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 本书特色
◆ 李安同名电影原著。
◆ 英国《卫报》评选“人生必读的100本书”首位《傲慢与偏见》姊妹篇。
◆ 2017年,简·奥斯汀的头像被印在10英镑纸币上,以此致敬。
◆ 简·奥斯汀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在今天依然难能可贵,她一再强调,如果结婚不是为了爱情,那还不如独自生活。
理智与情感 内容简介
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父亲去世后遗产归他前妻所生的儿子约翰。她们和她们的母亲经济上变得拮据,为了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德文郡一座乡间别墅内安了家。这一来,埃莉诺和她爱上的青年爱德华(约翰妻子范妮的弟弟)分了手,而玛丽安在乡间邂逅并迷恋上的威洛比也突然有事去了伦敦。
两姐妹就这样都和她们所爱的人分开了。
埃莉诺常常用理智来控制情感,玛丽安的情感却热烈外露。面对爱情,两人作出了不同反应。
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评论“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称她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而简·奥斯汀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即便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婚姻的期待仍然没有超越其划定的范围——婚姻并非人生的必需品,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当然美好,但如果结婚不是为了爱情,那还不如独自生活。
理智与情感 节选
Chapter 1
达什伍德家族已经在苏塞克斯郡定居多年。他们在这里置下了大片田产,府邸就位于田产中心的诺兰庄园。这家人世世代代过着体面的日子,赢得了邻里乡亲的称赞。已故庄园主是个单身汉,活到耄耋高龄。他在世时,一位妹妹常年陪伴在身边,替他打理家务。没想到妹妹先他十年离世,导致府上发生大变。为了填补妹妹亡故的缺憾,他将侄儿亨利·达什伍德一家接来同住。这个侄儿是诺兰庄园的法定继承人,老庄园主也打算百年之后将家业传给他。有了侄儿、侄儿媳及其子女的陪伴,老庄园主*后几年过得十分舒心,也越来越依恋他们。亨利·达什伍德夫妇对老庄园主总是有求必应,让他尽享天伦之乐。这番孝心并不仅仅是出于利益考量,也是他们的善良本性使然。此外,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为老庄园主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
亨利·达什伍德先生同前妻生了一个儿子,同现任太太生了三个女儿。达什伍德先生的儿子是一名行事稳重、受人尊敬的年轻人。他母亲给他留下一大笔遗产,确保他衣食无忧。成年之后,一半的遗产都交给了他。不久后因为结婚,他又增添了一笔财产。所以对他来说,父亲能否继承诺兰庄园,远没有对三个妹妹那样重要。如果父亲无法继承,那妹妹们能得到的财产将少得可怜。她们的母亲一无所有,父亲能留下的也只有区区七千英镑。至于达什伍德先生前妻的另一半遗产,*终也是要传给她儿子的,达什伍德先生只是拥有终身受益权罢了。
老庄园主去世了。遗嘱宣读后发现,同几乎所有遗嘱一样,这份也是让人欢喜让人愁。老庄园主既没有枉顾公平,也没有忘恩负义,确实把田产传给了侄儿。不过,这份遗嘱是附有条件的,所以价值就丧失了一半。达什伍德先生之所以希望得到这笔遗产,本不是为自己或儿子着想,而是要给妻女留点家底。可是遗嘱规定,将来田产必须完整地传给他的儿子,然后再传给他的孙子—— 小家伙当时才四岁。如此一来,达什伍德先生便无权变卖田产,或者变卖田产中的珍贵树木,去供养那些*亲近、*需要帮助的家人。为了维护那个孩子的利益,整个家产都被冻结起来。其实,那孩子也只是随父母来过诺兰庄园几次,跟其他两三岁的小孩相比,并无任何出众之处—— 同样是口齿不清,性情倔强,喜欢恶作剧,还总是吵闹个没完—— 但却博得了老人的欢心。相形之下,侄媳妇和她三个女儿多年来对老庄园主无微不至的照顾,倒似乎没那么重要了。不过,老人家也不想做得太刻薄,为了表示对三个姑娘的喜爱,他给她们每人留了一千英镑。
达什伍德先生起初极为失望。好在他天性乐观开朗,满以为自己还能活上好多年,既然手里握着这么大一份田产,只要马上改善经营,勤俭持家,就能从田产收益中存下一大笔钱。然而,这份姗姗来迟的财富才到手一年,他便随叔父而去,一命归西了,留给太太和三个女儿的财产,算上叔父给她们的在内,总共不过一万英镑。
看他病情危笃,家人把他儿子找了过来。达什伍德先生强撑病体,用尽*后的力气,急切地叮嘱儿子,务必照顾好继母和三个妹妹。约翰·达什伍德先生并不像其他家人那样重感情,但此时此刻,受到父亲如此重托,他还是被打动了,答应父亲一定竭尽所能让继母和妹妹们生活舒适。听到这番许诺,做父亲的终于安然长逝。
此后约翰·达什伍德先生才得空思考,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到底帮到继母和妹妹们什么程度才算精明。这个年轻人其实心眼并不坏,除非你把冷漠和自私定义为坏心眼。总的说来,他很受人尊敬,因为他在日常事务上能尽职尽责,循规蹈矩。如果娶了个和善些的女人,也许会比现在更受人尊敬,甚至自己也会变得和善起来。可惜他结婚时太年轻,对妻子又太过宠爱。而约翰·达什伍德太太同他本人惊人地气味相投,甚至更加心胸狭隘、自私自利。
对父亲做出承诺时,他在心里暗想,要给妹妹们每人再补贴一千英镑。他当时确实觉得,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除了目前的收入和母亲留下的另一半遗产之外,还有望每年再添四千英镑的收入。想到这点,他就不禁心中一暖,感觉自己有能力慷慨助人。“对,我可以给她们三千英镑,这样才够大方!足以让她们无忧无虑地过日子了。三千英镑!我可以毫不费劲地省出这一大笔钱!”他成天想着这件事,接连想了好多天,从没反悔过。
公公的葬礼刚结束,约翰·达什伍德太太便带着孩子和仆从来到庄园,事先也没打过招呼。没有人可以指责她这样做。公公一过世,这座房子便是她丈夫的了。不过,此举实在太失分寸。用常理去揣度,任何一位处于达什伍德太太这个位置上的女人,都会对儿媳的举止十分不满。更何况,达什伍德太太自尊心特别强,又慷慨得不切实际,对于这种行为,不管是谁干的,或者是对谁干的,她都会深恶痛绝。约翰·达什伍德太太从来没得到过丈夫家人的喜爱,不过直到这时,她才有机会让她们明白,只要有必要,她便可以毫不顾忌旁人的感受。
达什伍德太太对这种蛮横无理的行为大为光火,因此也对儿媳厌恶透顶。后者一进门,她就恨不得立即离开这个家,再也不回来。不过,在大女儿的再三恳求下,她认识到这样—走了之有失妥当。后来,出于对三个女儿的爱怜,她决定留下来。看在她们的面子上,她才没有跟她们的哥哥翻脸。
大女儿埃莉诺对母亲的劝告颇为有效。她向来头脑清楚,遇事冷静,虽然只有十九岁,却已经是母亲的参谋。达什伍德太太性情急躁,行为难免鲁莽,多亏埃莉诺识大体,常常出面调解。她心地善良,性情温柔,感情强烈,但她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在这一点上,她母亲还需多多学习,而她的一个妹妹却是决心永远也不学。
二女儿玛丽安的才能从各方面都可与姐姐埃莉诺媲美。她聪明懂事,只是做什么都毛毛躁躁。无论是伤心还是高兴,她都不懂得节制。她大方、可爱,也很风趣,就是沉不住气。她同她母亲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埃莉诺见妹妹如此感情用事,自然有些担心。但这在达什伍德太太看来,却是难能可贵的优点。母亲和玛丽安用极度哀伤的情绪感染着彼此。她们起初都悲痛得难以自持,过段时间又会主动去想伤心事,然后悲从中来,如此一再反复。她们放任自己沉浸在悲伤之中,越想越伤心,而且打定主意不再听人劝慰。埃莉诺也非常伤心,但她还能苦苦支撑,努力振作。她遇事同哥哥商量,嫂嫂来了之后也以礼相待,照顾得体。她还尽量劝母亲像自己一样打起精神,凡事多忍让。
小妹玛格丽特是个好脾气的乖丫头。不过,她已经习染了不少玛丽安的浪漫气质,却又不如玛丽安那么聪明,在十三岁的年纪,还看不出长大后是否赶得上两位姐姐。
理智与情感 相关资料
◆ 奥斯汀督促我们把小说里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补充起来。表面上,她写的是区区小事,然而这小事又包含着某种东西,它在读者心中扩展,变成具有永恒形态的生活场景。
——弗吉尼亚·伍尔芙
◆ 奥斯汀能发现自己的能力,摆脱陈腐的语言,消除臃肿的问题,养成不找到合适的词语决不罢休的习惯,非找到那个能激起精确地表达思想,那个既能准确表现它的细微层次,又能确切表达它的感情强度的一个恰当的词不可。在这几方面,奥斯汀算得上一个好榜样。
——纳博科夫
◆ 一百多年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埃德蒙·威尔逊
◆ 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
——约翰·基布尔
◆ 写散文的莎士比亚。
——托马斯·马科莱
理智与情感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
Jane Austen(1775. 12. 16 - 1817. 7. 18)
1775年12月16日生于英国汉普郡斯蒂文顿。
1796年,完成小说《第一印象》,后改名为《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1月28日出版。
192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发行《简·奥斯汀小说集》,正式开启了简·奥斯汀研究的时代。
评论家认为“就塑造角色而言,简·奥斯汀仅次于莎士比亚”。
1949年,毛姆主编“世界十佳小说”丛书,《傲慢与偏见》位列第二。
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调查“最受英国人喜爱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高居榜眼,而达希先生成为英国女性最想约会的虚构人物。
2017年,简·奥斯汀的头像被印制在新版10英镑纸币上,以此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