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

  2020-05-11 00:00:00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 本书特色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以百年来中国的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史为研究对象,在对百年来文学政治化相关问题进行历史性梳理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进行描述,分别是文学的政治化、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探讨其间所表现出来的理论取向,揭示其理论来源以及在建构具有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文学政治学的不同意义与价值,*终指向创构一门独立的文学政治学。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 内容简介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以中国近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作为研究对象,本着厘清发展脉络、总结经验教训、创构文学政治学的意图,勾勒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史;以文学的政冶化与去政治化作为标准,将其划分为八个阶段,并从学术史角度着力探讨不同阶段中文学的政治化或去政冶化的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揭示其形成的思想依据与建构方式。提出了“文学想象政治”的核心命题,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绝非只是文学与现实政冶的关系,更是文学与理想政冶的关系。文学政冶学研究的是“文学政冶”而非一般的政治,由此形成这门学科的独特属性。文学是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只有当政冶也成为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时,它们才会融为一体,增加人类的福祉。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 目录

导论 为什么重新研究文学与政治?
**章 百年开端:文学的政治化抑或去政治化
**节 现代文论的发生与文学政治化
第二节 梁启超:文学的政治化
第三节 王国维:文学的去政治化
第四节 鲁迅:启蒙文论的政治纠结
第五节 笼罩百年的影响力

第二章 1926-1936(左翼十年):文学政治化的涌动与奋进
**节 左翼之“左”:文学政治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文学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三种挑战中的认识分歧
第五节 文学政治学的初期内涵与特征

第三章 1935-19488(延安时期):文学政治化的确立与固化
**节 延安的争论与文学政治化
第二节 《讲话》为核心的文学政治化论述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思想疑虑与理论空间
第五节 文学政治学的两种模式

第四章 50年代(建国初期):文学政治化的国家生产
**节 文学政治化与三次文代会
第二节 由“批判”构成的文学景观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不合时宜的思考与修正

第五章 60年代(调整时期):文学政治化的调整与松动
**节 调整与松动的三次会议
第二节 文学政治化的内涵扩展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左”的回潮与理论悖谬

第六章 1978-1988(新时期):文学去政治化的全面推进
**节 文学论争与去政治化的展开
第二节 文学去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文学工具论的柔性延续
第五节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分述与突破

第七章 90年代(转型时期):文学再政治化的提出与发展
**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坚持派的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新潮派的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五节 文学政治学的学科自觉与刍议

第八章 2000年后(新世纪):文学再政治化的拓展与深化
**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反思与推进
第二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审美反思与可能超越
第五节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中介发现

第九章 殊途同归:理论的异质与“后理论”到来
**节 阶级政治与文化政治的分野
第二节 美学的献祭与矛盾性(上)
第三节 美学的献祭与矛盾性(下)
第四节 其他区别与“后理论”到来

第十章 艺象形态:新的理论基点与规定
**节 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三种解读策略
第二节 从意识形态到艺象形态
第三节 起源性质与功能性质

第十一章 想象政治:中介透明与主体超越
**节 从从属论、关系论到想象论
第二节 中介透明:同为美好生活的想象
第三节 想象差异与主体超越
第四节 文学的政治自觉与抽象抒情

第十二章 文学政治学的学科命名与形态
**节 文学现象、政治现象与交叉现象
第二节 文学政治学:研究“文学政治”的学科
第三节 “文学政治”及其存在形态
第四节 文学政治学的学科形态与特征
后记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 作者简介

刘锋杰,男,1953年12月生,安徽泾县人。1978年春进入安徽师大中文系学习,1985年毕业干西北大学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安徽师大文学院教授,现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重点学科文艺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王要从事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文论史及张爱玲的研究。代表作有《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文学象征沦》、《想像张爱玲》等,主编《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学教程》等,参编《大学人文读本》、《大学人文教程》等。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年来集中研究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及其形态特征,创构文学政冶学。薛雯,女,1971年5月生,江苏苏州人。文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涉及美学、颓废主义文学与新媒体传播等领域,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佘篇,出版《人生美学的创构——从克罗齐到朱光潜的比较研究》、《颓废主义文学研究》、《颓废之美》等著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部省级项目3项。 尹传兰,女,1972年11月生,黑龙江鸡西人。苏州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生,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涉及中国观代文论史、东北现代话剧等,在《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当代作家评论》、《戏剧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教材1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厅级科研及教改项目10余项。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

http://www.00-edu.com/tushu/hx1/202005/200606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