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浪花集

  2020-05-14 00:00:00  

浪花集 本书特色

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的前尘旧事 1930年,《水》从苏州九如巷汩汩流出;1996年,《水》在北京后拐棒胡同复刊…… 大出版家范用先生盛赞《水》的复刊是“本世纪一大奇迹也”; 名记者、作家叶稚珊女士称之为“发行量*小、办刊人年龄*高、装潢*简素、曲高而有和者的刊物”。 本书即是这份传奇家庭刊物《水》的一朵朵“浪花”。 一个世纪以来,这些“浪花”不仅流遍了大江南北,流向了太平洋彼岸,还流向了每一位读者的心里……

浪花集 内容简介

阅读沉淀一个世纪的温情 追寻我们已经失落的优雅 父母恩宠、姐弟和乐、伉俪情深、含饴弄孙、曲词唱酬…… 无论是传记轶闻还是稚语童言,莫不生动有趣且句句入心 这不仅是一部家族志,更是一种文化的绝唱 是一道经历史打磨过的人伦之光

浪花集 目录


前言 (张寅和)

《水》**号信
复刊词
为乐益同学录写序
慈父
看不见的背影
一封电报和*后的眼泪
爸爸办乐益
启蒙教育家张冀牖
追忆张奇友
张华奎传
本来没有我 前言 (张寅和) 《水》**号信 复刊词 为乐益同学录写序 慈父 看不见的背影 一封电报和*后的眼泪 爸爸办乐益 启蒙教育家张冀牖 追忆张奇友 张华奎传 本来没有我 我的奶妈同陈干干 红双喜——我想我的好奶妈 大大和朱干干 我的汪干干——老妈 我们大家的迷你趣闻 从**封信到**封信 王觉悟闹学 大弟新娘俏 我到苏州来 儿时杂忆 秋灯忆语 三首打油诗及其由来 张宗和日记摘录 从“盘夫”到“惊变”“埋玉”…… 拍“喜福会”电影(上) 拍“喜福会”电影(下) 碎金散玉谈顾传玠 张宗和昆曲传记 作曲家张定和在重庆 读张兆和 原谅我,亲爱的母校 温柔的防浪石堤 《石堤》后记 曾蔷何许人也 飞来客——小鸽 蔷薇在古代西方 月色 《书的故事》译者序言 《从文家书》后记 真假《清江引》 出游简报 “胡适情诗手迹”辨误 祭坟 妹妹 傻瓜电脑的趣事 我的师父张大姨 我的窦舅舅 深深的怀念 信中情 生别离 缘 周耀平给四妹(充和)的信 旭和的信和文 给元和的信 屠乐勤给周有光、张允和的信 给舅妈的信 叶至善给张允和的信 范用给张允和的信 张允和给范用的信 “新潮老头”——我的干外公 别离的笙箫 后记(一)(周有光) 后记(二)(叶稚珊) 合肥张家世系简表 常州周家世系简表 信息

浪花集 作者简介

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安徽合肥人,自小随父生长于苏州,曾祖为晚清重臣、淮军将领张树声。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冀牖,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允和是“张家十姐弟”中的“二姐”,是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又与元和(昆曲名伶顾传玠的夫人)、兆和(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充和(美国汉学家傅汉思的夫人)被海内外并称为“合肥四姊妹”。允和1932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结婚后随周有光留学日本、游历美欧。新中国成立后,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1952年“打老虎”运动后离职。1956年参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编辑《社讯》并演出昆曲剧目。八十六岁时续办家庭刊物《水》杂志,凝聚亲情,互通声气。晚年出版《最后的闺秀》《浪花集》《多情人不老》《昆曲日记》《曲终人不散》等多部作品,风行海内外。

浪花集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14614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