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保障:民国时期公职人员抚恤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姜迎春著的这本《国家保障--民国时期公职人员抚恤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对抚恤思想的探索、形成和影响因素做一番探讨,突出国民政府抚恤思想中的传承、借鉴、创新之处。二是侧重于揭示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三个不同时段,国民政府军人、公教人员抚恤制度的变迁方式,揭示抚恤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三是结合DANG*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对国民政府的抚恤政策进行历史评价和价值评价。
国家保障:民国时期公职人员抚恤问题研究 目录
绪论
一 SHOU*选题缘由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 学术前史
四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章 国民政府抚恤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
**节 传统社会抚恤制度的变迁
一 清末以前传统社会的恩赏型抚恤
二 晚清抚恤制度的近代因素
三 北洋政府时期近代西方抚恤体系的初创
第二节 一战前后西方抚恤制度的滥觞
第三节 孙中山等人的早期探索
一 注重传统的精神抚恤
二 对阵亡者予以厚恤,保证其遗族生活
第二章 沿袭和初创: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抚恤制度(1927―1937年)
**节 励勇与酬功: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军人抚恤
一 1928年、1935年两部军人抚恤法规的演变
二 抚恤推行中的困难及解决
三 抚恤的实际效果考察
第二节 酬绩与慰勤: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公教人员的抚恤
一 公教人员抚恤机构、抚恤对象的特点
二 抚恤条例在曲折中演进
三 抚恤实际运行效果
第三节 公职人员实际抚恤效果比较
一 抚恤法规的数量及受益人数
二 各类抚恤金的保障能力
三 恤外有赏的现象
四 国民政府抚恤制度的政治考量
第三章 艰难与抗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抚恤制度(1937―1945年)
**节 抗日战争带来的抚恤新问题
一 抗战伤亡军人剧增,旧有抚恤体系难以支撑
二 通货膨胀给恤金抚恤带来的冲击
三 抚恤新要求:民众抗战的伤亡增多
第二节 抗战时期军人抚恤的多元化
一 恤金抚恤制度的变化
二 精神抚恤的加强
三 伤残军人的服务型抚恤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公教人员抚恤
一 抚恤机构的增设
二 抚恤法规的修订
三 受恤人数的下降
四 战时公务员抚恤制度的补充
五 公务员团体寿险的推行
第四节 抗战时期公职人员抚恤制度的实际效果
第四章 挣扎与崩溃:抗战后国民政府的抚恤制度(1945―1949年)
**节 抗战后的军人抚恤
一 美军联勤抚恤模式的建立及运行
二 抚恤不周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抗战后公教人员抚恤制度
一 公教人员恤金抚恤的窘境
二 公务员保险制度的调适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国家保障:民国时期公职人员抚恤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姜迎春,男,1972年2月生,湖北黄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现从事中国近代社会保障史与湖北企业史研究,中国警察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湖北汉冶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在《中共党史研究》《史林》《民国档案》《湖北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重量项目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