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

  2020-05-22 00:00:00  

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融合城市学和文学智慧与成果的作品,更是对未来城市世界的全方位窥视与远瞻,内中涉及的作品资料和研究文献丰富详实,见解独到而富有创见性,对城市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与规划工作具有借鉴意义,也为科幻小说的写作和研究提供了“城市”这一独特的切入点。

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 内容简介

卡尔?阿博特从事城市研究与城市规划的教学工作已达五十年之久。在本书中,他把城市研究与文学研究两大领域结合,深入探究了E. M. 福斯特、艾萨克?阿西莫夫、金?斯坦利?罗宾逊和柴纳?米耶维这些风格迥异的科幻小说作家在其作品中虚构出来的城市,指出它们有助于我们对一种充满活力与恢复力的城市未来加以展望。
《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是一部不同凡响的著作,论述了当前城市理论和城市实践的精华及其*鲜明特色,而这恰恰也是科幻小说突出反映和热切表现的内容。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个日益扩大的城市社会将会如何。气候模式改变、海平面上升、可用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彻底改变城市环境;科学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地外城市的梦幻图景。阿博特在本书中令人信服地对不同时代文学作品、电视节目和电影里的科幻城市进行了批判性讨论,从《大都会》到《银翼杀手》和《绿色食品》,再到《饥饿游戏》,不一而足。

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 节选

在屏幕上,没有什么比一个城市被摧毁更能表现灾难的场景了。流星与地震,海啸与冰川,人间怪兽与外来入侵者——常看电影的人或许会以为,科幻小说对城市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将它毁灭,而这在电影中就意味着将巨额预算用在制作特效上。在《大洪水》(Deluge,1933)和《当世界毁灭时》(When Worlds Collide,1951)中,巨浪淹没了纽约,在《天地大冲撞》(Deep Impact,1998)中,一颗小行星让纽约化为齑粉,而在《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中,纽约则被严冰毁掉。人人皆知《哥斯拉:怪兽之王》(Godzilla:King of Monsters,1956)的主角总是与东京过不去。洛杉矶在《大地震》(Earthquake,1974)和《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1996)中遭受袭击,那些坏家伙的飞碟还抹杀了纽约、华盛顿和巴黎;洛杉矶不久又在《世界末日》(Armageddon,1998)中被再度清除。《2012》(2009)的编剧也不甘落后,在影片中设计了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彻底抹去了洛杉矶、华盛顿、罗马以及任何一个海拔低于西藏的城市。

重看这类电影,画面会显得更加有趣得多。城市当然会在科幻电影和书籍中消失,然而它们也会以复杂和迷人的方式生长、壮大和衰落。到你所在的当地图书馆或旧书店,找到搁放科幻小说的地方,就翻一下封面好了。处在外星奇观、宇宙景象以及星际战舰当中的,是从上至下、由近到远都能看见的城市。城市高耸在以主人公为前景的远景中,掩藏在如同巨大雪花水晶球一样透明的苍穹之下。人类和其他生物在这其中显得如此渺小,他们占满了街角,穿行在未来大都市错综复杂的大楼、隧道、人行天桥、线路和管道之间。艺术家的视野总带有幻想或高科技的色彩。

我们——人类的大多数——已经居住在城市世界并共享着城市的未来。城市是地球上大多数人的家,而且其相对于乡村的优势还在逐年增加。根据人口学家的测算,在21世纪**个十年,一半以上人类已成为城市人口。我不会就精确日期打赌,但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调查,世界已在2008年跨过了一半是城市生活、一半是乡村生活的分界线。中国在2011年末跨过了同样的界线,官方的城市居民统计数字是6.91亿。到21世纪末,全世界城市与乡村之比可能会达到3比1甚至4比1,西欧与北美已经实现了这种平衡。
既然我们在尘世的未来确定无疑地属于城市,那么科幻小说通过想象创造出大量的城市就不奇怪了。城市是未来地球上和地球外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常被作为未来社会理所当然的组成部分。它们有时是情节的积极部分,其特征对于故事中的争执与冲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常,它们本身就是角色,除了设定情节范围,还干预和引导情节发展方向。科幻小说的本土——未来,将是所有可预见世代人的城市的未来。它就像一个三段论:

科幻小说是关于未来的,
人类未来是属于城市的,
因此,科幻小说应当是关于城市未来的。
离开地球向外航行。月球上的居民很可能居住在地下城市——至少这是拉里·尼文和艾伦·斯蒂尔提出的看法。火星探索者将从有穹顶的城市开始,然后在地球化产生效应时转向建设地面城市——至少金·斯坦利·罗宾逊已经规划过该星球的未来。在金星上,城市将悬浮在厚厚的大气层中,帕梅拉·萨金特如是说。勇敢无畏的星外垦荒者可能会希望在新的天空之下过上新的生活,但是需要城镇来为他们提供工具和销售他们的产出——至少那是罗伯特·海因莱因对未来的木卫三的展望。有时创造性的想象力如天马行空,竟至构想出不可思议的超级奇妙的城市,这些城市要么建筑在数英里深的峡谷一侧,要么像巨大的石笋刺穿了平流层,要么像乘着巨大的筏一样漂浮在深海海面,要么架在鸿沟之间的大片台地之上,要么让整个星球包入球中,要么甚至可拆卸可安装,在不同的地方穿梭。

即使放弃下一班星际旅行的座位,你还是会发现自己处在当今城市的未来之中。我们能体验到气候变化对波士顿和华盛顿以及经济停滞对洛杉矶和底特律的影响。我们能够飞行于一个想象出的巨型城市之上——一个超高层的芝加哥或自动控制下的东京或过度铺开的上海。我们能够在数十种不一样的伦敦、纽约之间进行选择,探索南半球在未来曼谷、西贡和伊斯坦布尔的崛起,在这里,社会或技术的微调就能导致令人惊奇的不一样的城市出现。

顺便说说,什么是城市?虽有很多细微的分歧,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城市是范围较广、长期存在、高度成熟、充满差异(有不同类型的人、职业、地段和经济活动)的地方。它们还是相互交流的地点,影响着边界以外的人。人们来到城市交换商品、服务、思想及劳动。*重要的是,城市是建立联系的手段。它是带来创新和改变的系统,因为对任何人而言,产生新思想的*好方法就是让我们与陌生人和他们的不同观点进行接触。这也是塞缪尔·R. 德拉尼在写下“城市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们鼓励不同阶层之间进行碰撞交流”,包括与其他种族和性取向的社会阶层交流时的想法。更具体点,德拉尼说:“这里一定会有凯普莱特能够经常见到蒙太古并坠入爱河的地方。”
19、20两个世纪爆炸性的工业城市化之前的六千年内,人类在相当于今天埃及、伊拉克、中国、印度到巴基斯坦、墨西哥到危地马拉以及秘鲁等地至少独立创造了六次城市。随着王国与帝国间歇的盛衰起落,城市社会逐渐扩展到了世界的不同角落,到朗蒂尼亚姆、吴哥、廷巴克图、卡霍基亚和库斯科。有些城市如此有价值,以致被创建和再创建了多次,哈德良皇帝、美第奇教皇、墨索里尼及费德里科·费里尼时代的罗马就是这样。城市是人类社会过去和现在的自然组成部分,因此毫无意外它们也是我们不久和遥远未来的一部分。

显然,科幻小说是关于火箭飞行器、怪异外星人以及陌生新世界的。它是关于可能和不可能的技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还有曲速引擎和时间旅行的。城市不经常作为一个类别出现在这些常见科幻小说题材之中,但它们无处不在。有些未来城市运行起来像无故障软件一样轻松自如,还有的是反乌托邦的灾难区域。

科幻小说的城市有时作为家喻户晓的典型,为读者和观众提供了有益的预期。实际上,科幻小说经常将与今日城市功能基本相同的城市作为故事背景和环境(就像星际舰队在《星际迷航》宇宙中扮演着众所周知的星联部队角色一样)。彼得·汉密尔顿的太空惊悚小说《伏龙记》(Fallen Dragon,2001)中的孟湾城,对一个苏黎世或密尔沃基的居民而言丝毫不陌生。C. J. 切瑞的《赛亭星》(Cyteen,1988)和《重生》(Regenesis,2009)中的瑞索尼城是帝国克隆基地的研究中心,尽管书中暗示它带来了全新的社会动力,然而该地本身与任何一个帕洛阿尔托或班加罗尔的美国或印度科技园区毫无二致。它所述职的星球首都拥有旅馆和公共建筑、街道和陋巷、机场与商业滨水区——说它就是西雅图或芝加哥也是完全可以的。

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 作者简介

卡尔?阿博特(Carl Abbott),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荣誉教授,美国城市历史研究**专家。他走访了美国几乎所有城市,著作《大都市前沿:现代美国西部的城市》(The Metropolitan Frontier: Cities in the Modern American West)被城市历史研究协会评为“北美洲城市历史类*佳图书”,《政治地域:华盛顿的完美蜕变》(Political Terrain: Washington DC from Tidewater Town to Global Metropolis)获得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历史学会颁发的图书奖。其他备受赞誉的作品包括:《边境的过去和未来:科幻小说与美国西部》(Frontiers Past and Future: Science Fiction and the American West)、《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Imagining Urban Futures: Cities in Science Fiction and What We Might Learn from Them)等。

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

http://www.00-edu.com/tushu/hx1/202005/230674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