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本质 本书特色
《中国文明的本质》力图打破西方中心论,为从近代以来的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的崛起,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找到“自强”的来源。它在连续性文明和破裂性文明两大概念的关照下,通过将连续性文明视为中国历史的一种“主要的发展模式”,以西方断裂性文明作为参照,探索以全责组织和一体化的公共权力为基本原则的中国文明自身的发展道路。在卷三中,作者以“连续性文明”为视点关照从英雄时代(酋邦时代)开始到战国时代结束的先秦封建社会。摒弃西方社会发展的经典理论,从自身历史出发,深入思考中国夏商周三代从封建走向帝国的全责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中国文明的本质 内容简介
《中国文明的本质(卷三》力图探讨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背后的文明的本质,为中国为中国文明的崛起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它所关注的问题,比如中国现代话语——自强话语——的本质、现代中国的结构特点等等都是目前学界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焦点。
中国文明的本质 目录
**章 中国的英雄时代 **节 中国英雄时代发生的背景 中国氏族部落时代文化的分布 迁徙资源争夺 第二节 中国英雄时代概貌 中国英雄时代出现时期的大迁徙 涿鹿之战 五帝时代 第三节 “ 父系氏族”和“部落联盟”——英雄时代的基本社会组织 一、英雄时代的社会结构 关于“父系氏族”的概念的问题 关于中国英雄时代的血缘关系方面的革命 部落联盟时代的社会结构 二、关于英雄时代的一些误区 关于财产关系的变化 关于婚姻和性禁忌 第四节 黄帝故事的一种解读 黄帝的故事意味着什么:对王族联姻本质的反省 少典部族与有蟜氏部族通婚事件发生的背景 少典部落的处境 不同文化的部落之间联姻的本质:父系血缘关系的出现 父系氏族和部落联盟 第五节 英雄时代的动员模式 黄帝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 新的动员规模的出现 英雄时代的公共权力(一):行使权力的方式及原则 英雄时代的公共权力(二):权力的传承模式问题 英雄时代的公共权力(三):权力本质的问题 小结:中国英雄时代概貌 第六节 绝地天通及其历史意义 关于话语权力 绝地天通:中国历史上的**次“宗教改革” 绝地天通的意义:对于话语权力的垄断 第七节 熟人文化,礼的本质 生人和熟人 熟人文化 武力出现对于话语权力的影响 将生人熟人化 1礼:将熟人内部的法则推广到陌生人之中而产生的法则 第八节 英雄时代概述 第二章 中国封建文明 **节 夏——中国文明的曙光 从文明的定义看夏代 夏文明产生时的历史场景 关于大禹治水 夏朝的建立 第二节 井田制与封建国家 关于井田制 生产方式改变的可能和需要 井田制的本质 城邑—乡遂制度 封建古国概貌 第三节 王族中实行的两种父系氏族制度 一、禅让:一种特殊的世袭 “禅让”的概念 立长和立贤 立贤:禅让的理论依据之一 二、父系血缘关系的发生 关于内婚和外婚的概念 商王的继承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内婚法则 周人的王位继承制度:外婚的父系氏族制度 小结 第四节 关于中国文明本质的一些思考 一、中国文明的全责组织社会本质 关于封建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理论问题 中国文明的基本结构 中国文明的运作原则:“无为” 二、中国特色的财富 中国文明中财富的形成 经济秩序为军事动员的需要而建立 中国文明中的财富的本质三、中国文明中的阶级政治性阶级 个体和封建 中国文明结构中*关键的阶级:士 四、总结 第三章 从封建走向帝国 **节 兼并与封建制度的解体 一、论为什么兼并,或者自足组织的个性 二、封建与兼并 封建王朝与诸侯之间的基本关系 封建的结构 三代兴亡 兼并的动力 三、关于郡县制 郡县制 郡县制存在的条件 郡县制的实施 第二节 氏族部落组织的瓦解 氏族部落组织瓦解的过程 从部落到村落 第三节 从封建到集权 一、国人与野人区别的弱化 民与农 税收 二、变法 关于法的概念问题 关于儒法斗争 法家的变法 儒家的变法 三、朝廷 家臣 卿士 第四节 卿士贵族到官僚贵族的演化——游士的问题 一、 封建贵族和官僚贵族 封建贵族与官僚贵族不同的权力来源 封建贵族与官僚贵族运用公共权力的方式 二、关于游士 士的本质及其演变游士忠—信(一)忠—信(二)关于人道主义的一些联想第五节 关于中国文明的社会结构问题的一些思考封建与帝国动员制度的异同全责组织条件下如何建立共同话语小农社会的由来 封建与帝国政权组织的区别中国文明的中间结构 中国文明的中间阶级
中国文明的本质 作者简介
陈宣良,武汉大学哲学博士,萨特名著《存在与虚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年)最早的翻译者和西方哲学和哲学史研究者,著有《法国本体论哲学的演进》(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等。现旅居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