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度母 本书特色
《绿度母》中的意象更为复杂多变,更以一种张弛有度的姿态直面现代性困境。石头、河流、村庄、形形色色的动物、声音、存在状态等更具前启蒙时代的意象以浪漫主义的姿态一次又一次地击碎现代性的泡沫。这是一次后现代意义上的书写,解构现代性与工业文明,针对启蒙主义过度夸大的理性力量进行游离于戏谑
与严肃之间的批判。
绿度母 目录
现代性的变形记
一一骆英《绿度母》的一份阅读笔记
石语
任意变形
树
叶子
秋天
千年的去向
河流
村庄
父亲的斧子
妈妈的石头
爱人
石头的灯
石头
荒原
圾地问题
冰原
微光
雨夜
天黑了
秘密通道
蜷缩在角落
黑暗中
万物静寂时
黎明时的动静
阳光从宇宙深处射来
阳光出来了
阳光下
我杀死过谁
幻象
暗影
后记
荒原上,我们能否成为石头
——读骆英的《绿度母》
以词语的诗性虚无
绿意中的悲怀
——谈骆英的《绿度母》
编辑手记:页岩的*语
绿度母 节选
《绿度母》中的诗歌正在逐渐展现出这样一幅思想图景:一个社会群体曾经以为自身拥有的信仰与真理在大规模的、充满狂暴的社会动荡之后彻底破灭了,这一社会形态和权力组织正在从一种马克斯·韦伯所说的“膜拜组织”不无艰难地转向经济社会的“管理组织”,即正在走向社会生活的合理化与“现代性”,并促使政治权力的世俗化。在这一回应性的或迟滞的“现代性”缓缓到来的过程中,无论是前一状况所带来的创伤和幻灭感,还是世俗化进程所伴随着的社会生活的物质化,都给这一“集体灵魂”带来了深深的困扰,它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欲望的觉醒与膨胀,带来了个人利益及权利意识的急剧启蒙,但也深受社会伦理方面的诸多困扰。尤其是这一迟滞的现代性还是一种失调的进程、即政治与经济变迁之间并不协调的进程——迅猛的经济技术进步与迟滞的制度建设所带来的另一重社会僵局。如此说来,骆英所描述的这种迟滞的现代性困境与现代主义时期的诗人艾略特所描述的西方社会的物质化的《荒原》只有部分的相似之处,与之相比,骆英笔下的“荒原”更显恐惧……
绿度母 作者简介
骆英,本名黄怒波,1956年生于兰州,长于宁夏。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登山协会特邀副主席。并担任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理事会理事、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国际理事会理事、野生救援中国基金会主席、美国探险家俱乐部高级资深会员、美国保尔森研究院"未来城市大奖"委员会评审委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等国际职务。出版诗集《不要再爱我》、《拒绝忧郁》、《落英集》、《都市流浪集》、《空杯与空桌》、《小兔子》、《7+2登山日记》、《第九夜》、《知青日记及后记水o魅》和小说《蓝太阳》等。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日、韩、蒙古、土耳其等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