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改革往事:公元前700年-公元1911年 目录
引言 革故鼎新的殷盼;千年一叹的图变 **章 治理国家高度透明的子产改革 ◎水大漫桥——郑庄公公然“欺侮领导” ◎英雄少年是子产 ◎“礼治”演变为“法治” ◎整顿“三农”问题 ◎欢迎社会舆论监督 ▲千秋功过任评说——子产改革的“新与卓” 第二章 商鞅变法:激进无比、增量无比的极端改革 ◎对“社会承受力”和“渐进”说不 ◎秦国老一辈改革事业“董事长”——穆公 ◎海选改革“CEO” ◎要“飞机大炮”不要“黄油面包”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 ◎“法西斯”整人;“文字狱”洗脑 ▲千秋功过任评说——商鞅变法的“过与错” 第三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时妥协也是一种智慧 ◎“省委书记”赵雍 ◎“西服”的优点显而易见 ◎“服改”前的热身 ◎赵雍是一位卓越的、刚柔并济的思想工作者 ◎一边倒的“对胡自卫反击战” ▲千秋功过任评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愚与智” 第四章 王莽复古改制:实行“土地国有化”和“计划经济”的乌托邦改革 ◎王氏豪门里的孤寒 ◎敢动皇太后 ◎痛苦的“做秀”——逼儿为奴隶偿命 ◎“大建廉租房小区”、“带头向灾区捐款” ——王莽关心社会弱势群体 ◎王莽在西汉搞“土改” ◎“贪多不好嚼” ▲千秋功过任评说——王莽改革的“功与过” 第五章 元宏旋风式改革:扩大改革开放,积极引进汉族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 ◎“身在胡营心在汉” ◎迁都惊魂危情大片 ◎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脱胎换骨“成新族” ▲千秋功过任评说——元宏“汉化”改革的“明与坚” 第六章 “两税法”改革:不再给农民“打自条”,不再给农民乱摊派 ◎卓越的经济领导人 ◎大帅哥兼大理财家 ◎“唐联储主席”刘晏 ◎横空出世的两税法 ◎恶人自有恶人降 ◎命官无命;德宗无德 ▲千秋功过任评说——“两税法”改革的“哀与愁” 第七章 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的146天 ◎两个浙江“打工仔” ◎“影子内阁”成形 ◎“休克疗法”操之过急 ◎胸无成算的改革者 ◎“秘书干政”多此一举吗? ◎韩愈学问比较高,但是为人不厚道 ◎大文豪们的大流放 ▲千秋功过任评说——永贞革新的“警与醒” 第八章 范仲淹变法:“一揽子"的官僚制度改革 ◎贫寒育“大鸾” ◎“书生作监军” ◎北宋干部选拔制度的“软叻” ◎出炉《朋党论》——改革派的自我爆炸 ◎“范仲淹的难兄”狄青 ◎践行“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 ▲千秋功过任评说——范仲淹改革的“广与狭” 第九章 王安石变法:中国11世纪“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变法变法,北宋脱困的“不二法门” ◎大智若庸“拗相公” ◎改革不是革命,靠集权、强权的办法行不通 ◎动刀子的心都有——“变法”与“反变法”的相互倾轧和谩骂 ◎政策性分歧产生变态性报复 ◎改革余波——“乌台诗案”和“车盖亭诗案” ◎历史上*漫长*激烈*恐怖*残酷的北宋血腥“党争” ◎文学无冕之王 ▲千秋功过任评说——王安石变法的“得与失” 第十章 张居正变法:“入大火如入清凉界"的焚身改革 ◎“内阁大员御边” ◎改革的必要——外臣勾结内监;外臣勾结内宫,不光彩的政治“铁三角” ◎锐意进取,疾风骤雨式的狂飙十载 ◎“高处不胜寒”——万历新政改革的主将张居正为什么必须被死后清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跳不出历代功臣罹罪的历史怪圈 ▲千秋功过任评说——张居正改革的“苦与悲” 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成绩不小,问题也不少! ◎洋务“董事会”的董事们 ◎改革是什么?改革就是搬开“顽固派” ◎“汉奸”林则徐、魏源和徐继畲 ◎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读的一段话和一段文 ◎军工企业五大骄子 ◎民用工业五大亮点 ◎外国的月亮 ◎少小留洋老大回的学成。海归” ◎创建新式国防军 ◎“红顶子”买办——“下海经商开厂子”的三大明星企业家 ▲千秋功过任评说——洋务运动的“是与非” 第十二章 戊戌变法:剃刀边缘103天 ◎一个短暂的“春天” ◎同样“热心”的官员与洋人 ◎为皇帝开出的“药方” ◎言论自由:移民巴西! ◎蓝色长袍上宫殿 ◎奏折与陷阱 ◎思想随着人头落地 ▲千秋功过任评说——戊戌变法的“罪与罚” 第十三章 与民主失之交臂:中国清末“宪政”改革始末记 ◎艰难起步的民主 ◎“千呼万唤”立宪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口水战”和“笔墨官司” ◎曹汝霖给西太后讲立宪 ◎慈禧晚年立宪——设“骗局”还是开“新局”? ◎屡仆屡站请愿 ◎“皇室成员组阁”、“铁路收归国有”,没有一件是好事 ▲千秋功过任评说——宪政改革的“苦与痛” 后记 一万年后谁著史?三千里外望封侯!
|