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本书特色
小说描写了一段长达18年的三角恋情:文化大革命时期,军医孔林苦苦等待18年,终于能与结发妻子淑玉离婚,和久久苦恋的情人吴曼娜结合的时候,却又失去了爱的激情。
为那个女人,他离婚离了整整18年,漫长的煎熬过后,等来的是身心的解脱,还是更牢固的枷锁?
长夜漫漫,青春易老,我们的爱情是否经得起18年的等待与煎熬?
等待 内容简介
★哈金代表作,全球20多种文字出版,畅销十五年
★作者因本书成为唯一同时获得两项全美文学奖*高荣誉(“国家图书奖”+“笔会/福克纳小说奖”)的华人作家,被评审团誉为“在疏离的后现代时期,仍然坚持写实派路线的伟大作家之一”
★余华作序力荐,同名电影已由芦苇编剧,让陈可辛“感动得一塌糊涂”,被“笔会/福克纳小说奖”评委盛赞:“《等待》是一本完美无缺的小说。”
等待 目录
一个作家的力量/余华
序/1
**部/17
第二部/105
第三部/209
译后记/金亮
等待 相关资料
我翻开了这部著名的小说,打算读上一两页,了解一下哈金的叙述风格就睡觉。没想到我一口气读完了这部书。当我翻过最后一页时,已经是晨光初现……《等待》让我如此接近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近到几乎贴在一起了……我读到了太多隔靴搔痒的中国故事,可是远离中国的哈金让我读到了切肤之痛的中国故事。
我想这就是一个作家的力量——无论他身在何处,他的写作永远从根部开始。哈金小说所叙述的就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根部。那些紧紧抓住泥土的有力的根,当它们隆出地面时,我们看到了密集的关节,这些老骥伏枥的关节讲述的就是生存的力量。
——作家余华
《等待》这部小说出类拔萃,中国小说在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真实记忆方面,基本上是空白,鲜有作品能够直面今天生存的种种困惑。哈金在小说技巧及品质方面明显地高于国内一些小说家。
——《活着》《霸王别姬》《狼图腾》编剧芦苇
★“在疏离的后现代时期,仍然坚持写实路线的伟大作家之一。”
──美国“笔会/福克纳奖”评审团
★“完美精准的冷面笑匠……一页接着一页,小心翼翼地直到最后,《等待》翻转成一部无与伦比的滑稽讽刺小说。”
──《时代》杂志
★“实至名归的惊人成就。”
──《纽约时报》
★“《等待》呈现一则在文革时代中国社会下的荒谬剧,却也极其巧妙地剖析,疏离的人心。”
──《纽约时报书评》
★“美得令人心痛……哈金呈现庶民生活的细节,举凡食物、衣着到农村社会的人际关系,收敛在文字背后浓烈情感让人不禁联想狄更斯和巴尔扎克。”
──《洛杉矶时报书评》
★“细腻且复杂地……刻划了时间对爱情的作用。”
──《华盛顿邮报》
★“故事借由主角孔林等待离婚的判决,反映六○至八○年代的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变化。全书至第三部火力全开,及至离婚得手后,哈金一幕幕既感人又嘲讽的字句,展现一名桂冠诗人和得奖短篇小说家经营长篇小说的惊人能力。”
──《出版人周刊》
★“一部看似简单的故事,却以非凡的精准和优雅写成。哈金以后现代时期最坚定固执的写实主义小说家建立起自己的声誉。”
──《科克斯评论》
等待 作者简介
本名金雪飞,1956年生于辽宁省,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服役五年。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在校主攻英美文学,1984年获山东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赴美留学,并于1992年获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作品获得全美文学奖最高荣誉:“国家图书奖”+“笔会/福克纳小说奖”,被誉为“中国的纳博科夫”。
1996年,获“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奖”(《小镇奇人异事》)
1997年,获“海明威基金会/笔会奖”(《好兵》)
1999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待》)
2000年,获“笔会/福克纳奖”(《等待》)
2002年,获汤森德小说奖(《新郎》)
2004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战废品》)
2005年,获“笔会/福克纳奖”(《战废品》)
2006年,获“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会员”称号
2011年,《亚洲周刊》十大好书第一名(《南京安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