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近代中德关系史论

  2020-05-14 00:00:00  

近代中德关系史论 本书特色

该书汲取了中外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力图摆脱外交史、事件史和条约史的编写模式,全面展示关系史应该包含的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真正体现中外双方“相互的”而非单方面的关系。

近代中德关系史论 目录

前言
**部分:理论方法论探索
 一、帝国主义理论从“中心”到“边缘”的视角转换
  (一)以欧洲为中心的帝国主义理论
  (二)“边缘取向的”帝国主义理论
  (三)西方帝国主义理论的辩护倾向
  (四)西方帝国主义理论的学术启示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实践
  (一)从现代化理论到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论的转变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论构想
  (三)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论在实践当中的运用
第二部分: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的跨文化接触和感知
 三、新教传教的“文化帝国主义”
  (一)德国新教中国传教的兴起
  (二)布道、建站、办学、行医
  (三)“精神征服”的主观意志
 四、花之安的中国研究
  (一)从传教士到“汉学家”
  (二)翻译和诠释中国古典作品
  (三)撰写中国报道,勾勒中国图像
  (四)论证基督教传教事业的合理性
 五、德国新教传教士论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一)指控基督教新教传教的社会舆论
  (二)德国新教传教士的反击
  (三)对于“真正的”原因的探寻
第三部分:卫礼贤与中德文化交流
 六、论东西方文化
  (一)反观自身,检讨西方文化
  (二)揭示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三)倡建“世界新文化”
 七、以传教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
  (一)一种全新的传教方法
  (二)重新认识基督教教义,坚决反对宗教狂热
  (三)综合东西方文化,建立大同世界
 八、创办“尊孔文社”
  (一)崇拜孔子人格,得领儒门遗泽
  (二)研讨中德学术,推动文化交流
  (三)冲决宗教藩篱,追求“永恒真理”
第四部分:德占胶澳与中德相互作用
 九、从海洋战略角度看德占胶澳事件
  (一)德国海洋战略的兴起
  (二)德国海军建设的进行
  (三)在中国沿海占领海军据点计划的形成
  (四)“选港之争”与出兵胶州湾
  (五)德占胶澳的“得”与“失”
 十、帝国主义时代的中德“合作”办学
  (一)德国在华创办大学的提议
  (二)中国政府的回应与中德谈判
  (三)中德联合创办“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
 十一、德占时期青岛中国人社会
  (一)德意志帝国占领前的青岛
  (二)劳工阶层和商人群体
  (三)文人士绅和青年学生
  (四)买办、华人警察和职员
  (五)前清遗老遗少
 十二、青岛中国商人群体的形成
  (一)德占前的商业贸易和商人
  (二)德占后中国商人的重新聚集
  (三)对殖民政策的抗争
  (四)与外商的合作和竞争
第五部分:近代中德关系史德文文献和档案介绍
 十三、德文著述提要
  (一)当事人的报道
  (二)研究性著作
  (三)资料整理和汇编
 十四、德文档案馆藏状况简介
  (一)联邦档案馆柏林分馆
  (二)联邦档案馆弗赖堡分馆(军事档案馆)
  (三)柏林外交署政治档案馆
  (四)柏林普鲁士机密国家档案馆
  (五)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档案馆 近代中德关系史论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15084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