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 本书特色
朱自清、巴金编著的《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内容介绍:一个背影,一件童年往事,一句没有兑现的诺言,亲情在温暖的文字中弥漫。哪怕是冲突、伤害、误解,亲人间的点滴都会在日后的回忆文章里酿出甜蜜的味道。
父亲担心恋爱的女儿受伤害;孩子诉说着对父母的爱和愧疚;兄弟间回忆着无价的情义。亲情就是当年炉口映出的一小片火光,在光阴和岁月中渐渐沉淀,让人不经意间便会想起它。
《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是一本散文合集。
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 内容简介
《中国百年散文典藏书系·亲情卷: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收录了百年以来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名家名作,本辑为亲情卷。书稿既有现代大家如鲁迅、周作人、胡适、林语堂、梁实秋、许地山、郁达夫、俞平伯等人的代表作,又有活跃在当代文坛的作家,如莫言、贾平凹、铁凝、王安忆以及台港澳的龙应台、席慕蓉、董桥等人的名篇。本辑以亲情为主题,重点展示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间的浓浓的真情,情感或浓郁真挚,或埋藏于心不留痕迹,道出了人间深厚亲情。
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 前言
尽管散文是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文体,尽管散文的历史是一个没有定论的悬案,尽管散文也曾不被某些作者所认可——有所谓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戏言。然而,散文的实际状况是它的生命是强盛而博大的,她是文坛一株大树,她是文学的一个精灵,无远弗届,无所不在,从古至今,林林总总,留下了众多精品,制造了许多经典。对于文化的传承,对于文学的发展,对于人生的精神引领,散文之功,善莫大焉。
可以说,泱泱华夏文坛,散文成为一个漂浮于人生和社会之上的文学精灵,对社会和文坛的影响,不可忽略。设若没有散文,中华典籍会留下多少空白和遗憾。即便自现当代文学实际看,散文成就了许多大家,也是各类高手们一试天地的园地。所以,散文这个文学精灵,游荡于文学的天空中,也裨益于社会人生,成为许多读者心中的爱神。文学,是一个经典不断被传承的活动。当我们面对诸多散文经典时,我们不能不以一种敬畏虔诚的心,享受着散文大家给予的精神滋养,也享受着散文佳作带给我们的阅读愉悦。
这就是,为什么当下文学并不太为读者所青睐,而散文或可一枝独秀,仍有不少读者追捧,仍有众多的集子和年度选本行销于世。在灿烂的文学天空,散文的绚烂光影,灵动而优雅的姿态,温暖而亲和的面容,装点出无边的风景。
为什么,一个并没有明确的文本定义、杂糅了诸多文学样式之长的文体,一个亦古亦新的文本样式,在如今文学分工越来明确、细化之时,仍有相当的人气,在创作和阅读两个端点上仍然相得益彰,为当下其他文学形式所鲜见。除了她轻巧的文本样式,灵动的文学情志,雅致的文化情怀,摇曳的文体风格等等之外,我以为,这个文学宝库中,屹立着若许的文学精品,众多的文本经典,成就了这一文学形式有如高山大原般的气象。这些出自不同时期、有着不同风格的佳作,如同厚厚的基石,构成了散文文本的经典性,形成了散文世界的斑斓景观。散文这株文学长青树,其生命葳蕤,其枝繁叶茂。
于是,在浩繁而迹近泛滥的散文选本中,人民日报出版社郑重地推出一套《中国百年散文典藏书系》,以七个不同的专题,收纳了四百余篇、二百余位作家的佳作,让我们从气势和规模上,感受到泱泱中华散文王国里,草长莺飞,洋洋大观;这条文学的山阴道上,目迷五色,气象万千。散文的选题,是开阔而多彩的,散文的写作手法,是开放而不拘泥的,散文的语言,是多彩而个性独特的。我们可以从这数百篇文学名篇佳作中,体味到散文文本的经典气象,领悟到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内容,其包罗万象,妖娆多姿,其情怀悠悠,风致卓然。我们也可以从这个选本中读到,在文学王国里,那些亲情、友爱、恋情,这事关人生普通情感的诸多题旨,其丰厚的内涵和感人的情怀;也可从中体会到大干世界、浮世人生,所持守的人类基本情怀;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人情世情,自然人文,如何在大家们的笔下,表达的如许精微,如许的热烈,也如许的透彻。当然,那些高情大义、普世情怀,那些相濡以沫,危难与共,或者那些相忘于江湖,君子之交等等,不同的情与义,相同的人情与友爱等话题,在众多的作品中,有充分的展现和精彩的描绘,让读者产生共鸣。当然,作为时下丰富而轻捷地展示社会人生,书写时代精神与个人情怀的散文,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关注现实,展示民生,描写情怀,丛书选题也相应地以城市、乡村、自然、哲理等不同部分划分,有的甚至是相同的题旨下选同题文章,更有一种特别的意义。自近代以降,散文大家英雄辈出,几代人在不同的时空中,共同书写相同的题旨内容,它们被纳入其中,这虽是编辑的巧妇之作,却权当一次有如穿越性的文学同题竞技,其意义独特,足可玩味,让读者诸君从这些同题目、或同题材的展示中,更为丰富地理解散文对于人生情感和自然人文,别有情致的书写。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不同作家们的功力与魅力。无论是老者,那些上世纪初年驰骋文坛的泰斗宿将,还是后来者,那些晚出几十年后才活跃文场的新进后生,他们对于社会人生的感受,人各有异,着眼点不一,却能够在不同的背景上展示出自我,展现一个人独有的文学世界、一个人特殊的心路隋怀。这种老与新、传统与现代,互为交集的文学景象,很有意义。作家们倾力倾情地写出心中的自然,写出变化的城市与乡村,写出现代文明下的精神求索,包括种种认同与抗拒,寻找和皈依,等等,无论是正面的书写,还是质询与期待,出于人生的一种大爱,出于对社会人文、自然生态等等的敬畏与尊重,在多姿多彩的散文世界里,打造了一个集合型的文学的人文精神,书写出一个整体性的人生世界。
对散文的经典性认定,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尺,但读文相类于识人,大体是雅致清丽,有品味,有情味者,方可为大雅之作。如是,这套丛书放在你面前,你可从容地品评,或许,从这众多佳作中,看到了编辑们的心血,或者,读它们,有了一次关于散文的有意味的文学之旅,那就够了。对于散文来说,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人生的某种见识,得到了文学的快乐,甚至引发出阅读后的感悟,找到了自己的某些共鸣。这样,编者万幸,文学也是有幸。
文学的经典,可以是恒定的,有时也是一个活的流动体,或者,它是在不断的开掘和发现中阐释其特殊的意义的。
是为序。
写于2013年12月10日
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 目录
风筝
芭蕉花
若子的病
我的母亲
一个人在途上
背影
我的母亲
父亲
崇高的母性
我的母亲
母亲
藤回生堂今昔
想我的母亲
做大哥的人
老哥哥
悲哀的玩具
守岁烛
苏州拾梦记
初冬
赋得永久的梅
十六年前的回忆
母亲
外祖父的白胡须
豆酥糖
迟到
父爱之舟
梦里依稀慈母泪
弟弟
多年父子成兄弟
母亲
一方阳光
失帽记
母亲的羽衣
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
永恒的母亲
生日卡片
苏醒中的母亲
秋天的怀念
我不是一个好儿子
胭脂阵
说话父亲
22年前的24小时
母亲和书
洁白的祝福
陪考一日
跟陌生人说话
父亲的树
祖母的季节
我吻女儿的前额
碗花糕
早该说的一些话
生死之间
母亲
父亲的画面
温馨
我与父辈
家里的乡下男人
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 节选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我的母亲66年前是生在贵州省黄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当时黄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岁的四姨,在公堂上自尽了。外祖母和七岁的三姨跳进州署的池子里殉了节,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难了。我们的母亲那时才满一岁。刘奶妈把我们的母亲背着已经跳进了池子,但又逃了出来。在途中遇着过两次匪难,**次被劫去了金银首饰,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义的刘奶妈在农人家里讨了些稻草来遮身,仍然背着母亲逃难。逃到后来遇着赴援的官军才得了解救。*后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但是忠义的刘奶妈始终是保护着我们的母亲。直到母亲满了四岁,大舅赴黄平收尸,便道往云南,才把母亲和刘奶妈带回了四川。
母亲在幼年时分是遭受过这样不幸的人。
母亲在15岁的时候到了我们家里来,我们现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听说还死了一兄三姐。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洒扫要和妯娌分担,母亲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赘。
白日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母亲因为这样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罢。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间,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由于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进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在张献忠剿了四川以后——四川人有句话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在清初时期好像有过一个很大的移民运动。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
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人了四川的,卜居在峨嵋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内里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
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它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
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不知为什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
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错误呢?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