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2020-05-14 00:00:00  

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本书特色

长城伫立于中国的大地山河之上,历千百年而巍然依旧。它不仅是古老的遗迹,更具有政治和文化的象征意义。20世纪之初,在帝制解体与列强入侵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抵抗日本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长城逐渐从物质性的边防工程,转变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长城现代意义的观念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与现代视觉图像的传播方式(摄影、漫画、版画等)有着怎样的具体联系?作者搜集近两百幅国内外的珍贵图像材料,在美术史和视觉文化的范围内讨论长城图像的生产与传播,以及民族话语如何通过图像得以有效表达,为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内容简介

长城伫立于中国的大地山河之上,历千百年而巍然依旧。它不仅是古老的遗迹,更具有政治和文化的象征意义。20世纪之初,在帝制解体与列强入侵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抵抗日本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长城逐渐从物质性的边防工程,转变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长城现代意义的观念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与现代视觉图像的传播方式(摄影、漫画、版画等)有着怎样的具体联系?《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作者吴雪杉搜集近两百幅靠前外的珍贵图像材料,在美术史和视觉文化的范围内讨论长城图像的生产与传播,以及民族话语如何通过图像得以有效表达,为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目录

序 导论 **章 现代目光下的“长城” 第二章 1933:长城抗战与“血肉”长城 第三章 另一种想象:日本及“满洲国”宣传图像中的长城 第四章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风云儿女》的广告、影像及观念 第五章 召唤声音:图像中的《义勇军进行曲》 第六章 新长城图像的扩散 第七章 无尽的行列:西方“新长城”漫画及其中国回响 第八章 不到长城非好汉 结语

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作者简介

吴雪杉,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2003-2015年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领域为中国美术史,近年尤致力于中国现代艺术史及视觉文化研究。

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13572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