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华章-徐焰 将军谈毛泽东诗词 本书特色
毛泽东的诗词已经融入亿万中国人的精神血液;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文化思维和重要思想财富、语言习惯。
史诗华章-徐焰 将军谈毛泽东诗词 内容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出生于湖南湘潭一务农之家。却与诗词结缘,终生乐此。早在1937年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在国内风行时,毛泽东的《长征诗》即开始为人所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逐渐传之天下,脍炙人口。尤其在“横扫一切”的动乱年代中,种种“四旧”皆破,惟有旧体诗词写作无人敢禁。至今谈到《毛主席诗词》,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是家喻户晓,尤其是中老年人大多耳熟能详,可以随口吟诵。毛泽东许多激动人心的诗句,已经融化到亿万人的精神血液中,成为几代中国人文化思维的一部分,其创作体例及风格为无数人所模仿,其影响所及可谓教化了几代国人。
史诗华章-徐焰 将军谈毛泽东诗词 目录
序
《水调歌头·重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前言
**章 诗情并茂
1.毛泽东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诗和写诗?
2.人东山小学的毛泽东为什么对日本诗歌记忆深刻?
3.毛泽东在什么时候开始写旧体诗词?
4.青年毛泽东同罗章龙有着什么样的友谊和诗交呢?
5.青年毛泽东留下过哪些婉约的爱情词作?
6.《贺新郎》到底有几个稿本?
7.毛泽东晚年又是怎样追忆“骄杨”的?
8.为什么毛泽东同意发表的*早一首词是《沁园春·长沙》?
第二章 井冈豪气
1.为什么从1927年起毛泽东的诗词创作风格发生变化?
2.为什么说《西江月·秋收暴动》是毛泽东脱险后的作品?
3.在怎样的形势下毛泽东写下《西江月·井冈山》一词?
4.毛泽东在井冈山为什么要用四言诗来发布宣言呢?
5.为什么井冈山斗争前后的毛泽东诗词中总是出现“旗”字?
6.毛泽东身处逆境时为什么反而勃发诗兴?
7.为什么毛泽东后来又重上井冈山并写下词作?
第三章 马背诗人
1.为什么艰苦的转战环境反而能激发毛泽东的诗兴?
2.毛泽东在马背上哼成的词作中哪些有跳跃感和节奏感?
3.毛泽东诗词中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战争观?
4.长征路上的毛泽东在什么时候写诗词?
5.为什么取得娄山关大捷后毛泽东作词仍心情沉郁呢?
6.为什么过了岷山.毛泽东的心情就“豁然开朗,,?
7.为什么毛泽东称丁玲由“文小姐”变成“武将军”?
第四章 词坛笔战
1.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创作过哪些诗词?
2.从悼戴安澜的诗作看,毛泽东是否真不擅长五律?
3.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时为什么同柳亚子赠送《沁园春·雪》一词?
4.《沁园春·雪》是怎样在重庆公诸于报端的?
5.围绕着《沁园春·雪》的诗坛笔战有什么意义?
6.进步人士怎样用诗词来反击国民党御用文人?
7.同国民党的诗坛大战*后以哪首诗画上了句号?
第五章 以诗会友
1.进城后毛泽东主要同哪些人有诗词交往?
2.毛泽东同柳亚子有过怎样的“饮茶粤海”和“索句渝州”的友情?
3.柳亚子为何一度“牢骚太盛”,毛泽东又是怎样劝解?
4.党外人士周世钊与毛泽东有着怎样的诗友情呢?
5.毛泽东是怎样为秘书胡乔木修改大量诗词的?
6.陈毅为什么能成为党内高层领导中唯一同毛泽东保持诗交的人?
7.毛泽东同郭沫若在解放后有哪些诗词唱和?
第六章 日月换新天
1.在出兵朝鲜的紧要关头毛泽东怎样与柳亚子唱和?
2.毛泽东是什么时候前往北戴河并在那里写下《浪淘沙》的?
3.《水调歌头·游泳》是在武汉游泳后写下的吗?
4.为什么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会使毛泽东如此兴奋?
5.毛泽东回故乡的诗作有什么特点?
6.怎样看待毛泽东晚年的“反修”诗作?
7.毛泽东怎样看待诗歌改革?
8.毛泽东为何提倡新诗却又喜欢旧体诗词?
结束语
史诗华章-徐焰 将军谈毛泽东诗词 节选
《史诗华章(徐焰将军谈毛泽东诗词)》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字润之,出生于湖南湘潭一务农之家。却与诗词结缘,终生乐此。早在1937年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在国内风行时,毛泽东的《长征诗》即开始为人所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逐渐传之天下,脍炙人口。尤其在“横扫一切”的动乱年代中,种种“四旧”皆破,惟有旧体诗词写作无人敢禁。至今谈到《毛主席诗词》,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是家喻户晓,尤其是中老年人大多耳熟能详,可以随口吟诵。毛泽东许多激动人心的诗句,已经融化到亿万人的精神血液中,成为几代中国人文化思维的一部分,其创作体例及风格为无数人所模仿,其影响所及可谓教化了几代国人。
史诗华章-徐焰 将军谈毛泽东诗词 相关资料
1.毛泽东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诗和写诗?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韶山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之家。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字顺生)终生务农,经商小有积蓄又开米店,却识字不多。毛泽东的母亲文氏(家人称七妹)为人善良,经常扶贫济困,对毛泽东的人格影响很大。韶山冲虽说是个对外相对闭塞的山村,却美丽而幽静,这种环境对俊秀人物的生长较为有利,即古语所说地灵人杰。
从8岁起,毛泽东就进入私塾就学,如他后来所说,小时候读的是孔夫子的书。他走上求学之路之初就相伴着学诗,直至晚年读书都总是兼顾读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是把学古文与学诗相结合,年幼的毛泽东从刚读书开始学习诗经,并从此进入古典诗词的殿堂。
把幼年毛泽东引入古典诗词殿堂的,则是私塾教师毛麓钟。作为毛泽东族叔的毛麓钟是清末秀才,曾在蔡锷手下做过事,既有古典文学造诣又接触过民主主义思想。毛泽东在私塾就读时,在他的引导下读过唐诗,看过《汉书》《通鉴纲目》等古籍。此外,毛泽东还听过家乡的一些民歌和戏剧,由此接触到一些写民间诗歌的知识,据说他小时候也经常编一些顺口溜性质的小诗。私塾老师也教幼年毛泽东作对子。有一次因学童在池塘玩水影响上学,老师生气了,还罚毛泽东等人对对子,结果还对得不错。古时练习作对子是作诗的基本功,韶山的私塾老师正是以作对子教蒙童们如何学作诗,这为毛泽东后来的诗词创作打下了最初功底。
在那个封建末世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山乡里,毛泽东目睹了残酷的压迫,养成了倔犟的性格和反抗意识,同时当地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景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也注入了对美的追求、对劳动的礼赞及对贫苦农民的同情。田园诗般的山村景色,在幼年时陶冶了他的气质和情操,不仅影响了他成年时的诗词之作,也给他后来的政治实践活动打下了终生不灭的烙印。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美学蕴涵,于其青年时对故乡风光的礼赞中即可见一斑。1916年6月他写给当时的密友萧子升(萧瑜)的一封信,即描绘了回乡途中所见:
“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画图。”
毛泽东虽意志坚强,却又始终是感情丰富之人。观家乡田园,由此充满了诗的气息,足见生长环境的影响。在后来的生涯中,与身边学人特别是诗友的交往,更成为催化他创作灵感的动力。
毛泽东成为中国人民的领袖后,他的手迹成为珍贵的文物。由于毛泽东十几岁便离家,后来国民党政府曾将
史诗华章-徐焰 将军谈毛泽东诗词 作者简介
徐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兼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连续三次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系“全军优秀教师”、“全军育才金奖”、“全军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得者。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中心、日本防卫大学做访问学者和讲学。
出版《第一次较量》、《金门之战》、《中国抗日战争史录》等学术著作十几部,部分作品获全军科研一等奖、中国图书奖和解放军图书奖,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英文出版。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十几部影视剧任撰稿、策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