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正文 返回 打印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

  2020-05-12 00:00:00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 本书特色

※解读女性行为背后的深层缘由,用童话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发现真实自我,挖掘女人的智慧和力量。
※巧妙化解两性之间的矛盾分歧,成就健康的亲密关系。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中的女性童话故事为当代的读者揭示了潜藏在每个女性心灵深处的能量,为读者展示了女性在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阻碍和挑战。这些童话故事颠覆了经典童话中英雄救美的传统模式,描绘了女性从忍耐到抗争的自我觉醒之历程,鼓励女性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启发读者带着新的眼光去思考当今女性自我发展的方向。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 前言

在我们熟悉的诸如《睡美人》这样的童话故事中,一个少女或者年轻女子在一个邪恶魔咒的作用下陷入了沉睡,直到一个勇敢无畏的英雄将她唤醒。而在本书的童话故事里,情况并非如此。这些从世界各地收集的故事聚焦于成年女子,并且逆转了青少年童话故事的情节——如今陷入沉睡的是国王,而必须唤醒他的是王后,只有王后才能将他们的王国从一个魔咒中解救出来。通过描述那些改变世界的女强人,这些故事与当今的女性密切相关。这些故事代代相传,为寻求更深邃的意义、更充实完整生活的女性提供机敏的忠告和鼓励。
本书所收集的故事可能是读者们不熟悉的。它们在图书馆那些陈旧的图书集里通常被人遗忘,就像被深埋的珍宝一样。我通过阅读了大约七千多个童话故事,从中挑选出以成年女性为主人公的故事,才*终把它们确定下来。在对每个故事进行重新叙述之后,我加以评论,以帮助读者解读其象征意义。女性主义者可能会感到困惑不解,现在由女性作者撰写的关于童话故事的著述已日益增多——从罗斯玛丽·麦纳德的(Rosemary Minard)《童话故事中的女性人物》(Womenfolk in Fairy Tales)或者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的《老妇人童话故事书》(The Old Wives’Fairy Tale Book),到埃塞尔·约翰斯顿·费尔普斯(Ethel Johnston Phelps)的《破衣烂衫姑娘和其他故事》(Tatterhood and Other Tales)和克拉丽莎·品柯拉·埃丝特(Clarissa Pinkola Estés)的《与狼同奔的女人们》(Women Who Run with the Wolves),作为女人为什么要阅读一个男人所做的阐释呢?一个男人的阐释又能为这些故事增加些什么新的内容呢?
我的建议:采取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我没有与狼群一起奔跑过,但我从它们的头顶上飞越过,我阅读了许多不同文化的关于女性的故事。通过这种俯瞰,这片领地的特征变得清晰起来,而如果仅从地面上去看的话,这些特征通常是看不见的。女性故事中的这些跨文化主题为女性的生活提供了深邃的洞察。我做出评论的目的不过是推动反思和对话。但从根本上看,作为个体的读者一定要为她或他本人做出自己的解读。

编织女性的故事
把有关女性的故事汇聚起来后,它们很快就揭示了几个显著的特征。女性童话故事的**个特征是这些故事并没有落入一种线性的模式。这一开始让我感到迷惑不解,因为心理学通常将发展描述为一种线性的顺序。所以我预想这些故事会呈现出同样的顺序。然而当我尝试以一种直接的线性顺序编排这些故事,从年轻的主人公开始编排到年长的主人公时,却没有出现连贯一致的模式。将这些故事的顺序打乱也没有解决问题,或者把它们按照环形顺序进行编排也不行。
*终能解决这一问题得益于作家卡罗琳·海尔布伦(Carolyn Heilbrun)、玛丽·凯瑟琳·贝特森(Mary Catherine Bateson)和娜奥米·罗温斯基(Naomi Lowinsky)所提供的两个隐喻:女性将她们的生活编织起来,创造了一幅描绘了许多关切和活动的织锦;或者女性描绘她们的生活,创造了一支具有许多声部和乐章的交响曲。女性的童话故事是与这一结构平行的。就像一幅织锦或者一支交响曲,女性童话故事包含了以不同方式编织起来的基本主题,因此每一个故事都是独yi无二的。
女性童话故事的第二个特征是,它们很典型地拥有许多主要人物,反映出一种传统的女性对于多种关系的关切(相比之下,男性的故事具有较少的主要人物)。女性的故事还以极敏锐的洞察描述了其人物,而且对于男性的发展任务表现得令人惊异的清晰。尽管如此,这些故事并非表明人们指望女性去照料男性。恰恰相反,当女性的故事涉及男性的发展任务时,其表现为迫使男性清醒过来,开始构建与女性更深层、更平等的关系。由于女性的故事聚焦于女性主人公,人们可以自然地推断,这些故事缘起于女性讲述者,然而时至今日,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通常并不从女性人群收集故事。幸运的是,这一局面已有所改观。诸如琳达·戴格(Linda Degh)、苏珊·卡斯克(Susan Kalcik)、玛格丽特·约卡姆(Margaret Yocom)、凯伦·鲍德温(Karen Baldwin)、唐娜·埃德(Donna Eder)、佩内洛普·埃克特(Penelope Eckert)、克里斯汀·兰戈利尔(Kristin Langellier)这样的民俗学家现在已经发现,女性往往以一种独具特色的、相互合作的方式讲述故事。例如,一个女性讲述者可能会以一个男性老板对她的挑逗来开始讲述她的故事。另一个女性讲述者可能会同情这个故事讲述者,简要地提及一个她遇到的相同的困境。第三个女性讲述者可能会论及**个讲述者在拒绝她老板的性挑逗方面是多么勇敢无畏。第四个女性讲述者可能就会在要求**个讲述者继续讲下去之前,讲述一件关于她本人所遭遇的性骚扰的轶事。在某种意义上,这故事讲述者就是一群女性。其结果就是一个拥有众多不同主题、众多视阈和众多人物的故事——这正是女性童话故事的特征。
女性讲述者在讲述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特别清楚地表现为在母亲和女儿之间进行的讲述,她们通常以二重唱的方式讲述故事。这有助于揭示女性童话故事的第三个特征——故事通常包括几代人和几个生命阶段。典型的是,这些故事起始于一个年轻姑娘,她出嫁了,必须应对婚后的生活。由于同时涵盖少女时代和成年期,女性童话故事反映了一种包容性的、全面的精神,而这正是男性童话故事所缺乏的,后者只涉及要么少年时代,要么中年岁月,要么老年时光。

颠覆性
女性童话故事的第四个特征是它们具有颠覆性,以多种微妙的方式拒绝那些敌视女性的传统习俗。当我遇到这些煽动性主题时,我感到担忧的是,我是否对细节进行了过度阐释。但随着对越来越多的故事进行分析,那些颠覆性的母题变得越来越明显了。此时我读到了由琼·纽朗·拉德纳(Joan Newlon Radner)主编的《女性的信息》(Feminist Messages),它描述了女性如何在她们的技艺、艺术和故事讲述中传递隐藏的、全然不同的信息。例如,在爱尔兰,妇女在男性的葬礼上按照传统习俗吟唱哀歌,但这些妇女时常要加入对于死者的尖刻的讥讽。由于妇女被认为可在悲伤时进行狂野的宣泄,男人们不允许去指责妇女的唱词。女性的童话故事就反映了这种巧妙的挑战精神,因为女人们通常是在非正式的、私下的聚会中讲述她们的故事——在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当中——在这样的场所中她们能够自由地敞开心扉。这样一来,女性的故事就像梦一样——这些故事呈现了传统社会所压抑的或者不屑一顾的真理。
女性童话故事表现女性如何走出逆境,重新获取她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恰当位置,但这些故事并非都是痴心妄想。这些故事具有乌托邦特征——它们表明女性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仅限于传统的角色。安妮斯·普拉特(Annis Pratt)、艾琳·内尔(Irene Neher)、菲利斯·拉尔夫(Phyllis Ralph)、西格里德·魏格尔(Sigrid Weigel)、卡罗琳·海尔布伦,以及其他的民俗学家,已经向我们表明,女性作者在为她们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构想幸福的结局方面存在着困难,因为社会传统习俗具有强烈的压制性。童话故事直接通过无意识进行讲述,对这一文化限制提供了一剂解药。
这就引出了女性童话故事的第五个特征。这些故事不仅仅具有心理意义,蕴含着关于女性个体发展的洞察,它们同样具有前瞻性,涉及广泛的社会和文化问题。它们为社会提供了父权制传统以外的新的范式。这些故事针对的是人类的心灵和社会。正如女性主义者所指出的:“个人的就是政治的”,然而在对童话故事进行的心理学阐释中,社会的维度往往被忽略了。
女性童话故事的前瞻性作用复活了一个古老的传统。在为数众多的美国土著部落族群中,女人的梦被当作神圣的信息,能为部落做出的重要决定提供导向。甚至在古典时期的希腊,尽管存在着强大的父权制观念,女人的想象也至关重要:主持德尔斐神谕的就是一个女人,她的预示性意象影响了从雅典到斯巴达的那些城邦所做出的决定。女性童话故事保存了这一有关社会的智慧源泉。

笔者的个人说明
这本书的写作花费了笔者八年多的时光,这还不包括那些用于收集这些故事所用的时间。对我而言,这些故事所呈现的真理名不虚传——它们唤醒了处于沉睡状态的笔者。为了理解这些故事,我阅读了有关妇女运动的文献资料,而在这之前,我和许多男性一样对妇女运动是加以回避的。但我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世界各地的女性童话故事总是这样开始的:女性遭受放逐、奴役、屈辱、被迫失声、攻击、惊吓、囚禁。于是我**次能够在情感上赞同女性如此愤怒的原因。然而这些故事还表明,在愤怒之后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女性在挣脱了压迫性的社会传统习俗之后所面临的任务。
虽然我将一再提及“女性心理”和“女性特质”,但我并非暗示它们是一种固定的、永恒不变的真实,也并非暗示它们适用于所有的女性,或者说它们只适用于女性。而且我对于在何种程度上“女性特质”或“女性心理”是生物性的,或者文化性的,并无定论。

本书的结构
从我收集的林林总总的女性童话故事中,我挑选出十二个故事,它们似乎在所有故事中zui具代表性。有些故事是那些人们熟悉的故事的变体,诸如《美女与野兽》、《普赛克和小爱神》,或者《失去双手的女人》;但我特意挑选的是我们不熟悉的故事,从而以来自不同文化的故事彰显女性童话故事的广度和深度。我把本书中的故事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表现一个重要主题。**部分表现的是通常为绝大多数文化所界定的“权力”,第二部分表现的是女性的内心智慧,这种智慧往往被社会所忽视或者压制。作为女性的庇护所和愈合之源的自然是第三部分的主题。第四部分聚焦于姐妹之情这一古老的母题。*后的部分归纳了前面各部分所呈现的主题,讲述了女性与男性的和解与沟通。
*后要说明的是,女性童话故事包含着挑战和希望。这些故事从祖母传承给孙女,所要揭示的是,女性如何重振她们的智慧和力量,将世界从漫长的、压迫性的沉睡中唤醒。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 目录

序言
Part1 权力
1王后与杀人狂:压迫与自我解放(意大利童话)
2武士之妻:重获权力(美国蒂瓦•;普韦布洛部落的童话)
3玛利亚•;莫丽娜:权力的极限(俄罗斯童话)
Part2 智慧
4三个小鸟蛋:直觉的力量(非洲斯威士人的童话)
5聪明的妻子:睿智与胆识(伊拉克童话)
Part3 自然
6失去双手的女人:创伤愈合与自然旷野(日本童话)
7从鸟蛋里蹦出来的少女:复活与自然(德国童话)
Part4 姐妹之情
8两姐妹的故事:姐妹与解放(非洲伊博族童话)
9埃梅的故事:拯救真实的自我(非洲埃菲克-伊比比奥族童话)
10母亲与魔怪的故事:自然的姐妹们(日本童话)
Part5 奔向新世界的旅程
11塞壬妻子:逃离海妖姐妹们(意大利童话)
12玛雅公主和丈夫江鳕的故事:拯救王子(西伯利亚涅涅茨人的童话)
结语
参考文献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 节选

王后与杀人狂:压迫与自我解放(意大利童话)

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和她的国王父亲一起生活在一座王宫里。不过,这位国王是个吝啬鬼、守财奴,他把女儿关在一个塔楼上,以防止她嫁给他人,从而达到省去嫁妆的目的。有一天,一个杀人狂来到城里,听说了这位公主的情况。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在夜深之际爬上塔楼,窥探公主。公主吓得连声呼救。然而当仆从和卫兵赶来时,杀人狂早已逃之夭夭,结果没有任何人相信公主所说的关于闯入者的事件。国王断然拒绝将公主转移到别的更加安全的房间,并且告诉她不要再胡思乱想了。
第二天夜里,那杀人狂又爬上了塔楼。他推开窗户,朝里窥视公主。公主急忙跑开,高声呼救,然而当卫兵和仆从赶来时,杀人狂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你是在编故事吧!”大伙异口同声地对公主说。
第三天夜里,公主用链条把窗户绑起来,这样窗户就只能敞开一部分。公主还从厨房取来一把刀,然后在房间里守候着。夜色降临,杀人狂爬上了塔楼,他把一只手从窗户底部伸进去,试图将窗户打开。就在此时,公主挥起刀,砍断了杀人狂的手。
杀人狂痛得连声惨叫,随即狼狈逃窜,同时还恶狠狠地喊道:“我要让你血债血偿!”当卫兵和仆从赶到时,公主把那恶贼的断手拿给他们看。大家都不得不承认她说的是事实,国王也不得不把她转移到另一个房间。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位年轻人前来王宫造访。他双手戴着雪白的手套,衣着华丽光鲜,声称自己是来自异国的贵族青年,是来寻求配偶的。他还说自己家境殷实,非常富有,不需要任何嫁妆。生性吝啬的国王一听此话,当即召唤他的女儿,令她嫁给这位贵族青年。
公主感到忧虑不安。“父王陛下,”她悄声对国王说,“我觉得他就是被我砍断手掌的那个人!”
“别犯傻了,”国王大声喝道,“你必须嫁给他!”
……
“把我的手套摘下来,”新郎官回答道,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公主顺从地摘下了他的手套,看到的是一只残臂。她失声尖叫起来——她*害怕的事情得到了证实。
“是的,”这男人厉声喝道,“就是你砍断了我的手掌,现在你要为此付出代价!”这时俩人来到了一座隐藏在森林之中的房屋跟前,房屋正好面朝着茫茫大海。这男人告诉公主,他是一个职业杀手,他的这座房子里堆满了那些受害者留下的珠宝财物。然后他哈哈大笑起来,凶相毕露,把公主像拴狗一样用铁链捆在一棵树上,随后赶着马车扬长而去。
公主拼命挣扎,想从铁链中挣脱出来,却徒劳无功。这时,她看见远处有一艘船从这里驶过,便拼命朝它挥手。船上的船员们都是做棉花生意的商人,他们看见了她,把船靠了过来,然后替她解开了锁链。公主告诉他们,杀人狂的房屋里藏有金银财宝,于是船员们把它们都搬上了船,然后带着公主乘船离去。
那杀人狂返回时发现他的妻子和珠宝都不见了。他一眼瞥见了那艘船,于是连忙跳进自己的海船,飞快地追赶那只商船。当杀人狂的船靠近时,商人们把公主藏在那些一包一包的棉花堆里。杀人狂登上商船,搜寻他的妻子,喝令商人们把那些捆好的棉花扔进大海。
船员们恳求杀人狂别这样做。“我们只是做棉花生意的商人,你这样会让我们破产的!”“你可以用剑去刺那些棉花呀,”一位商人建议道,“这样你就会发现里面没有藏任何东西!”于是这杀人狂用剑去刺每一捆棉花。他的利剑刺伤了公主,但公主强忍着一声不吭,而棉花本身擦掉了剑上的鲜血,所以杀人狂丝毫没有察觉。
杀人狂回到自己的船上,去追赶另一艘船。商人们连忙把公主从藏身处搀扶出来,给她包扎伤口。所幸公主的伤势很轻,但她非常害怕那个杀人狂,她请求船员们把她扔进大海一死了之。商人们拒绝了这个请求。一位老船员提出把她带回自己家里去见他的妻子。“我们夫妻俩没有儿女,”他说,“这样你就可以做我们的女儿啦!”
此后公主就跟着老船员夫妇俩在一起生活。由于公主仍然害怕那个杀人狂,她便终日待在家中,足不出户,而且恳求老夫妇别让她被旁人看见。在家里,公主陪着老船员的妻子动手做起了刺绣,绣出了一张桌布。桌布绣得非常漂亮,老妇人把它拿去卖给本国的年轻国王。
这位单身国王看到桌布后十分惊讶。“这是谁绣出来的?”他问道。“是我女儿绣的,”老妇人骄傲地答道。但是,国王不相信她的话:“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绣艺怎么可能如此精湛呢?”他感到难以置信。
几天之后,公主绣出了一条折叠窗帘,老妇人把它带到国王那里,国王当即将它买下。不过这一次他悄悄地跟在老妇人后面,一直跟踪到她家。当老妇人打开房门时,国王从她身后跳了出来。公主顿时被吓得晕了过去,以为那杀人狂又发现了她。
公主苏醒之后,国王问她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害怕。公主拒绝回答,国王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从那以后,国王每天都来探望她,*后向她求婚了。公主同意了,但没有说出她和那个杀人狂的婚姻。她只有一个要求:“除了你和我的父亲老船员,你要保证不让任何男人看见我。”国王答应了。于是俩人秘密地举行了婚礼,此后新王后就一直隐居在王宫之中。
然而国王的臣民们却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见不到新来的王后,流言蜚语也随之传开了。“王后是个女巫!”有人私下传播道。“王后是个驼背丑女!”还有些人私下奔走相告。为了平息公众的不满情绪,国王宣布,他的王后一定会出现在民众面前。
到了约定的日子,整个王国的臣民都会聚起来,准备一睹王后的真容。当王后在王宫的阳台上出现时,万众沸腾,欢呼雀跃,这位王后是多么光彩照人啊。然而,在欢呼的人群之中,王后别无他顾,只看到一位傲然站立的黑衣男子。他扬起自己的右手,摘掉手套,露出一只残臂。王后顿时晕倒在地。王后病倒了,从这天起再也不肯离开自己的房间。御医们竭尽全力,但也无法治好她的病痛。
几天之后,一位异国贵族青年前来拜见国王。男子华服盛装,言谈博雅,国王举办了一场盛宴来款待他。这位异国青年带来了好多桶美酒佳酿作为礼物献给国王,国王慷慨地把它们赐给所有在王宫里的臣属。然而这些桶里的美酒都被下了药,不一会儿工夫,从国王到仆从和卫兵,所有人都昏睡过去。然后这位异国来客——他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杀人狂——穿过宫殿的那些房间,逐一搜寻王后。
他终于找到了王后。“我是来杀死你的!”他狞笑着说,猛地拔出一把利剑。“不过,首先,”他对她喝令道,“你去为我端一盆水来。我必须在把你杀死之后,洗干净沾在我手上的鲜血!”
王后跑开了,跑到国王身旁试图摇醒他,却徒劳无功。恐惧之中,王后盛满一盆水匆匆回到杀人狂那里。“你忘记拿香皂了!”杀人狂扇了她一个耳光。于是王后奔跑过去,再次摇动自己的丈夫。但国王鼾声大作,纹丝不动,其他人全都同样昏睡不醒。可怜的王后只得拿起一块香皂又回到杀人狂那里。“怎么不拿一条擦手的毛巾呢?”杀人狂磨着他的利剑,咆哮起来:“难道你忘记做妻子的职责了吗?”王后赶紧往丈夫那里跑去,这一次她从国王的腰间抽出了一把手枪,藏在一条毛巾里面,然后回到杀人狂身旁。
“好了,”杀人狂骂骂咧咧地说,“准备受死吧!”他挥起了手中的利剑——说时迟,那时快,王后掏出手枪朝他开了枪。枪声惊醒了王宫里的每一个人,人们朝着王后的卧室跑来。国王赶到这里时,发现杀人狂躺倒在王后的脚下,已经气绝身亡。而王后挺直腰板站立着,显得那么高大、安详、宁静。从那以后,王后告别了所有的恐惧,和国王在一起度过了幸福而安宁的日子。


女性与压迫
这个故事令人震惊……这些故事击碎了诸如《灰姑娘》这样的少女故事中的浪漫。在《灰姑娘》中,一个年轻王子拯救了一个孤独无助、身处困境的公主,然后王子和公主从此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而我们这个故事一开始就讲述公主被吝啬贪财的父亲囚禁在一座塔楼里,这一情景具有多重心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亲在情感上对女儿关注太少,他们把精力和情感都投入到工作中或者投放在儿子身上,而不是女儿身上。另一些父亲则把他们的关爱倾注在女儿身上,但他们期待的是女儿始终依恋自己,如果他们的女儿移情于别的男人,他们就会心生妒忌。这些父亲围绕他们女儿构建的是心理的牢房。
在这个故事中,公主的父亲是一个国王、一国的首脑,这体现了社会的传统习俗。国王把自己的女儿囚禁起来,形象地表现了女性在大多数文化中遭受的压迫。许多别的故事重现了这一主题。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故事都是女性主义的,但它们来自传统的素材,昭示着现代女权运动的兴起。这些故事来自无意识,传递的是明明白白的真理。重要的是,公主没有母亲、姐妹或者女性朋友。除了后来在故事里出现的那位老船员的妻子,公主在一个男权世界里是极为孤独的,因此更容易受到压迫。

杀人狂
杀人狂来到镇上,窥探塔楼里的公主。相似的男性人物——神秘的、具有威胁的、极其危险的人物——在其他女性故事里也是常见的,他们是女性在夜里的睡梦中纠缠和惊扰她们的恶棍。相似的男性恶棍也出现在女性作家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这个童话故事里的杀人狂亦是一个原型人物,呈现了压迫女性的另一个象征:他窥视公主,侵犯她的隐私,把她当作性侵对象,而后没完没了地迫害她、折磨她。
当公主把塔楼闯入者的情况告知国王父亲时,父亲不相信她,也不保护她,这表明他是一个多么糟糕的父亲啊。这里隐含着有关杀人狂的另一种意义:杀人狂可以被解读为国王的“阴影”。这是荣格提出的形象性术语,用以描述一个人的令人厌恶的方面,包括他的过错、罪孽和恶习。就国王的情形而言,他的阴影涉及吝啬贪财、自私自利和冷漠无情,所有这一切都是对他女儿的心理伤害。杀人狂就形象地体现了这种情感方面的侵害。
尽管陷入困境无人理睬,但公主没有被吓倒,她从厨房取出菜刀,用铁链将窗户捆起来,当歹徒想拉开窗户,破窗而入时,她砍断了他的手。这一举动起初显得有些极端,然而故事表明,这歹徒是个杀人狂,因此,他极有可能不会仅限于偷窥公主,而很可能要强奸她或者杀死她。这里还有更深的意义。公主被禁闭在塔楼里,父亲对她置之不理,公主有诸多理由产生挫败感和愤怒之情,她却不能自由地表达这些情感——因为大多数社会都对女性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持谴责、敌视态度。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女性无法表达愤怒之情或者主张自己的权利,其结果是女性将产生更多的挫败感和愤怒情绪,但同时又对这些情感产生恐惧。那个杀人狂可以被阐释为这一可怕的被压抑的愤怒之情。杀人狂形象阐明了荣格所称的阿尼姆斯人格,这个人物代表了女性主人公的男性倾向,诸如愤怒或者侵犯性。杀人狂一开始被视为极具威胁的人物,可以被称为“无所不在的敌对情绪”。但当公主*终将他杀死后,公主就重新获得了她的正当权利。

嫁给杀人狂
当那个家境殷实的异国青年前来造访时,公主就警告过父亲,这人实际上就是那个闯入者,但国王父亲根本就没有理睬她。就此而论,我们可以看出公主的观察力是多么敏锐。她的直觉是准确的,但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一点,这甚至发生在事实已经证明她所说的闯入者绝非虚言之后。在现实生活中,女性会遭遇同样的事情。无论是在工作中、在学校或者在家里,女性的意见和看法无不遭到那些在她们的生活中拥有权力的男性的忽视。正如玛丽·贝伦吉(Mary Belenky)、林·麦克尔·布朗(Lyn Mikel Brown)、卡罗尔·吉利根(Carol Gilligan)等人所发现的,由于人们不允许女孩子发声表态,使她们受到忽略,久而久之,她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直觉情感。这正是故事中公主所经历的事情——她违背了自己的敏锐观察而嫁给了那个异邦人。这是许多年轻女性犯下的共同错误——她们从一个情感缺失的不健全的家庭逃离出来,却又陷入了一个同样糟糕的婚姻之中。公主一厢情愿地期望那位风度翩翩的异邦人会让她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故事向人们表明,这种幻想毫无益处,并事与愿违——新婚丈夫根本就是一个野蛮的歹徒,而不是什么救美英雄。
在婚礼上,国王父亲赠送给女儿的礼物只是一条用核桃硬壳和掉了毛的狐狸尾巴制成的项链,这一礼物本身具有象征意义。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婚礼盛宴上展示核桃,是将它们作为儿孙满堂和长寿多福的象征。然而在故事里,国王送的礼物却是核桃壳——空空如也,缺乏生命力,毫无用处,这恰如他和女儿之间的关系。礼物的另一部分使人联想到狐狸的机智和狡诈,这正是公主的长处,然而那条狐狸尾巴破旧不堪,而且是掉了毛的。故事很快就表明,公主如何在遭受几次打击后变得灰心丧气,疲惫不堪。作为来自母亲天性的物品,核桃壳和狐狸尾巴制成的项链强调了这个故事中所缺失的一个重要人物——母亲。在大多数童话故事里,女儿总要收到来自母亲的礼物或者纪念物,而这个礼物后来将把女儿从一个可怕的困境中拯救出来,特别是从一个残酷无情的丈夫手中拯救出来。由于公主缺乏与母亲和母系亲属的联系,因此,她在面对社会压迫时更容易受到伤害。
在婚礼之后,公主的丈夫露出了杀人狂的真面目,他用铁链把公主捆在一棵树上。其他女性童话故事都一再呈现了这一主题:对于女人来说,婚姻意味着囚禁、屈辱、放逐或者死亡,无论她婚前是多么无忧无虑或者处境多么优越高贵。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表达了相同的主题。从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和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到乔伊斯·卡罗尔·奥茨(Joyce Carol Oates)和琼·迪迪恩(Joan Didion),女性作家坚持不懈地将婚姻描写为妻子处境的每况愈下和身不由己,其结局往往是妻子的精神失常或者气绝身亡。童话故事和小说反映的是社会现实。而今,婚姻对于女性与其说是一种束缚还不如说是双重的枷锁。人们一方面指望女性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有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社会还期待她们生儿育女、关爱他人以及具有母性情怀。毫无疑问,与单身女性相比,已婚女性会表露更多的不满和怨气;而与已婚女性相比,单身妇女的寿命更长。婚姻对于女性就是重负和压力。许多文化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直截了当地将婚礼与葬礼等同起来。

从有识有为到彻底绝望
尽管杀人狂把公主捆在树上,但公主并没有绝望放弃。她仍然有智有谋,处变不乱,她向一艘路过的海船发出求救信号,继而被船上的船员们拯救。值得注意的是,公主是在荒野密林深处寻求到救援的。虽然故事中的这一细节并不显眼,但这在其他女性童话故事里得到了极为显著的表现。尽管那些船上的商人们可以救下公主,却不能保护公主。他们的航行速度不够快,无法摆脱乘船追赶的杀人狂,而且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挺身对抗杀人狂,尽管他们人数众多。如果公主希望有豪情义胆的英雄来解救她,她会再一次失望。正如故事很快所显示的,她的任务是自我拯救。对于那些读着浪漫故事长大的女人来说,这一教训确实非常沉重。
就在杀人狂登上商人们的航船时,公主藏在一大包棉花里。这个藏身之处具有象征意义,因为棉花是用来纺线织布的,那正是传统的女性活计。从隐喻的角度看,公主又退回到女性的性别模式。这一情景正是许多少女在青春期所经历过的。情窦未开的少女通常性情开朗、充满自信、敢说敢做,但当她们进入青春期岁月,她们就不得不保持沉默,寡言少语。在女性性别模式的多重束缚下,年轻女子进退两难,受到压制。
杀人狂在搜寻公主时,用短剑刺进每一包棉花,结果刺伤了公主。这一主题也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明显的就是喻指性侵害,被刺伤的公主很形象地表达了所有遭受强奸的女人的痛苦。从更广泛的意义看,被刺伤的公主象征着世上所有受伤害被摧残的女性,从那些在丈夫葬礼的柴堆上被活活烧死的印度寡妇,到遭受丈夫殴打的美国妇女,以及经历可怕的阴蒂切除仪式的非洲少女,莫不如此。故事为这类暴力增加了一个冷静的洞察。当杀人狂刺伤公主时,公主没有叫出声来,而杀人狂的利刃也被棉花擦净了血迹。她受到伤害的所有证据都被隐藏起来。即使遭受着剧痛,公主也隐忍下来,默不作声,别的女性童话故事也再现了这一主题。这些故事描述得非常准确,因为遭受性侵害的少女通常对此暴行隐忍不说;遭到殴打的女性往往对此恶行不去投诉,她们害怕遭到更多的殴打,所以对寻求帮助完全持绝望的态度,或者自认命苦,一忍了之。
……

闭门隐居与避难之所
在此节点上,一位老船员将彻底绝望的公主带回家中,交给他的妻子。这对老夫妇就此成为公主的慈爱父母,自那以后,公主就称老船员为父亲。然而,公主仍然对杀人狂怀着莫名的恐惧,因而闭门隐居,足不出户,并恳请老夫妇不要让任何人看见她。这一情景颇具悲剧性。故事一开始,公主就被国王父亲禁闭在塔楼里,后来公主被杀人狂用铁链捆在树上,现在公主终于获得了自由,她却把自己封闭在室内。用心理学的话语说,她已经把父亲的压制和杀人狂的残酷内化在自己心中。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父母忽视冷落的女孩常常选择去结交性格冷漠、孤僻和内向的伙伴,这集中反映了她们*初受到的心理创伤。与此相似的是,在学校里受过教育的女孩们,只要学校对她们没有任何期望,她们长大后也不会有任何期望,而是把自己封闭在极低的期望之中。
在公主跟着老夫妇一起生活期间,她开始做刺绣,一种传统的女性活计,这可以解读为强加给她的又一个女性类型。不过,这里面还有更深的意义。公主跟着老妇人一起做刺绣,通过一起干活,她找到了一个强大的资源——女性联盟。通过在一起干活,女人们述说着对丈夫的抱怨,对社区事务的不满,从其他女性中寻求同情,结成伙伴,而且从更具人生经验的女性那里获取帮助。正如美国边疆拓荒妇女在一起缝制被褥或者制作装罐食物时,谈论社区的各种问题,或者像非洲部落的妇女那样,互相帮助种植庄稼,在一起商量如何筹措积蓄来启动她们自己的生意买卖。
针线缝纫本身具有深长的意义。从传统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女性的手艺,在大多数父权制主导的文化里,它一般被看作无关紧要的、微不足道的活计。然而,在人类文明的开端,缝纫却代表着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针和线被认为是女人发明的,这些新的工具使人类能够穿上贴身合体的衣物,使他们得以在冰川时期生存下来。
老妇人出门去售卖刺绣物品,这意味着公主必须在较长时间里独自一人做刺绣。隐居独处给公主提供了时间来反思自己的人生。在这之前,她被投入一个接一个的灾难之中,使她没有时间和机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进行思考,理出头绪,或者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在老妇人宁静的家中,公主可以梳理自己的人生了。如今,女性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或者通过写日记来创造这样一种避难所。不过,这个童话故事向我们揭示,这种静思疗伤只是一个更长期的人生旅程的一个阶段而已。公主*终必须回到现实世界,去处理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同样适用于心理治疗和任何其他内心介入工作。

年轻国王
老妇人把公主的刺绣品卖给本国的国王,引起了国王对这位年轻女子的注意。在为两者穿针引线的过程中,老妇人充当了传统的中介者或者媒人的角色。通过自己的行动,老妇人还迫使公主走出舒适惬意的隐居生活,促使她继续展开自己的人生旅程。所以,老妇人既是向导,也是激励者,是原型意义上的睿智老妇人。相似的人物还出现在女性的梦境中,这些女性人物提供忠告、鼓励,有时也进行强制、胁迫。
就年轻国王而言,他显得堂堂正正,为人大度,与公主那吝啬小气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可能就是一个热心肠的男性好友,或者一个体贴的恋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支持她,帮助她。一个女人如果在生活中拥有这样一位男子,可能会认为她的各种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然而故事表明,事情并非如此。
当国王尾随老妇人来到她家时,公主被吓得晕了过去,因为她把国王误认为那个杀人狂了。年轻国王询问公主为什么如此害怕,公主却闭口不谈。她的沉默是一个令人痛苦的现实问题,犹如遭到殴打的女性,她之所以保持沉默,是因为她害怕来自凶狠残酷的情人的报复,也类似那些久已习惯了被抛弃或者被冷落的女性的沉默。幸运的是,公主并没有完全心灰意冷,彻底垮掉,她后来嫁给了国王。她从隐秘的内心深处汲取了勇气,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开始向前迈进。
不过,公主虽然同意嫁给国王,但有一个条件——除了国王和那个老船员父亲,不能让任何别的男人看见她——婚后她就隐居在王宫里。她的故事一开始就是被吝啬狭隘的国王父亲禁闭在王宫里,而现在她把自己禁闭在另一座王宫里。富有意味的是,她嫁给了两个男人,一个是杀人狂,一个是善良的年轻国王。对于杀人狂的恐惧在她的心里投下了深重的阴影,这形象地体现了那些过去的暴虐扭曲的关系如何对现在新的健康关系造成伤害。例如,一个在暴烈冷酷父亲身边长大的女性,在与任何一个男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困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女性如何才能消除这一负面影响。
这个王国的民众对于他们的新王后的隐居状态大为不满,因此,国王违背了对公主的承诺,迫使她与公众见面。国王完全置妻子的意愿于不顾,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像她父亲一样的人。两个国君都毫不顾及她内心的恐惧,强迫她去做他们要她做的事情。虽然年轻的国王比公主的父亲更宽容大度,更呵护她,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习惯父权制的至高权威,此外也可能是根本没有经历过他妻子人生中的恐惧和受到的伤害,所以他无法理解她的困境。

恐惧与突然病倒
当成为王后的公主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她看见了残臂杀人狂,当即晕倒在地上。她昏厥后的无意识状态和走投无路的状态形象地描述了她所处的社会环境:遭到所有人的忽视和抛弃。陷入昏睡的魔咒总是在性别模式上与女性有关,尤其体现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被描写为一听到有关受伤流血或性关系之事就会昏厥过去。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是否真的动辄昏厥过去另当别论;不过,由于那时候女性必须身穿当时非常流行的狭小的紧身胸衣,许多女性会感到呼吸困难而几乎窒息。而之所以要昏厥过去是有逻辑关联的:正如艾琳·斯蒂弗(Irene Stiver)所指出的,但凡在这样的文化中,当女性的情感和需求被忽视时,她们就必须对她们的情感传递进行发挥,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旁人对一句简单的口头表达都毫不理会时,昏厥就可以用来表达女性的苦楚了。
在故事中,当公主一眼看到杀人狂时,她病倒了,她心中的恐惧以一种新的,更加邪恶毒辣的形式出现了。在象征意义上,眼下这创伤已经危及她的身心健康。事实上,与男性相比,女性会有更多的健康问题,而这些困扰通常都被医生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者是心因性的身心失调而予以忽视。对此这个童话故事揭示了真正的原因:无休止的文化压制、对暴力攻击的恐惧,以及不断遭到贬斥而产生的挫折感。公主并没有病多久就康复过来,恢复了元气,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证明。
杀人狂再次装扮成一个颇具魅力的异国贵族而现身,国王作为王后的新婚丈夫对他很有好感,于是在王宫里举行盛宴款待他。结果国王落入了杀人狂布下的圈套,恰如之前王后的国王父亲落入其圈套。与公主的国王父亲相比,虽然年轻的国王对待自己的妻子更宽容大度,更加关爱,但他同样粗心大意,或者有眼无珠。

对“睡美人”的颠覆
在王宫的宴会中,杀人狂往酒里下了药,因此,国王和宫里所有的臣僚属下很快都陷入了昏睡之中。喝了药酒后的昏睡明确地揭示了国王的内心状况。他无法看出杀人狂的诡计,因而陷入了精神上的无意识状态。故事由此颠覆了“睡美人”情节——受到男性特权的诱惑而陷入无意识昏睡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
杀人狂搜寻到了王后,喝令她分别给自己取来清水、香皂和毛巾,为的是把她杀死之后洗净双手。**次,王后跑到国王身旁去求助,但发现他昏睡不醒,只得回到杀人狂那里。就此而论,王后很像许多遭受虐待的妻子:她们去寻求救助,却徒劳无功,结果又因为试图逃走而遭到丈夫的毒打,女人们往往就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昏厥之中。如果不与性别联系起来,这种状态是一种被称为“人质综合征”的基本人类反应。无论男女,当人们被恐怖分子所劫持,或者被作为战俘扣为人质时,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人质们通常会听命于这些劫持者,为其做事,而且即使当机会来临,他们也并不试图逃走。杀人狂喝令王后为他打水、取香皂、拿毛巾,在这过程中,故意羞辱她,以显示他控制王后的权力。这种虐待狂因素在强奸犯身上表现得极为突出,其典型之处在于,强奸犯侵害女性时更多的原因是去感受权力和控制,而不完全是为了满足性需求。幸运的是,王后并没有失去理智。在连续两次试图唤醒丈夫未果之后,她*终决定自己动手来解决问题。在第三次被驱使取物的过程中,她取下丈夫腰间的手枪,回到杀人狂那里。当杀人狂挥刀杀她时,她当即开枪打死了杀人狂。这是故事的高潮,就像一场梦境中的关键之处,具有许多深层意义。从表面上看,一些女性被她们的丈夫或者情人经年累月的虐待逼上了绝路,*后出手杀死了虐待者。当然,绝大多数女性都不是杀人狂——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然而,对于那些遭受不公平和虐待的女性,杀死一个邪恶施暴者的意象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正如卡罗尔·皮尔逊(Carol Pearson)和凯瑟琳·珀普(Katherine Pope)以及艾琳·尼尔(Irene Neher)和詹妮弗·沃尔蒂-沃尔特斯(Jennifer Waelti-Walters)所指出的那样,这一主题在19世纪的女性文学和电影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对抗魔鬼
如果我们把那杀人狂阐释为社会的恶魔一面的一种象征——因为这一倾向压制、贬斥和攻击女性——那么杀死这恶棍就显得很有必要。王后消除了压迫性的社会习俗,为迎来一个新的社会铺平了道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在欣然接受女权主义之际就到达了这一解放性的时刻。随后女性倾诉她们的愤怒和挫折,并且在其他女同胞的支持下,拒绝将女性限制在传统的性别模式里。许多男人和女人都发现,女权主义事业所催生的激情十分可怕,但这个故事仍具有启发意义。如果我们只听到这个故事的结局,讲述王后开枪打死了那个杀人狂,我们可能会对这种暴力行为感到震惊,同时寻思这王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当我们了解了整个故事以后,故事的结局就不再显得那么令人恐惧了。它变成了富有诗意的正义之举。
此外,杀人狂还代表着王后的父亲——那吝啬的老国王——的阴暗一面。通过开枪打死杀人狂,王后象征性地对抗父亲的阴影,摧毁了他控制自己的权力。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长大的女儿有必要面对父亲,要求父亲为对待女儿的行为承担责任。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杀人狂也是一个阿尼姆斯人格,体现了王后的男性能量和她的愤怒以及权利主张。在逃避杀人狂的过程中,王后也在逃避自己的权利,正如许多女性所做的一样。只有在杀死那杀人狂之后,王后才重新获得了主动维权的能量。这一主题出现在许多童话故事里——女性必须重获权利,而且通常在中年期才开始这么做。这个重获权利的进程出现在许多文化里:巴西的亚马孙部落文化,北美的阿萨巴斯卡文化(Athabascans),非洲的本巴文化(Bemba)和加里艾文化(Kaliai),以及印度教的印度文化和孔子儒教的中国文化。那些人到中年仍然没有重获她们的阿尼姆斯能量的女性,往往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变得压抑和悲戚不已。
令人惊讶的是,《王后与杀人狂》不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因为它的这些主题也出现在女性的梦境里。例如,我有一个病人,年近三十,我姑且把她叫作朱利娅(Julia)。她梦见自己成为一个警官,在追捕一个危险的抢劫犯。她*后把他逼进了一个小巷,当这个抢劫犯试图攻击她时,她开枪打死了他。这个梦成为朱利娅生活中的转折点,从那以后她开始大胆表明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想当作家的童年梦想。如同王后杀死了杀人狂,朱利娅开枪击毙罪犯的梦境为她开启了一个新的更为有益的人生阶段。
通过开枪打死杀人狂,王后为女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
内心之敌与女性的成长
故事里一个有关杀人狂的细节既微妙又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他被描写成一个恶棍,也自称职业杀手,但实际上,他除了窥探公主,用铁链把公主捆在树上,我们丝毫没有看到他做出任何犯罪行为。当然,在故事的结尾,他威胁要杀死公主。然而他仍然给了她三次逃跑的机会,喝令她去取清水、香皂和毛巾。他的举动让人想到某种仪式。
事实上,不祥之人(ominous men)有时候会参与那些土著文化中的女性成年仪式。例如,在乌干达的尼约罗(Nyoro)部落中,只允许一个男人参加女性的成年仪式,而他的角色很特别——他要假装用一支标枪去攻击一名参与仪式的少女。他扮演的就是一个“仪式之敌”。参加成年仪式的少女并不知道此人的攻击只是成年仪式的一部分,所以她受到惊吓,而这种恐惧有助于使她放弃童年时期的种种臆想,准备去获得对于女性秘密的更深的理解,这要由年长的女性来实施(少女经受的恐惧是暂时的,年长的女性很快就来解围,将进行攻击的男人赶走)。在这个童话故事中,杀人狂所承担的角色使人联想到这样的“仪式之敌”。就在公主被禁闭在塔楼里时,那个杀人狂跑来窥探她,直到她*后起而维护自己的权利,把窗户用链条锁起来,并且砍断杀人狂的一只手,使国王不得不将她从塔楼放出来。因此,是杀人狂迫使公主走向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这就是绝大多数成年仪式的目的所在。后来,杀人狂异常执着地对公主穷追不舍,迫使她不停地成长起来。当然,人们必须将这样的“仪式之敌”与那些时常策划对女性造成现实侵害的社会上的人区分开来。“仪式之敌”不仅不是破坏性的,而且还能促进女性的成长,是为女性内心的深层自我效力的。

驱散阴影与解放社会
如果从某种角度看杀人狂并非看上去那么邪恶的话,从心理学意义讲,王后就一定是将自己的阴影投射在杀人狂身上。就此而论,故事发出了一个警告。它谴责男人的暴力性、侵犯性和争强好胜,这对于女性是具有诱惑力的,这可以让她们去承担息事宁人者和调停者的角色。有好几位女性主义者已经对这种诱惑提出了令人信服的告诫,她们是萨拉·切拉兹(Shahla Chehrazi),一位精神分析学家;马东娜·科尔本斯拉格(Madonna Kolbenschlag),一位社会批评家;卡罗尔·皮尔逊和凯瑟琳·珀普,两位文学批评学者。女性成长起来的任务是面对和认识社会的阴影,以及她们自己的阴影。正如克拉丽莎·品柯拉·埃斯蒂斯(Clarissa Pinkola Estés)所指出的,女性必须直面自己内心的掠食者,即琳达·伦纳德(Linda Leonard)所说的“内心深处的野兽”。(当然,男性也有同样的成长任务)。
*后,王后取下丈夫身上的手枪,打死了杀人狂,枪声惊醒了整个王宫里昏睡的人们。在象征意义上,当王后出手维护自己的安全和权利时,她就唤醒了全社会,这个被传统习俗的迷药所麻醉的整个社会。正如卡罗尔·皮尔逊和凯瑟琳·珀普所指出的,同样的主题出现在近期的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王后成长的结果——以及所有女性成长的结果——是社会的转变。这一母题同样出现在女性的梦境中,恰如我的一个年近四十的病人(我姑且把她称为简)所表明的。
在简的梦境中,她去访问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这个国家由一个残暴的独裁者所统治,整个国家正因为一场内战而四分五裂,许多游击队员投入了推翻暴君统治的战斗。梦中的简是一个单纯的旅行者,对发生在这个国家的冲突一无所知,但她吃惊地发现,她的包里有一把手枪。就在此时,这个国家的独裁者出现在她面前,而且身旁没有那些平时簇拥随行的警卫,简开枪打死了这个独裁者,因为她知道没有任何别的办法来结束这场战争。就像这个童话故事里的王后一样,简维护了自己的权利,并且解放了整个国家。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 相关资料

对希望把女性从第二性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以及希望使男性从压制女性的冲动中摆脱出来的人们而言,这本书是一部精彩奇妙的指导书。
——琼•;辛格(美国荣格派精神科医师、畅销书作家)

这本书充满了励志的故事,为当今女性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琳达•;伦纳德(美国荣格派精神分析学家)

这本书里的故事体现了女性永恒的智慧,鼓励女性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做真正的自己。
——凯伦•;西格奈尔(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 作者简介

著者:艾伦•;B.知念(Allan B.Chinen)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科普作家。他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阐释世界各地的童话,创作了大量有关成人发展和老年学的研究著作,开拓了童话学研究的新领域。代表作有“童话与心理学”四部曲:《从此以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大人心理童话》。这些作品,已由魔法象童书馆陆续推出。


译者:舒伟
儿童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学者。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译者:丁素萍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语言学协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英语语言文学等。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

http://www.00-edu.com/tushu/hx1/202005/207450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