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史文化博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以专题形式对福建历史文化进行较全面介绍的大众读物,全书分上下册,共十个专题。上册五个专题分别介绍福建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移民与家族社会 、教育与杰出人才、学术思想与名著、历代文人与传世作品等。下册五个专题介绍了福建的传统艺术、科学技术、民间信仰、方言民俗以及闽台文化交融与海外交通等内容。 本书的特色是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化为通俗语言,向大众普及福建区域历史文化知识。全书从不同的角度对福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个领域著名人物的事迹、地方文化特色、民俗事象、逸闻趣事等都进行生动的描述,以有趣的专题条目设计,吸引读者一探究竟的求知欲,以点带面,描绘细节,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全方位地了解福建历史与文化。
福建历史文化博览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 共十编。内容包括: 山海为怀: 福建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祖先足迹: 福建移民与家族社会、地灵人杰: 福建教育与杰出人才、智慧之光: 福建学术思想与名著等。
福建历史文化博览 目录
[上册]
**编 山海为怀 :福建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
1.福建地理与生态环境\
2.福建远古人类与旧石器文化\
3.闽侯昙石山遗址与新石器文化\
4.建瓯黄科山西周铜铙与福建青铜文化\
5.从“七闽”到“十闽”\
6.福州冶城与闽越国兴衰\
7.城村汉城遗址与闽越文化\
8.建安郡的设立与孙吴经营福建\
9.六朝时期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10.陈政、陈元光入闽与漳州的开发\
11.王绪、王审知入闽与闽国的兴亡\
12.东南全盛之邦——宋代福建经济文化的繁荣\
13.亦思巴奚兵乱与泉州港的衰落\
14.明初禁海与东南海防\
15.王景弘与郑和下西洋\
16.叶宗留与邓茂七起义\
17.俞大猷、戚继光平定倭寇\
18.漳州月港的兴衰\
19.李旦、颜思奇、郑芝龙与东南海商集团的崛起\
20.隆武政权及其抗清斗争\
21.清初福建迁界与复界\
22.藤牌军与雅克萨之役\
23.清代福建秘密结社与天地会\
24.反锁国斗争与厦门港的崛起\
25.鸦片战争与厦门、福州开埠\
26.太平天国军入闽\
27.闽南小刀会\
28.中国海军摇篮:福建船政局的兴衰\
29.中法战争与马江之战\
30.林旭与戊戌变法\
31.黄花岗英烈中的“福建十杰”\
32.方声洞《禀父书》与林觉民《与妻书》\
33.辛亥革命在福建\
34.五四运动在福建\
35.闽西四大暴动\
36.福建革命根据地\
37.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38.十九路军入闽与福建事变\
39.林森与国民政府\
40.战时省会永安与永安抗战文化\
41.长江支队与南下服务团\
42.南下大军入闽,福建全境解放\
43.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
44.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福建的社会经济文化\
45.福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
46.福建改革开放的起步与“山海经”战略的实施\
47.厦门特区建立与福建全面改革开放\
48.福建改革开放30年成就\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编 祖先足迹:福建移民与家族社会
49.远古时期人类迁徙与闽越移民社会的形成\
50.永嘉之乱与八姓入闽\
51.唐代前期移民与闽南的开发\
52.五代时期的闽国:福建定居社会的形成\
53.客从何来:闽西客家的由来\
54.明清时期福建不同民系与民系内部的迁徙交融\
55.明清时期闽人向周边省份移民\
56.福建向香港、澳门移民\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东南亚归侨的安置\
5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发福建山区和水库建设移民\
59.移民与家族寺庙\
60.福建族谱的编纂\
61.福建祠堂文化与名祠\
62.福建的族田与族产\
63.福建的族规与家训\
64.福建家族的族权\
65.清代沿海宗族械斗\
66.莆田、仙游乌白旗械斗\
67.福建姓氏概况\
68.福建少数民族姓氏\
69.林姓与福建九牧林\
70.陈姓与陈政、陈元光\
71.张姓与清河、鉴湖堂号\
72.王姓与开闽圣王\
73.吴姓与泉州*后的状元吴鲁\
74.黄姓与泉州开元寺檀樾主\
75.刘姓与一代文宗刘克庄\
76.李姓与安溪李相国\
77.郑姓与郑成功收复台湾\
78.何姓与何九仙\
79.杨姓与闽学鼻祖杨时\
80.叶姓与东林党魁叶向高\
81.高姓与渤海郡望\
82.周姓与周亮工\
83.谢姓与《五杂俎》作者谢肇淛\
84.郭姓与回族后裔\
85.许姓与翊忠照应侯许天正\
86.蔡姓与闽南蔡氏家族古民居\
87.朱姓与“二朱过化”\
88.赵姓与南外宗正司\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编 地灵人杰:福建教育与杰出人才
89.从“闽人未知学”到“文儒之乡”\
90.“头昂朝圣主,心正效忠臣”——开闽进士薛令之\
91.“文笔破天荒,名震贞元龙虎榜”——欧阳詹\
92.“五老榜”中的闽籍进士\
93.闽国与四门学\
94.宋代官学与人才培养\
95.朱熹讲学与考亭书院\
96.龙门一半在闽川——宋代福建科第\
97.人才之盛甲天下——宋代福建宰相\
98.宋元时期福建科举佳话\
99.元代福建著名书院与刻书\
100.明清时期福建社学与义学\
101.明清时期福建官学与私塾\
102.明清时期福建著名书院\
103.清代福建八旗官学\
104.明清福建科举\
105.明清时期福建科举佳话\
106.福建文状元\
107.福建武状元\
108.福建历代帝师\
109.沈葆桢与马尾船政学堂\
110.福建教会学校与妇女的觉醒\
111.陈宝琛与清末教育\
112.严复的教育思想\
113.华侨办学与陈嘉庚的教育思想\
114.福建乡村教育运动\
115.教育界反帝爱国民族运动\
116.抗战时期的学校内迁与教育\
117.闽西苏区教育\
118.报人林白水与白话文的推广\
119.胡文虎与华侨体育运动\
120.德才兼备的体育先驱吴德懋\
121.马约翰——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122.高梦旦与四角号码检字法\
123.邓拓与《毛泽东选集》\
124.高士其与科普读物\
125.郑贞文与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
126.黄乃裳与近代教育\
127.萨本栋与高校教育\
128.卢嘉锡与科学教育事业\
129.人数居全国第三的福建籍院士\
130.福建省“高考红旗”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131.改革开放30年的福建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编 智慧之光:福建学术思想与名著
132.谭峭的虚、化思想\
133.开创福建理学风气之先的“海滨四先生”\
134.闽学先驱“南剑三先生”\
135.闽中早期理学流派——“胡氏五贤”\
136.闽学的创立及其对福建社会文化的影响\
137.黄榦与闽学的传播\
138.朱熹的得意门生与助手蔡元定\
139.朱熹的真传弟子陈淳\
140.蔡沈与“九峰学派”\
141.真德秀与《大学衍义》\
142.熊禾与闽学\
143.陈普与闽学\
144.布衣理学家陈真晟\
145.“朱学名臣”周瑛\
146.蔡清与“清源学派”\
147.“泉州三狂”陈琛、张岳、林希元\
148.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
149.李贽的反封建正统思想\
150.李光地与易学\
151.蓝鼎元的经世之学\
152.蔡世远与福州《鳌峰书院学约》\
153.学贯古今的一代完人黄道周\
154.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
155.严复的启蒙思想\
156.辜鸿铭的中西文化观\
157.许地山与中国宗教研究\
158.洪业与哈佛—燕京汉学研究\
159.林语堂的中国文化观\
160.朱谦之的哲学思想\
161.我国**部兵书总集——曾公亮的《武经总要》\
162.蔡襄与《茶录》《荔枝谱》\
163.现存*早的异域物产志——赵汝适的《诸蕃志》\
164.郑樵与《通志》\
165.梁克家与《三山志》\
166.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
167.祝穆与《方舆胜览》\
168.福建**部省志——黄仲昭的《八闽通志》\
169.柯维骐与《宋史新编》\
170.李贽与《藏书》《续藏书》\
171.陈第与《东番记》\
172.何乔远与《闽书》《名山藏》\
173.谢肇淛与《五杂俎》\
174.张燮与《东西洋考》\
175.陈梦雷与《古今图书集成》\
176.陈伦炯与《海国闻见录》\
177.陈寿祺与《重纂福建通志》\
178.梁章钜与《楹联丛话》《称谓录》\
179.郭柏苍与《闽产录异》《海错百一录》\
180.*早的中俄关系史论著——何秋涛的《朔方备乘》\
181.陈棨仁与《闽中金石略》\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编 翰墨飘香:福建历代文人与传世作品
182.唐代闽籍诗人\
183.杨亿与西昆体\
184.柳永与慢词\
185.李纲、张元幹、刘子翚的爱国诗词\
186.刘克庄与“江湖派”\
187.严羽与《沧浪诗话》\
188.郑思肖与《心史》\
189.谢翱与缅怀故国诗\
190.元诗四大家之一的杨载\
191.开元末明初新诗风的张以宁、蓝仁、蓝智\
192.杨荣与“台阁体”\
193.“闽中十子”的诗歌成就\
194.高棅与《唐诗品汇》\
195.郑善夫与“闽诗派”\
196.王慎中与“唐宋派”\
197.明清福建传奇小说\
198.熊大木与历史演义小说\
199.余象斗与《南游记》和《北游记》\
200.许遇、叶观国与福建风俗诗\
201.清代福建竹枝词\
202.江日升与《台湾外记》\
203.“道光四子”之一的张际亮\
204.里人何求与《闽都别记》\
205.魏秀仁与《花月痕》\
206.中国*长的弹词小说——《榴花梦》\
207.林昌彝与《射鹰楼诗话》\
208.林纾与小说译述\
209.陈季同与中西文化译著\
210.清代福建“同光体”诗派\
211.福州诗钟\
212.福建民间故事\
213.福建民间歌谣\
214.福建民间谚语\
215.民国时期福州三大才女\
216.郑振铎的书话\
217.杨骚的抗日文学\
218.胡也频与“左联文学”\
219.冰心与儿童文学\
220.郭风与他的散文\
221.蔡其矫与爱情诗\
222.范方与中国现代诗\
223.舒婷的朦胧诗与闽派批评\
附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文学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下册]
第六编 瑰宝寻踪:福建传统艺术与工艺美术
1.福建五大剧种——莆仙戏、梨园戏、闽剧、高甲戏、芗剧\
2.福建稀有地方剧种\
3.福建民间小戏\
4.福建外来剧种\
5.福建傀儡戏\
6.福建传统剧目概览\
7.福建著名戏班\
8.泉州拍胸舞\
9.邵武傩舞与浦南古傩\
10.福建民间音乐\
11.南音与北管\
12.福建汉族民歌与小调\
13.畲族民歌与小说歌\
14.福建宗教音乐与福州斗堂\
15.福州评话与伬艺\
16.闽南答嘴鼓与讲古\
17.宋代福建著名画家\
18.明代福建院体画家\
19.明代福建浙派画家\
20.明代福建文人画家\
21.曾鲸与波臣派\
22.清代前期闽西画家\
23.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诏安画派\
24.福建古代书法家\
25.福建近代书法家\
26.福建寿山石雕\
27.福州脱胎漆器\
28.福建木雕艺术\
29.惠安石雕艺术\
30.福州软木画\
31.漳州木版年画\
32.厦门的漆线雕\
33.福建的剪纸与刻纸\
34.何朝宗的宗教瓷塑艺术\
35.福建摩崖石刻\
36.福建宫庙壁画\
附录
一、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戏剧一览表\
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舞蹈一览表\
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音乐一览表\
四、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曲艺一览表\
五、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美术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编 格物致知:福建科学技术与建筑
37.福建古代造船技术\
38.福建古代雕版印刷\
39.福建古代茶叶制作技艺\
40.福建古代制盐和制糖\
41.苏颂与《新仪象法要》\
42.阮逸与《皇祐新乐图记》\
43.蔡元定的《律吕新书》与律算成就\
44.世界*早的法医著作——宋慈的《洗冤集录》\
45.融百家之长的医学家杨士瀛\
46.名闻海内外的明代医学家熊宗立\
47.柯尚迁与《数学通轨》\
48.游艺与《天经或问》\
49.李光地与“安溪之学”\
50.庄亨阳与《庄氏算法》\
51.著作等身的清代医学家陈修园\
52.丁拱辰与《演炮图说辑要》\
53.福建**位女西医许金訇\
54.近代福建西医的发展\
55.李俨与中国数学史研究\
56.福州船政局与中国**架水上飞机\
57.萨本栋与物理学\
58.著名闽籍科学家陈景润、侯德榜、张钰哲\
59.“万婴之母”林巧稚\
60.建窑黑釉瓷及其代表作\
61.“中国白”——德化白瓷\
62.漳州窑及其外销瓷\
63.唐宋时期福建水利工程与木兰陂\
64.风格各异的福建古民居\
65.“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三坊七巷\
66.“东方古城堡”——福建土楼\
67.中世纪的海港明珠——古刺桐泉州\
68.福建首府——闽都福州\
69.东南名邦——漳州\
70.客家首府——汀州\
71.福建海防卫所与古城\
72.福建土堡建筑\
73.亘海长虹——泉州洛阳桥\
74.世界*大的石梁桥——漳州江东桥\
75.“天下无桥长此桥”——晋江安平桥\
76.风雨廊桥:福建木拱廊桥\
77.福建文庙\
78.长江以南*古老的木构建筑——福州华林寺\
79.现存*早的木构道观——莆田元妙观\
80.“江南**大堂”——泛船浦天主堂\
81.“中华**圣堂”——厦门新街礼拜堂\
82.福州乌塔与白塔\
83.泉州东西塔\
84.福建航标塔\
附录
一、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医药类一览表\
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技艺类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编 圣地灵光:福建宗教与民间信仰
85.福建早期神仙传说\
86.福建古代道教的发展演变\
87.唐、宋、元时期流行于福建的主要道派\
88.宋元时期福建著名道士\
89.宋代《政和万寿道藏》的刊刻\
90.明清时期福建正一道与民间道派\
91.福建道教名山\
92.福建道教著名宫观\
93.福建古代佛教的发展演变\
94.禅宗在福建的传播和流派\
95.禅宗之外佛教各宗派在福建的传播和发展\
96.唐、五代福建禅宗高僧\
97.宋、元、明、清福建佛教刻经事业\
98.宋代福建寺院经济与慈善公益事业\
99.明清时期福建佛教对外弘法活动\
100.元贤、道霈与曹洞宗的中兴\
101.闽南佛学院与近现代福建佛教教育\
102.近现代福建居士佛教\
103.弘一法师与闽南佛教\
104.圆瑛法师与近现代中国佛教\
105.元代泉州也里可温教与天主教\
106.艾儒略与明代福建天主教\
107.**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
108.民教冲突与近代福建教案\
109.教会与近代福建新式教育\
110.教会与近代福建慈善事业\
111.伊斯兰教在福建的传播与影响\
112.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与遗迹\
113.三一教的创立与演变\
114.闽越族的蛇图腾遗存\
115.百越族的蛙图腾遗存\
116.福建树神崇拜\
117.福建生殖崇拜\
118.玄天上帝信仰\
119.道教尊神玉皇大帝信仰\
120.城隍信仰与城隍庙\
121.祈梦之神何氏九仙\
122.忠义勇武之神关帝\
123.开漳圣王信仰\
124.孝妇马仙信仰\
125.五帝信仰与送瘟船\
126.王爷信仰与王爷船漂流台湾\
127.戏曲之神西秦王与田公元帅\
128.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临水夫人\
129.三平祖师信仰与抽签占卜\
130.妙应禅师与风水学说\
131.闽北的扣冰古佛信仰与蜡烛会\
132.芝城之母练氏夫人信仰\
133.名扬京城的二徐真人信仰\
134.以孝成神的广泽尊王\
135.海神妈祖信仰\
136.惠利夫人莘七娘信仰\
137.从神医到医神的保生大帝\
138.清水祖师信仰与祈雨习俗\
139.闽西客家保护神定光古佛\
140.闾山传说与福建闾山教\
141.法主公与张圣君信仰\
142.闽西“三仙”信仰\
143.畲族的保护神林公忠平王\
144.齐天大圣信仰\
145.土地公和土地婆信仰\
146.多种多样的财神\
147.大慈大悲的观音\
148.三太子哪吒信仰\
主要参考文献\
福建历史文化博览 作者简介
林国平,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闽台区域史研究专家。
邱季端,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福建历史文化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