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

  2020-05-11 00:00:00  

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 本书特色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五四文学革命从根本上说是语言的革命。当然文学革命和国语运动的关系,并不完全等于文学和语言的关系,但是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互动关系的研究,不仅对于研究五四新文学运动至关重要,是研究新文学运动的一条合乎学术内在理路的正途,对于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深入思考文学和语言关系也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程正民

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 内容简介

发生在近现代文化转型期的语文变革是中国现代性追求的重要一步,它们不仅完成了语言和文学自身的蜕变,实现了传统语言文学向现代语言文学的转型,而且成为了整个个文化现代性追求的起点和先导。因此,研究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互动关系不仅町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新文学、新文化以及现代性追求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能提供思考和解决语言文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本书从历史、个案、理论三个角度,深入细致地考察了1917—1921年期间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联合的历史必然性、两大运动互动的方式和成果,以及两大运动对于现代文化转型的意义。

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 目录

序言
绪论
**章 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互动关系的历史研究
**节 自由开放的时代氛围
第二节 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历史演进
一、从早期音标文字运动到国语运动
二、从早期白话文运动到文学革命
三、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的联合
四、联合时期的三次重要论争
附录: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纪年表(1915—1921)
第三节 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联合的历史必然
一、共同点
二、分殊点
第二章 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互动关系的个案研究
**节 理论个案一:胡适的“十字纲领”
一、“文学”和“国语的文学”
二、“国语”和“文学的国语”
第二节 理论个案二:钱玄同的语文改革理论
一、“音本位”的原则:文字改革理论
二、“统一”的辩证法:语言改革理论
第三节 实践个案一:鲁迅的《狂人日记》
一、文本的语言学分析
二、文本的超语言学分析
三、文本形式的意义
第四节 实践个案二:四种国语文教科书
一、早期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
二、国语文教科书的选材和编排
第三章 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
**节 国语运动对新文学的影响
一、对新文学文体的影响
二、对新文学主体的影响
三、对新文学研究的影响
第二节 文学革命对国语的影响
一、对整合语言要素的影响
二、对建构语言体系的影响
三、对更新语言意识的影响
第三节 语文变革对文化转型的影响
一、语文变革影响文化转型的意识
二、语文变革影响文化转型的途径
三、语文变革影响文化转型的结果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 节选

第二章 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互动关系的个案研究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是胡适1918年所作《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的主旨。在现代文学史和国语运动史上,这是一篇重要的文献。从现代语文变革看,它是文学革命和国语运动合作的宣言;从个人思想研究看,它是胡适整个文学语言观念的总纲。但正是这个文学革命、国语文学运动和胡适思想研究的关键——“十字纲领”,历来缺乏系统论述。关于“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人们遇到了像绕口令和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的困难。所以从《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发,结合胡适关于文学和语言的其他论述以及这个时代的学术背景,对“十字纲领”加以阐发是十分必要的。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共分四个部分:
**部分概述文学革命理论从破坏到建设的发展,揭示“十字纲领”的理论性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在这个部分,胡适号召提倡文学革命的人“个个都该从建设一方面用力,要在三五十年内替中国创造一派新中国的活文学”;说明该文的写作宗旨在于“贡献我对于建设新文学的意见”。他概述了自己文学革命理论经“八不主义”到“文规四条”的发展是从消极到半消极半积极,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顺着这个趋势发展,《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后一年多提出的“十字纲领”自当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

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

http://www.00-edu.com/tushu/hx1/202005/204678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