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正文 返回 打印

妈妈.我要做自己

  2020-05-21 00:00:00  

妈妈.我要做自己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0-18岁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受困于亲子关系的妈妈们 1. 每个孩子都是孤品,让孩子成为自己。 2. 北大心理学家庭教育专家、新教育领军人物林巨,写给妈妈和孩子的成长必修课。 3. 16年教育手记、29个家庭故事,一本书让你走出教养误区,重塑家庭爱的环境。

妈妈.我要做自己 内容简介

当一些家长纠结于各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孰优孰劣时,本书作者将东方文化之精粹娴熟地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倡导亲子教育的核心是不要一味地追求精到的方法和技巧,唯有内心的需要,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地方。 本书分为四部分,作者倡导的家教方法,就是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环境、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管理情绪问题、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本性。通过讲述自己以及妻子和女儿之间的故事,渗透自己的教育态度,传达“无分别的爱”生命教育理念。

妈妈.我要做自己 目录

**章 提供环境,让孩子做独立的自己 生命总是值得信任的,但前提是:不管她怎么样,我们都选择尊重、理解和信任。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01有时候,教导,就是打扰——游戏的故事...002 我们只是提供必要的环境,然后,让自己消失。 02百依百顺和八依八顺——购物的故事...010 一个充分满足的孩子,内心是自由的。一个内心自由的孩子,必然是理性的。 03远离温柔的控制——威胁的故事...022 允许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律展开自己的真实生活。 04生命总是值得信任的——拒绝的故事...030 尽量接纳、尽量顺应、尽量帮助。不夹杂任何成人自以为是的成见和情绪。 05学会爱自己——婉转的故事...042 当我们不会爱自己,我们就会依赖别人来爱自己,我们就会向外界索爱。 06不要用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脚——方便的故事...051 教育的精髓和关键,是清空我们的心灵。 07重塑家庭环境——袜子的故事...060 任何时候,天使,都是*有竞争力的群体。 第二章 满足需求,让孩子做成熟的自己 精神上、心理上,无限满足,无限地尊重、理解和信任。物质上、生理上,充分满足,充分地尊重、理解和信任。 01满足了就心安了——冰淇淋的故事...070 满足了,就放下了,就不执着了。 02充分的陪伴——动画片的故事...079 教育真正的精义,是心灵的需求。 03唤醒孩子的意志力——等待的故事...085 一个充分满足的生命,不会执着于很容易满足的事物。 04寻找生活的追求——吃饭的故事...094 习惯也好,适应社会也好,是生命的本能,不需要刻意去培养。 05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审美的故事...102 一个生动的人,一个完整生长的人,才有深刻的审美力。 06接纳孩子的“任性”——光脚的故事...109 让她顺着自己的本性走,顺着自己的节奏走,一切都会圆满! 07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耳光的故事...118 活出真实的我,活出真实的人生,是生命*高的追求。 08心无恐惧——没事的故事...130 如果一个人做事情的主要动机和目标,是为了避免恐惧,好可怜。 第三章 管理情绪,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孩子在幼年时期,就具备了我们成年后穷尽一辈子都学不会的“情绪管理”能力。你若能给予孩子无分别的爱,允许孩子充分地哭,他则会在生命中永久地保持住这份能力。 01宣泄积攒的情绪垃圾——哭闹的故事...142 把所有的失败、挫折、惊恐所积攒下来的创伤,随泪水而挥发殆尽。这就是情绪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02哭闹不需要理由——主动的故事...149 无论是被动哭闹还是主动哭闹,越被允许和接纳,生命的情绪管理能力就越强大、越完 备。 03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打人的故事...157 尊重每一个生命真实的人性,鼓励每一个生命做真实的自己。 04与情绪和解——生气的故事...165 从允许自己生气开始,到允许孩子生气,允许家人生气。慢慢地,学会正确地生气。 05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服从的故事...175 只要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就自然可以通透地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时机。 06平衡我们的爱——睡觉的故事...183 我们千万不要去做完美的父母,正如,我们千万不要去培养完美的孩子。 07全然接纳——故事的故事...192 不要求的教育,远比要求的教育,要难上太多。 第四章 尊重本能,让孩子做自由的自己 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帮助生命,在灵魂深处,牢牢建立这样的信念:我,没有问题!方式方法,也没有问题!外面的世界,也没有问题! 01让孩子自由成长——魔鬼的故事...200 人在自然和自由的状态下,身心是*健康的。 02内心的自由——成长的故事...206 只是理解,只是允许,只是肯定,只是满足……一句话,全然接纳。 03尊重人性的需求——脏话的故事...215 理解接纳,允许孩子习得,允许孩子通过这个建立内在的力量感、掌控感和安全感。 04珍惜孩子爱的能力——识字的故事...222 教育其实很简单,不要去破坏就好了。 05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交往的故事...231 要在这辈子,斩断这生命中无尽的枷锁。 06正确投放生命的力量——征服的故事...240 一切皆取决于:我们是怎样认识自己的生命,怎样认识孩子的生命的。 07保有孩子的本能和本有——满意的故事...249 当你拥有分别心,能量就会凝固下来。

妈妈.我要做自己 节选

林老师寄语 香香的专注能力,经常让我们惊诧: 比方说玩积木,常常一个人玩半天; 画画,同样能画半天,虽然谁也不知道她在画什么,不过现在已经能画出脸上的五官了; 看书,在妈妈给她做的舒服的图书角里,一个人窝在那能看半天,虽然经常书都是拿倒的,但是她明显是极其自得其乐; 有时候拿着书自己给自己讲故事,讲的也不是这本书上的,但是管它呢,她自己很陶醉,甚至可以说是很沉醉; 有时候则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唱歌,唱半天,她现在已经会唱很多歌了,也没有人专门教她,不知道她是怎么学会的。 …… 生命总是让我们惊诧不已。 总结一下,我和她妈妈,都做了什么呢? 其实,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没做什么。我们很少打扰孩子,同时,我们也很少教导孩子。我们只是提供必要的环境,然后,让自己消失。 也许,(尽量)不打扰,大家是比较容易理解和认同的。但是,(尽量)不教导,大家的理解和认同,就会难好多。 我想跟大家分享:绝大多数时候,教导,其实就是打扰。 正如子子奶奶,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打扰孩子,而是在进行必要的教导。您呢?估计您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在打扰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是在教导孩子。难就难在这里: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地认为自己是在“教导”,而不是“打扰”。你我,都是这其中的一员。 意识到这一点,才是真正转变的开始。 所以,关键不是(尽量)不打扰,而是(尽量)不教导,教导就是打扰。 教导和打扰无别,这就是无分别的爱。少教导,也少打扰,这就是和心在一起的教育。 生命教育,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一定要小心。 那么,专注力应该怎样培养?在我们看来,只要做好上面这些,就可以了。 再啰唆几句: 心无法安静下来,专注力、思考力是绝对难以生长出来的。反过来,专注力、思考力要生长出来,就必须要孩子的心宁静下来。真正的专注力和思考力,是心灵的能力,不是大脑的能力。 心怎么宁静下来? 让孩子专注地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乱加打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逻辑和节奏生长,不乱加教导。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踏踏实实地和自己的心在一起。 如此,心自然就宁静下来了。 不打扰相对容易,不教导却很难做到的。 那么,就让我们少一点,可以吗?孩子们会感激我们哪怕是些微的转变的。 否则,在生命*关键的时期,能力生长不出来,就会不知不觉被破坏掉,且很难在之后获得弥补,这实在是生命成长中*悲哀的事件之一。 希望借助这篇文章,我们能互相提个醒,努力避免之。 现在,香香7 岁,上小学,开始有作业了。她写作业的时候,累了就打开电视看会动画片,放松放松,看得差不多了就按暂停键,再继续写作业。 专注地看动画片,专注地写作业,轮流进行,自由出入,不仅互不妨碍,而且相得益彰。

妈妈.我要做自己 作者简介

林巨 畅销书作家。北大心理学系毕业,花径教育机构创始人,“无分别的爱”理念开创者,将家庭教育与生命成长相结合的家庭教育专家,中国新教育的领军人物之一。 先后担任过北京电视台《家有儿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节目嘉宾;《妈咪宝贝》《母子健康》等育儿杂志的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优优宝贝频道以及众多媒体的特约专家。 林巨代表著作有:《妈妈,请这样爱我》《妈妈,我可以这样吗》《妈妈,我是你想要的孩子吗》。其中,《妈妈,请这样爱我》入选为2013年十大家庭教育图书。 新浪博客:无分别的爱 新浪微博:@林巨老师无分别的爱 微信公众号:无分别的爱

妈妈.我要做自己

http://www.00-edu.com/tushu/hx1/202005/230326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