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全二卷)-校注本 本书特色
本书以明代世德堂本为底本,据以参校的有明版本如杨闽斋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本、《唐三藏出身全传》本;清版本如《西游证道书》本及《新说西游记》(味潜斋本),目的是要较好地保留这一古典名著的菁华,如被《西游证道书》删掉的大量诗词作品,虽然其中有一些确实文字粗糙,缺少文采,但也有一些诗词,尤其是俳体诗,体现出民间通俗文艺的风貌。毕竟《西游记》是从通俗文艺演化流传而来的,为使今天的读者全面、完整地理解这一古典小说名著,在校点中应适当保留其朴拙的面貌。
《西游记》毕竟是早期白话,对现代人来说总有一些距离,何况还会有一些现代人不熟悉的典故和风俗习惯。所以,本书作了比较详细的注解,希望能对读者欣赏、品味这部名著时有所助益。
西游记-(全二卷)-校注本 内容简介
1.本书以明代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官版大字《西游记》为底本。为使今天的读者能够品尝到这一古典名著的原汁原味,校注者*大限度地保留了这一版本的原始风貌,原刻本分“月字卷”、“到字卷”等二十卷,源自宋代儒学大师邵雍的一首《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校注本一并保留。
2.本书在校点中博采众长,主要参考的明刊本有万历三十一年杨闽斋本、崇祯年间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华阳洞天主人校本《唐僧西游记》、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朱本)、齐云阳志和编天水赵毓真校《唐三藏出身全传》;清代刊本有康熙初年刊本《西游记证道书》、乾隆十四年刊本《新说西游记》(味潜斋本)。
3.本书校点遵循从俗从古的原则,如在原书第八、九回间唐三藏出身一节,校注者由刊刻于清康熙年间的《西游记证道书》补入,而不取晚出的《新说西游记》。另外,《西游记》故事成书之前长期流传于民间,具有鲜明生动的讲唱艺术的特色,本书在校点中亦酌情保留被删除的诗词,尤其是以幽默、俚俗为特色的俳句诗,以便读者能稍稍窥到原作在流传过程中朴拙、鲜活的一面。
《西游记》属古代白话,尤其是书中的成语、风俗、名物以及所引诗词,在今天大多数读者看来仍是个不小的障碍。校注者对书中所有这些疑难处均详加注释,注文达11万字,极大地便利了读者的阅读。
西游记-(全二卷)-校注本 作者简介
吕薇芬,1936年生,浙江宁波人,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民间文学研究生,后转作古代文学研究。是中国散曲研究学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全元散曲典故词典》,后扩充为《全元曲典故词典》。又有《张可久集校注》、《散曲流派传》、《元散曲三百首》等。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共十卷)。主要论文有《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和它产生的历史根源》、《(录鬼簿)的历史地位——兼论元人戏剧观》、《杂剧的成熟以及与散曲的关系》、《锄强扶弱理想的虚幻实现——初露头角的元代公案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