文字和语言的热爱,对学业和知识的追求。 卡内蒂以孩子的叙述口吻和成年人的世故眼光,回忆了在严厉苛刻的外公家的生活、7岁丧父的伤痛和在母亲逼迫下迅速学习德语等经历,对鲁斯丘克、曼彻斯特、伦敦、维也纳、苏黎世等生活过的城市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
获救之舌 内容简介
20世纪*伟大的德语传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自传三部曲**部
卡内蒂,这位萍踪不定的世界作家有自己的故乡,这就是德语。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它,他常常倾吐他对德语古典文化的**表达形式的热爱。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获救之舌 目录
**部 鲁斯丘克(1905~1911)
我幼年时期的回忆
为家族而自豪
“卡科小母鸡”/狼群与狼形人妖
亚美尼亚人的斧/吉卜赛人
弟弟的出世
土耳其人之家/爷爷与外公
普珥节/彗星
有魔力的语言/火灾
蝮蛇和字母
谋杀
诅咒旅行
第二部 曼彻斯特(1911~1913)
糊墙纸和书籍/在默西河畔散步
小玛丽/泰坦尼克号沉没/斯科特船长
拿破仑/吃人的客人/星期日的乐趣
父亲之死/*后的说法
天上的耶路撒冷
日内瓦湖畔学德语
第三部 维也纳(1913~1916)
墨西拿地震/家中的城堡剧院
不知疲倦的人
战争的爆发
美狄亚和奥德修斯
保加利亚之行
恶的发现/维也纳要塞
阿丽克·阿斯利尔
诺伊瓦尔德格的草地
母亲的病/讲师先生
大胡子在博登湖中
第四部 苏黎世一绍伊希策大街(1916~1919)
誓言
一间装满礼物的房间
间谍活动
希腊的诱惑/认识人类的学校
大脑壳/与一个军官辩论
日课与夜读/馈赠
催眠术和嫉妒心/重伤员
戈特弗里德·凯勒庆祝会
维也纳在危难中/来自米兰的奴隶
第五部 苏黎世一蒂芬布鲁伦(1919~1921)
雅尔塔公寓心地善良的老处女/魏德金德博士
菠菜的种系/尤尼乌斯·布鲁图
在伟人们中间
食人怪物的迷惑
遭人憎恨
申请书
禁令
老鼠疗法
有标记的人
动物的出现
卡尼特弗斯坦/金丝雀
醉心者
历史和忧郁
募捐
巫师的登场
黑蜘蛛
米开朗基罗
堕落的天堂
获救之舌 节选
《获救之舌(卡内蒂文集)》: 亚美尼亚人的斧/吉卜赛人司汤达在他的《亨利·勃吕拉传》中非常灵巧地描绘地形图,我却没有这方面的兴趣,而且很遗憾,我总是一个笨拙的绘图者。这样我就得简略地描述一下在鲁斯丘克我们的庭园四周的住宅是如何布局的。 从街上经大门进入院子里,可以见到爷爷的房子就在右手边。看样子,它比其他房子高大,实际上确实也高些。它是否不同于其他两层的房子,还有上一层楼,我就无法说清了。无论如何,它给人较高的印象,因为通往它上面的阶梯较多。爷爷的房子也比其他房子明亮,也许是它油漆得光亮吧。 爷爷房子的对过,院子大门的左手边,是我父亲的大姐,索菲姑姑同她的丈夫——纳坦姑父居住的房子。姑父叫埃尔雅墓姆,这个名字从不合我的意,也许因为它听起来不像其他所有的名字那样有西班牙味。他们有三个孩子:雷吉娜、雅克和劳里卡。劳里卡是三人中年纪*小的,但比我还大四岁,这一年龄上的差别引起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我家的住宅在姑父的房子旁边,看起来跟姑父的房子一模一样,两者排成一行,也是在院子的左边。 有一些石级通向这两幢房子,石级的尽头是一个平台。 这三幢住宅之间的庭园非常大。我们家对面,并非中央,而是稍稍靠边,有一口用吊桶打水的水井。 此井供水不足,绝大部分的生活用水都是取自多瑙河。河水装在大桶里靠骡子拉回来,多瑙河的水如不事先煮沸消毒就无法使用。水煮沸后,盛在大水锅里,置于屋前的平台上冷却。 水井后面是果园,通过一道围篱同院子隔开。它并不特别漂亮,布置过于讲究,规则匀称,或许也不够古老。母亲方面的亲戚有许多更漂亮的果园。 从庭园进入我们的住宅,要经过房子狭窄的一面。我们的住房远远地向后面延伸,虽然它只有底层,在我的记忆里却是非常宽敞的。从庭园较远的一边,可以沿着庭园*长的小路,绕着我们的房子走,走到后面就来到一个小后院,厨房门与之相对。后院里放着待劈的木柴,母鸡和鹅四处乱跑,房门敞开的厨房里,总是熙来攘往,女厨师送东西出去又拿东西进来,六个小姑娘蹦来跳去,忙忙碌碌。 厨房前面的这个后院里,经常有个佣人在劈柴,他是我的朋友,一个悲伤的亚美尼亚人,我可以清清楚楚地想起他来。他一边劈柴一边唱歌,所唱的歌曲我虽然听不懂,却使我心碎欲裂。我询问母亲,他为什么如此悲伤,母亲说,坏蛋企图把施坦波尔的亚美尼亚人斩尽杀绝,他失去了在那里的全家人。他从一个隐蔽处窥见他的妹妹被人杀害,随后他就逃到保加利亚,出于同情,我的父亲把他带到家里。现在,当他劈柴的时候,他总是想起他的小妹妹,因此他唱了这些哀伤的歌曲。 我对他怀有深深的爱。当他劈柴的时候,我就站在客厅尽头的沙发上,这儿客厅的窗子朝着厨房后院。这时,我探头往窗外看他,而当他唱歌的时候,我就想到他的妹妹,于是我总希望自己有个小妹妹。他留着黑色的长胡须,乌黑的头发,我觉得他特别高大,也许因为我看见他时,他正挥动臂膀,高高扬起斧头。我对他的爱还胜过管跑业务的佣人切勒邦,后者我难得见到。我们彼此交谈几句,但只是几句,我不知道是用什么语言交谈的。他在着手劈柴前等候我,一见到我,便微微一笑,随即扬起斧子,他怀着怎样的怒火猛劈木柴,那是令人吃惊的。接着他的脸变得阴沉了,他唱起他的歌来。当他放下斧头的时候,又对我微微笑了,我期待着他的微笑,正如他——我一生中遇到的头一个逃难者,期望着我的微笑一样。 吉卜赛人每周星期五来。星期五,犹太人家家户户都为安息日作好一切准备,从上到下打扫房子,保加利亚姑娘急匆匆地来来往往,厨房里熙熙攘攘,非常繁忙,谁也没工夫管我。我独自一人待着,脸紧贴宽大客厅那朝着花园的窗子,等待着吉卜赛人。他们使我感到不寒而栗,我想,姑娘们在那些漫长的夜晚,在黑暗中蹲坐在沙发上的时候,大概也向我讲过吉卜赛人的事。我想到他们会盗窃小孩子,并相信他们在打我的主意。 ……
获救之舌 作者简介
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1905-1994 ),德语作家,1981年因其作品具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卡内蒂是文学史上著名的“难以归属”的作家,他出生于保加利亚的鲁斯丘克,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6岁时随父母来到英国,次年丧父,随母亲迁居维也纳。他先后在瑞士的苏黎世和德国的法兰克福读完小学和中学,1929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纳粹吞并奥地利后,他流亡英国,并获得英国国籍。
尽管一生萍踪不定,但正如诺贝尔颁奖词中所言,这位世界作家“有自己的故乡,这就是德语”。自1935年开始写作以来,他终生将德语作为他的文学语言,创作了多种体裁的作品,代表作有小说《迷惘》,剧本《婚礼》《虚荣的喜剧》《确定死期的人们》,政论《群众与权力》,游记《马拉喀什之声》,散文《耳证人》,自传三部曲《获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戏》。除诺贝尔文学奖外,卡内蒂获得的重要奖项还有毕希纳奖(1972)、赫勃尔奖(1980)等,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大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