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通史

  2020-05-14 00:00:00  

中国通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在保证历史完整与延续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远古文明、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秦汉大一统、隋唐盛世、群雄并立及两宋、明朝的集权与裂变、清朝的兴衰等十个篇章,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窥斑知豹,进而从中揣摩与品味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体例编排上,注重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同时设立了“相关链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以期对正文进行补充,使读者能对历史事件的相关情况一目了然。此外,本书还配以200余幅精美图片,文图对应,互为解释和补充,力求精确、经典。精确是指对历史文物、遗迹、人像等图片的选用和说明准确无误;经典是指每一段历史故事都力求选取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图片。简洁精要的故事,配以多元化的图像,打造出一个立体的阅读空间,使读者获得图与文赋予的双重享受。

中国通史 目录

**章 远古文明

一、史前人类

原始人群

元谋猿人

北京人

构木为巢钻木取火

马坝人和丁村人

山顶洞人

二、氏族社会

氏族公社

前仰韶文化

半坡村遗址

仰韶文化陶器的区域性特点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城堡建筑

新石器时代的农作物

家畜的饲养

原始乐舞

藏族的先民卡若遗址

三、华夏文明的传说

创世神话

神农、黄帝、蚩尤

黄帝战蚩尤

阪泉之战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第二章?夏、商、西周王朝

一、夏、商、西周王朝与社会

天下为家

夏朝的军制

商汤灭夏

伊尹辅政

国家常备军

盘庚迁都

武丁的对外征服

征东夷之战

姜太公钓鱼

牧野之战

周公辅政

昭王南征

穆王西征

周厉王毁国

烽火戏诸侯

分封制

宗法制

周礼制度的形成

井田制

《军志》和《军政》

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

等级兵役制度

二、夏、商、西周的文化与文化生活

甲骨文

金文

包罗万象的铭文

青铜器铸造技术

后母戊方鼎

四羊方尊

大盂鼎

商代蜀国都邑

商代历法

卜辞与鬼神勾通

人祭和人殉

早期货币——贝币

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

雅乐

第三章?春秋战国诸侯争霸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

齐桓公称霸

曹刿论战

假仁假义

假途灭虢之战

重耳流亡

晋文公称霸

秦国崛起

弦高退秦军

崤山之战

一鸣惊人

楚庄王问鼎中原

鄢陵之战

伍子胥复仇

卧薪尝胆

初税亩

征兵制

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并立时期

围魏救赵

吴起改革

秦国复兴

商鞅变法

胡服骑射

完璧归赵

将相和

狡兔三窟

乐毅伐齐

合纵与连横

宜阳之战

屈原投江

伊阙之战

远交近攻

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

窃符救赵

李斯谏逐客

荆轲刺秦王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华夏族

土地私有制

先秦租税

商业自由发展的时代

战国时期水利工程

兴建都江堰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艺术与科教

百家争鸣

老子论道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墨子破云梯

韩非子

孙武论兵

《孙膑兵法》

《六韬》  

楚国漆器

青铜工具的普及

《诗经》

楚辞

《吕氏春秋》

《春秋》

《周易》

《尚书》

《左传》

《国语》

《山海经》

《管子》

战国刺绣工艺

楚国帛画

简策

二十八宿体系形成

四分历

《黄帝内经》

气功

扁鹊

鲁班

司南

《乐记》

编钟

第四章?秦汉大一统

一、秦汉大一统

天下归一统

千古**帝

秦朝官制

废分封,立郡县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车同轨”,“书同文”

秦筑驰道

秦代万里长城

蒙恬伐匈奴

灵渠

焚书坑儒

始皇暴政

病亡沙丘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和项羽

巨鹿之战

刘邦入关灭秦

约法三章

鸿门宴

楚汉之争

井陉之战

四面楚歌

西汉建立

“休养生息”

刘邦封赏王侯

“白登之围”与汉匈和亲

都城长安

吕后专权

萧规曹随

平定诸吕

将门虎子

文景之治

晁错削藩

武帝初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降服南越国

推恩令

轮台罪己诏

汉朝柱石霍光

王莽摄位篡汉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战

光武中兴

强项令董宣

汉明帝求佛

梁冀专权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地主庄园

汉市籍的交易活动

二、汉代军事与外交

军队改革

与劳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部曲制

军队屯田

太尉和尚书台

东汉募兵制

沙盘的使用

坞堡与武装割据

骑兵战术

水陆联合战术

出访夜郎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

飞将军李广

河南、漠南之战

河西之战

漠北之战

苏武牧羊

昭君出塞

班超出使西域

罗马直通中国

三、秦汉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秦式篆刻

王充著《论衡》

蔡伦改进造纸术

天文、历算

制造地动仪

张衡撰写《浑天仪图说》和《灵宪》

《周髀算经》

张仲景

《神农本草经》

华佗与五禽戏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贾谊

汉赋

司马相如

东方朔

扬雄

司马迁与《史记》

《战国策》

《说苑》

班固与《汉书》

道教的兴起

佛教东来

《尔雅》

《淮南子》

《公羊传》

许慎与《说文解字》

汉代纺织业

秦兵马俑

熹平石经——*早的官定儒家经典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离析与交融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的建立

袁绍拥兵自重

枭雄曹孟德

王允除董卓

迁都许城

煮酒论英雄

官渡之战

孙策入主江东

孙权

刘备

诸葛亮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刘备入川

水淹七军

吕蒙袭荆州

七步成诗

火烧连营

七擒孟获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革新八阵图

秋风五丈原

司马懿篡权

司马昭之心

智出阴平道

乐不思蜀

司马炎建西晋

蓄志灭东吴

石崇斗富

周处除“三害”

白痴皇帝

八王之乱

李特起义

刘渊反晋

王马共天下

石勒读《汉书》

祖逖中流击楫

陶侃搬砖

桓温北伐

扪虱谈天下

苻坚一意孤行

谢安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

东晋十六国

世兵制

刘裕成帝业

南北朝

南北朝的少数民族

江南经济的发展

拓跋珪建北魏

檀道济唱筹量沙

高允讲实话

北魏孝文帝改革

广阿、韩陵之战

梁武帝出家

侯景反复无常

宇文泰战高欢

周武帝统一北方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艺术

马钧发明翻车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陶弘景与《本草经集注》

郦道元与《水经注》

《洛阳伽蓝记》

法显取经

范缜著《神灭论》

孔融

蔡琰

王粲

阮籍

嵇康

竹林七贤

左思

陶渊明

谢灵运和鲍照

《世说新语》

北朝民歌

刘勰和《文心雕龙》

《后汉书》

虎头三绝顾恺之

书圣王羲之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第六章?隋唐盛世

一、隋唐的大气象

杨坚建隋

隋文帝颁布均田令

保闾制度

制定《开皇律》

开凿广通渠

开凿大运河

赵绰依法办事

隋炀帝三下江都

隋王朝土崩瓦解

李渊建唐

统一全国

初立租庸调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以人为镜

《唐律疏议》颁行

三省六部

隋唐科举制

隋唐农业的发展

长安城

唐都长安城的繁荣

平定东突厥之乱

安西都护府

唐蕃和亲

设置龟兹都督府

设置北庭都护府

平定高句丽

封渤海郡王

册封南诏

女皇武则天

名相狄仁杰

开元盛世

姚崇灭蝗

口蜜腹剑?

李白傲权贵

募兵制

安禄山叛乱

马嵬驿兵变

草人借箭

李泌归山

中兴名将李光弼

永贞革新

刘禹锡游玄都观

李愬夜袭蔡州

韩愈直谏

会昌废佛

朋党之争

黄巢起义

二、隋唐的对外关系

日本遣唐使

玄奘取经

贸易往来

三、隋唐的科技与文化

隋唐三教并用

推崇儒学

赵州桥

药王孙思邈

《新修本草》

一行测子午线

李皋发明车轮船

雕版印刷《金刚经》

火药的发明

《史通》

初唐四杰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边塞诗派

王昌龄

高适

岑参

王之涣

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

王维

张九龄

崔颢

大历十才子

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

元稹

刘禹锡

李贺

杜牧

李商隐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温庭筠

韦庄

唐传奇

《虬髯客传》

初唐三大书法家

草圣张旭

“颜筋柳骨”

颜真卿就义

柳公权笔谏

敦煌石窟

阎立本

“画圣”吴道子

唐三彩

纺织印染

唐代金银器

昭陵六骏

乐山大佛

第七章?群雄并立及两宋

一、五代十国、两宋、辽、西夏、金朝的建

立与争战

五代十国(公元年?年)

海龙王钱镠

伶人做官

儿皇帝石敬瑭

周世宗斥冯道

方镇兵与乡兵

北宋(公元年?年)

陈桥驿兵变

“杯酒释兵权”

枢密院与三衙

李后主亡国

宋太宗征辽

王小波起义

寇准谋国

宋辽贸易

辽朝(公元年?年)

耶律阿保机

元昊建西夏

宋夏间的战与和

塘泺、堡寨和堑壕

金朝(年?年)

猛安谋克

金灭辽与西辽的建立

金迁都中都大兴府

范仲淹推行新政

欧阳修改革文风

王安石变法

花石纲

宋徽宗让位

东京保卫战

靖康之变

南宋(年?年)

宗泽卫京

韩世忠阻击金军

岳飞大败兀术

宋金“绍兴和议”

莫须有罪名

钟相、杨幺起义

书生退敌

二、五代十国、两宋、辽、西夏、金的经济

与科技文化发展

农业的发展

租佃关系

“五大名窑”

“瓷都”景德镇

造船业

宋朝矿冶业

城镇的发展

重商思想的产生

海外贸易

沈括

指南针、罗盘

火药西传

火箭

活字印刷术

《营造法式》

苏颂

《洗冤集录》

《资治通鉴》

书院盛行

理学的形成

话本小说

宋杂剧

柳永

范仲淹

欧阳修

曾巩

黄庭坚

秦观

周邦彦

文豪苏轼

“三苏”

南宋的爱国诗人

陆游绝唱

李清照

洪迈

范成大

杨万里

姜夔

唐宋八大家

“宋四家”

董源画江南

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李公麟

皇帝书画家宋徽宗赵佶

道教的发展

相扑、蹴鞠

第八章?元朝的征服

一、元朝

元朝(年?年)

一代天骄

蒙古灭金

蒙哥即汗位

旭烈兀西征

四大汗国

征服大理

贾似道误国

襄樊之战

文天祥抗元

张世杰死守崖山

元代军制

管理西藏

马可·波罗来华

红巾军大起义

二、元朝的经济贸易

农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的发展

修建元大都

元代大运河

沿海港口

海外贸易

三、元朝的科技与文化

天文学家郭守敬

套印版画

《农桑辑要》

《农书》

《元朝秘史》

元曲

关汉卿与《窦娥冤》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西厢记》

《拜月亭》

《水浒传》

赵孟

元四家

第九章?明朝的集权与裂变

一、明朝恢复华夏统一

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

和尚皇帝

鄱阳湖大战

北伐与南征

朱元璋下诏移民垦荒

锦衣卫

“胡蓝之狱”

燕王进南京

明成祖削藩

迁都北京

营建紫禁城

京杭大运河开通

卫所制与营伍制

八股文

明成祖远征漠北

设九边筑长城

土木之变

于谦守京城

宗喀巴改革喇嘛教

杨一清除内患

冒死劾严嵩

海瑞罢官

戚继光抗倭

《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宦官专权

东林党思想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复社

闯王李自成

冲冠一怒为红颜

史可法死守扬州

嘉定三屠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郑成功抗清斗争与收复台湾

李定国转战西南

二、明朝经济与发展

休养生息政策

张居正改革赋役

丝织业

明代造船业

农作物的引进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朝茶马

三、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航海图》

南洋移民潮

利玛窦传教

葡萄牙人占领澳门

荷兰侵占台湾

三、明朝的科技与文化

观象台建成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徐霞客探险

徐光启研究西学

李时珍

宋濂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

《西游记》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

汤显祖

《牡丹亭》

袁宏道

冯梦龙

三言二拍

《封神演义》

景泰蓝

明代制瓷业

明画“四大家”

徐渭

李贽

王守仁

国子监的盛衰

第十章?清朝的兴衰

一、清入主中原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后金的建立

八旗制度

萨尔浒之战

盛京

袁崇焕大战宁远

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用反间计

清军入关

建都北京

二、清朝的发展与衰亡

清前期工商业的繁荣

康熙撤藩

李光地

施琅进攻台湾

靳辅治理黄河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恰克图条约》

三征噶尔丹

颇罗鼐

岳钟琪

平叛大小和卓

清朝的疆域

清世宗雍正

年羹尧

设立军机处

文字狱

乾隆下江南

乾隆帝禁书修书

大贪官和珅

清仁宗嘉庆皇帝

白莲教起义

清宣宗道光皇帝

慈禧太后

太平天国革命

翼王大渡河败亡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洋务运动

福建海军建成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工矿企业

曾国藩

张之洞

李鸿章

强学会的成立

康梁主张变法

时务学堂的创办

严复和《天演论》

光绪帝支持变法维新

变法诏书

梁启超

陈天华

邹容

辛亥革命

末代皇帝

三、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鸦片

民族英雄林则徐

**次鸦片战争

关天培

中英《南京条约》和附件

租界

英、法、美三国谋求“修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阿古柏叛乱

“海防”“塞防”的争论

收复新疆

左宗棠

中法战争

镇南关大捷

甲午战争

邓世昌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门户开放

义和团的兴起

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北京

慈禧太后西逃

《辛丑条约》

日俄战争结束

四、清朝的经济与现代化

农业的发展

闭关政策

民田典卖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商业市镇的繁荣

制瓷业的发展

冶铁业的发展

纺织业的发展

江南三织造

茶商

盐商

商埠

外国在华航运企业

外国在华银行

……


中国通史 节选

  **章  远古文明  (约公元前800万年 约前2070年)  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从800万年前的云南腊玛古猿到300万年前的湖北南方古猿,渐渐向人类演化。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已是典型的猿人了。80万年前的蓝田人终于能直立行走了,直立人由此诞生。7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能制作简单的工具,虽然是打制石器,但毕竟是智慧的闪光。到10万年前的大荔人和许家窑人时,他们的聪明程度已经可以用“智人”来定位。山西丁村人的三棱状石器,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是旧石器时代的代表。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猿人在蒙昧中寻找着光明。  从6000年前开始,人类进入了农耕畜牧阶段,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保障,这一阶段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此时人类已能对使用的工具进行相对精细的磨制,不止是石器、陶器。除黑陶外,还制造出了彩陶。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在祖国南北的广大区域都有发现,人类文明已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史前人类  史前史: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800万年·约前6000年)是能够确认的人类*早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时代。考古学家把人类起源至农业出现以前的这一漫长时代,称作“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人类在体质演化上经历了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逐渐由猿人向现代人进化。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作为重要的标志。打制石器由简单、粗大向规整、细小发展,种类也不断增多,并且在骨器上发明了磨光技术和钻孔技术。此间,发明了人工取火,人类的进化更加迅速,思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原始宗教和艺术。  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北自黑龙江、内蒙古,南至云南、广西,西起青海、西藏,东抵沿海诸省。据不完全统计,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三四百处。  其中,举世闻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陕西陈家窝蓝田猿人化石的年代距今六七十万年。公主岭蓝田猿人化石年代,约在距今80至100万年之间。云南元谋人化石的年代较早,距今约为170万年。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的年代则距今约180万年。  他们生活在杂木丛生、野兽逼人的恶劣环境中。加之主要的生产工具只有简陋的打制石器,因而获取食物十分艰难。他们必须联合起来,以群体的力量弥补个人力量的单薄。  原始人群前期的人类保留的猿类的身体特征较多,与现代人类差别较大,学术界称其为“直立人”。这时男女之间关系是杂乱而不受限制的,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不分辈分的乱婚时期,所生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在我国境内,这时期的代表人类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等。  原始群后期的人类体质已有相当进步,学术界称为“早期智人”,亦称“古人”。距今20万年·10万年之间。随着人类思维进步,不同辈分男女之间杂乱的性交关系逐渐被摒弃。这时人类已禁止不同辈分之间通婚,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这叫做“血缘群婚”。血缘群婚制的出现,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它不仅使人类的体质、体能有所改善,而且开始形成长幼、辈分的意识。这是人类*早的婚姻制度,也是人类伦理、道德观念的启蒙。在这样的婚姻形态下所生的子女,仍知母不知父。在我国已发现的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类有马坝人、长阳人和丁村人等。  元谋猿人  元谋人的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盆地东缘的上那蚌。170万年以前,这里榛莽丛生,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元谋人使用原始的石器捕猎动物。在元谋盆地内暴露的695米厚、共4段28层的河湖相沉积地层里,在第4段第22层,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化石。通过用古地磁测定法检测,确定这两枚牙齿是属于170万年前的一个男性青年的。和这两枚牙齿化石同时从褐色黏土层中出土的,还有7件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脉石英石核与刮削器。  北京人  原始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50万年以前,其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根据考古发现,北京人既像猿,又有一些人的特征。北京人的长相是:前额低平,两个眉骨连在一起,粗大而前突,颧骨很高,鼻子扁宽,嘴巴向前伸,没有下巴,牙齿粗大,脑壳比现代人厚一倍。脑量只有现代人平均脑量的80%。北京人的下肢骨髓腔较小,管壁较厚,但在尺寸、形状、比例和肌肉等方面都和现代人相似,这证明他们已善于直立行走,但腿还有点弯曲。北京人身高约156·157厘米,具有蒙古人种的特征。懂得使用石制工具和火。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锤和石砧等多种类型。  构木为巢钻木取火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进化的传说。这种传说大多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情景进行的一种想象。  原始人的工具很粗糙,所以就难以抵御周围猛兽随时可能对他们造成的伤害。正当人们为没有理想的住处而发愁的时候,部落中的一个人看到了树上的鸟巢。他发现鸟儿白天出外寻找食物,晚上回到巢中栖息,地上的野兽无法伤害它们。由于树叶的遮挡,下雨天也不会被淋。由此看来,居住在巢中既安全又舒适。于是,那人便依鸟巢的样式筑造了一个可以住人的巢。后来,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子,在树上造起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人把这称为“构木为巢”。传授给他们这种做法的人被称为“有巢氏”。  *早的原始人不知道怎样利用火,不仅生吃植物果实,就是捕到的野兽,也连毛带血地吃了。后来,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发明了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中,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其实自然界中火的现象早就有了。火山爆发,会喷出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起初,原始人看到火时,不会利用,反而非常害怕。后来偶尔拾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香美。渐渐地人们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保存火种,使它常年不灭。  传说一天夜里,一个年轻人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有人告诉他:“一直往北走,有一个叫燧明国的地方,那里有火种。”年轻人醒来后,就向北方走去。他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燧明国。这里遍地长的都是一种高大的参天大树,大树遮天蔽日,四处一片黑暗,不分白天和黑夜。这时候,年轻人的眼前突然闪出一丝亮光——一种长着短而硬的嘴巴的鸟正在啄他前方的一棵燧木,鸟一啄,燧木就迸出火星。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即折下几个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年轻人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冒烟了,接着,燃起了火花。  有了火之后,人们开始吃熟食、用火驱赶野兽、取暖。人们被年轻人的勇气、智慧和无私所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氏”。《太平御览》记载:“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  又过了很长时间,人们又用绳子结成网,用网去捕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用木棒、石器打猎又有了很大进步。使用弓箭,不仅可以射杀平地上的走兽,就连天空中的飞鸟,水里的游鱼,也可以捕捉到。捕捉到的动物,如果吃不完,人们并不急于将它们杀死,而是将其养起来。这种结网、打猎、养牲畜的技能,都是人们在劳动中日积月累起来的。传说中,这些事的发明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经过了漫长的渔猎时期,人类的文明又有了新的进步。人们发现撒在地上的野谷子,到了第二年,会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结出了更多的谷子。于是,人们就自觉地栽种起来。后来,人们用木头制造了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一种带把的木锹)。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获得了可以吃的粮食。传说中把这些发明种庄稼的人叫“神农氏”。  从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出农业,充分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发展的进程。  ……

中国通史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13028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