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血脉 本书特色
帕蒂古丽是个不同于他人的作家是真正的作家,独一无二的身世使她成为了一个游走与多个民族之间的少数民族作家。自己是维族父亲与回族母亲的爱情结晶,成长在哈萨克族为主的地区,目前在南方生活,用非母语的汉语写作。自小就收到多民族文化的熏陶使帕蒂古丽的灵魂显得与众不同。近年来,她用灵魂写作的散文在国内获得了几乎所有高含金量的奖项,因此舆论开始习惯将她的名字和刘亮程、李娟等人相提并论。《百年血脉》是帕蒂古丽写下的首部长篇小说,用半自传的形式描写了家族五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西部的百年兴衰,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了宗教神话与民间传说等神秘元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难以言表的世界。作品情节紧凑,帕蒂古丽优美散文式的写作方式让小说读起来时而张狂时而柔软,时而振奋人心,时而又催人泪下,是当代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之一。
百年血脉 内容简介
★作者刚刚获得2014年度人民文学奖。与严歌苓、刘醒龙等一批中生代优秀作家同时获奖,奖项含金量十足。
★《百年血脉》荣获“北京市优秀长篇小说奖”。是近年来首次获得这一重要奖项的少数民族作品。
★《百年血脉》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成为继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阿来(《尘埃落定》)后,30年来*具民族意义的经典长篇小说作品。
★独一无二的作者。作者帕蒂古丽出生成长于天山下一个多民族共居的村庄,父亲维吾尔族,母亲是回族,邻居是哈萨克族,自小就读汉语学校,能熟练使用多种语言。她以汉语写作,虽非母语,帕蒂古丽却凭借过人的语言天赋,将汉语运用得出神入化。近年来,她的文字多获国内文学大奖。
百年血脉 目录
**章 逃离 1993—2003
第二章 融合 2003—2013
第三章 定居 1965—1985
第四章 血缘 1960—1985
第五章 迁徙 1910—1960
尾声:追忆 2014
后记 人类在融合中进步和幸福
百年血脉 相关资料
帕蒂古丽的作品,通过个体民族语言记忆记录一个时代的文化选择。过去记忆与当下经验互为映象,透露着民族身份在语言选择中的无辜、焦虑、不安与痛楚。作品呈现出语言选择与文化精神传承间隐秘而悠远的勾连,在飞逝的时光中体认语言是灵魂的阐释者,从而赋予文字宏阔的文化意蕴。
——2014年度“人民文学奖”评委会
古丽的父亲是维吾尔族,母亲是回族,她从小上汉语学校。在她充满维吾尔族味道的独特文字里……那些只能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或许永远不会说给人。生活之美之丰富需要一颗宽柔的心灵去呈现。
——作家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作者)
今天无意看帕蒂古丽的文章……更坚信思维是比技巧更致命的利器——她的思维和我们不一样。……多少年后,人届中年的她,仍然用母语式的思维说出她的汉语表达。厉害。我再也没见过写维吾尔族作者及他们的这个时代,有她那么贴心贴肺。除了思维,更重要的也许还是她还原事物的耐心和才能……
——评论家 何英
百年血脉 作者简介
帕蒂古丽·乌拉伊穆·麦麦提,女,维吾尔族,1965年出生于新疆沙湾县老沙湾镇大梁坡村,现居江南,浙江《余姚日报》记者,近年有40多万字的作品见诸《人民文学》《散文选刊》《上海文学》《青年文学》等刊物,已出版散文集《隐秘的故乡》《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混血的村庄》等,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优秀新生代作家。2014年12月刚刚获得国内重要奖项“人民文学奖”。
帕蒂古丽出生成长于天山下一个多民族共居的村庄,父亲是来自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母亲是来自甘肃天水的回族,近邻多为哈萨克族,自幼就读汉族学校,因而能熟练使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汉语。帕蒂古丽用汉语写作,虽非母语,帕蒂古丽却凭借过人的语言天赋,将汉语运用得熟稔自如,出神入化。
过去,帕蒂古丽的写作以散文见长,多民族融合文化下的独特视角,使得帕蒂古丽的散文具有独有的特质和异样的气息,而多年职业记者的身份,又使得她的文章,对生命和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如今,她带着首部半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空降文坛,必将引起新一波的阅读浪潮。
所获奖项:
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
《民族文学》年度文学奖
《散文选刊》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
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
“人民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